發布於 2022-12-16 12:54

  (一)磺脲類降糖藥
  磺脲類降糖藥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其主要作用機制是直接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兼有胰外作用,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達到降血糖作用。目前將磺脲類降糖藥按其發現的先後順序分為第1代、第2代和第3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第二代60年代用於臨床,包括格列苯脲(優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噠)、格列齊特(達美康)、格列喹酮(糖適平)。第三代格列美脲。
  1、適應症:由於磺脲類降糖藥主要作用機制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故適應於尚有一定胰島功能的,經飲食治療仍不滿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
  (1)中年以上起病的非胰島素依賴型(2型)糖尿病,經一度飲食治療、運動治療未能滿意控制高血糖的患者。有約20-30%的病人在20-40歲之間,開始數年可選用磺脲類藥物,而不需要胰島素治療。
  (2)40歲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病程5年以內,從未採用胰島素治療,體重正常或肥胖者也可選用磺脲類藥物或與雙胍類聯合應用。
  (3)某些發病緩慢的1型糖尿病病人早期胰島B細胞尚未完全喪失,此類藥也有部分治療作用,但為了保護殘存的胰島B細胞功能,應及早改用胰島素或與胰島素合用。
  (4)近年試用與胰島素聯合治療可增強療效。認為對於2型糖尿病人,磺脲類降糖藥繼發失效後可再加用胰島素治療,不必停用磺脲類降糖藥。
  2、禁忌症
  以下糖尿病患者不適合服用磺脲類降糖藥:
  (1)凡小兒糖尿病患者或胰島素依賴型(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應用磺脲類藥物。
  (2)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代謝性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昏迷者禁用。
  (3)有嚴重感染、高熱、外科手術、妊娠、分娩,各種嚴重心、腎、肝、腦部等急慢性併發症者均不宜使用。
  (4)有黃疸、造血系統受抑制、白細胞缺乏症及對磺脲類藥物過敏或毒性反應者禁用。
  (5)凡能用飲食控制或必須減肥的病人以飲食治療與運動治療聯合為宜,僅在高血糖未能控制時才可試用,但仍須以控制飲食及運動為主,藥物為輔。
  以下情況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別謹慎,最好不用磺脲類降糖藥:
  (1)有肝腎功能障礙的糖尿病病人慎用:因為磺脈類降糖藥均需經過肝臟滅活,即經過肝臟代謝,變成無降糖作用的代謝產物,然後才能排出體外。當有肝功能不全時,如肝硬化時,肝臟對這些藥物的滅活能力下降,不能及時把它們代謝掉,因此容易出現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且當肝功能嚴重損害時,肝糖生成能力降低,又可能誘發低血糖或增加低血糖的嚴重程度,所以對有肝功能障礙者要恆用。
  (2)磺尿類藥可使體重增力而雙胍類藥可使體重減輕。一般主張聯合用藥宜早,所用劑量宜小,然後根據血糖情況逐漸調整劑量,直到獲得血糖控制滿意的效果。對單獨用雙肌類藥效果不理想者可加服磺腺類藥,反之,對磺腺類藥原發或繼發性失效者也可加服雙肌類藥。
  (3)雙胍類降糖藥與磺脲類降糖藥聯合應用時一定要注意各類藥品甚麼樣人能用,甚麼樣人不能使用,尤其要特別注意肝腎功能。
  (4)雙胍類藥也可以與胰島素聯合使用。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正在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欲減少胰島素用量或增強胰島素的療效都可加服雙胍類降糖藥。但要注意:未用胰島素治療的1型糖尿病病人不能單獨用雙胍類藥治療,因為這類藥品必須體內有胰島素存在的情況下才能發揮降糖作用。
  (5)磺脲類降糖藥毒副作用
  磺脲類藥物毒副作用一般很小,但用藥不當易發生低血糖。常見的副作用有:
  (1)胃腸道反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等,藥物減量後可以消退。
  (2)皮膚反應。如皮膚瘙癢、紅斑、蕁麻疹、麻疹樣皮疹或斑丘疹等,減少藥量後可逐漸消退,若持續不退者,應停止使用。偶見嚴重的剝脫性皮炎,應立即停止使用此類藥物。
  (3)血液系統反應。有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

胰島素促進劑相關文章
對於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口服胰島素降糖無疑是首選,但口服胰島素並不是完全安全有效的,並不是人人都能適應胰島素。下面由專家來簡單談談口服胰島素的缺點,希望廣大患者趨避來調整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1、低血糖反應。一般都是由於胰島素用量相對過大所致。為了避免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反應,必須從小劑量開始使用,密切的監測血糖,逐漸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使胰島素的用量逐漸的達到既能將血糖控制滿意,又不至於出
發布於 2023-12-25 00:34
0評論
