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6 19:02

概述

是可以懷孕的,但最好先接受治療,問過醫生後再要孩子,畢竟你的身體也在接受治療,所以你應該謹慎行事。

步驟/方法:

1.如果你想做媽媽,就要特別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習慣,你能懷孕還要看自己的身體狀況,平時多注意不要吃肥肉,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這樣才能給你的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

2.患者要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情,尤其是想做媽媽的人,一個人的心態和心情對疾病是很有幫助的,良好的心情是可以縮短療程的,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還可以保證每天有一個良好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3、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輕度的體育活動,如早上或晚上打打太極拳,也可以慢跑,但不要做劇烈的運動,適當的一些運動有助於疾病的恢復,對自己的治療也會比較輕鬆,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減少療程。

注意事項:

患者想生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吃任何補品,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補品都添加了防腐劑,對患者的身體有害。

乙型肝炎三聯症患者有可能懷孕嗎?相關文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如果處於免疫耐受期即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是可以正常懷孕的,但需注意密切產前檢查,並進行母嬰阻斷以預防孩子被感染。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就需積極接受正規的治療,待病毒複製指標轉陰或複製能力降低,停藥後觀察病情穩定,肝功能正常半年以上懷孕較為安全。如果短期抗病毒治療不能實現上述目標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來選擇最佳時間、和對胎兒影響最小的辦法來進行。
發布於 2022-09-25 00:55
0評論
  (1).表面抗體、核心抗體為陽性(符號為+),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為陰性(符號為—)。 (2).表面抗體、e抗體、核心抗體為陽性,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為陰性。 (3).表面抗體為陽性,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為陰性。以上情況不必接種乙肝疫苗,也不需任何治療。3.屬於現症感染狀態,須劃歸乙肝患者的情況: (1).表面抗原陽性。 (2).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為陽性(俗成“大三陽”)。 (3).
發布於 2025-01-17 22:59
0評論
對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抗病毒是關鍵的觀念已