胰島素製劑有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根據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胰島素,並已製成混合製劑,如諾和靈30R,優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島素治療。非強化治療者每天注射2~3次,強化治療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島素泵治療。需經常調整劑量。 (2)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失效者先採用聯合治療方式,方法為原用口服降糖藥劑量不變,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
發布於 2022-12-10 02:46
0評論
人類的祖先誕生的那一刻,胰島素也誕生,歷經的漫長進化,默默無聞地工作著。直到公元1921年,人類才認識這位身邊的親密朋友。胰島素是甚麼?胰島素是胰島B細胞分泌的蛋白激素,由A、B兩個多肽鏈組成,A鏈21個氨基酸,B鏈30個氨基酸,共計51個氨基酸,籠統地講與蛋清、豬肉、牛肉等一樣都是氨基酸連接而成的蛋白質。胰島素是目前所知體內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幫助機體代謝葡萄糖。人體有點兒像一部發動機,需要燃燒
發布於 2022-10-02 10:50
0評論
同樣是注射胰島素,胰島素泵比傳統的一天多次皮下胰島素注射方法,在控制血糖方面有哪些優越性呢?胰島素泵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輸注方式的優越性。正常人每天分泌的胰島素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基礎胰島素,就是不吃飯的情況下為維持正常血糖而分泌的胰島素。正常人在一天中不同時段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所以一天中不同時段人體基礎胰島素的分泌量也是不同的,例如夜間分泌量少,凌晨分泌量大。另一部分
發布於 2023-01-25 22:17
0評論
胰島素泵是用來精細注射胰島素的一種裝置。它通過一根軟管和埋於皮下的細針,向體內持續微量地輸注胰島素(見圖)。
發布於 2023-01-25 22:22
0評論
胰島素泵的這種輸注方式完全模擬了正常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克服了目前使用短效、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存在的多種難以解決的問題,無論在l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在最難治療的脆性糖尿病患者都能以最少的胰島素用量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工作原理胰島素泵由微型計算機控制的電子信息板、微型馬達驅動的螺旋推杆、胰島素儲藥器、電池、輸注導管系統這幾部分組成。電子信息板上儲存著時鐘(時間可精確到年、月、日、小時、分)、每
發布於 2022-11-24 16:16
0評論
隨著人們對胰島素的認識增加,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糖尿病病友接受。但是,有些人注射胰島素後,血糖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這不僅與飲食控制不佳、運動不足等多種因素有關外,也與胰島素注射的方法、部位、時間不正確而導致的胰島素吸收不良有密切關係。怎樣才能讓胰島素吸收的更好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注射部位的選擇和保護:一般胰島素注射選在皮膚較鬆弛的部位為宜,如腹部(臍周2~5cm以外部位
發布於 2022-11-26 14:56
0評論
為何每天注射胰島素,血糖仍舊不達標?張先生因糖尿病住進醫院,在醫院血糖控制得很穩定,回家後按照醫生要求每天自行注射胰島素,血糖卻波動嚴重。護士問他是怎麼打的,張先生一臉疑惑道:“把藥打進去不就行了?”護士看了他的用藥後哭笑不得。原來張先生用的是預混胰島素,每次注射前要將兩種胰島素充分混合才能發揮藥效,而他不明就裡,相當於先注射短效胰島素再打中效胰島素,血糖自然波動得厲害。胰島素治療也要堅持個體化
發布於 2022-11-24 15:06
0評論
1、藥理作用 治療糖尿病、消耗性疾病。促進血循環中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進脂肪及蛋白質的合成。 2、生理作用 胰島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調節代謝過程。對糖代謝: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糖原合成,抑制糖異生,使血糖降低;對脂肪代謝;促進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貯存,減少脂肪分解;對蛋白質;促進氨基酸進入細胞,促進蛋白質合成的各個環節以增加蛋白質合成
發布於 2024-08-09 12:42
0評論
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及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採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進行治療,那麼,如果出現胰島素過高應怎麼辦? 方法/步驟 1胰島素的過高會出現的問題: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尤其在運動時,另外高胰島素血癥是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Ⅱ型糖尿病、肥胖、腦卒中等共同的發病基礎。 2加強體育鍛練: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癥緩解,降低心血管併發症。 3
發布於 2024-09-03 17:3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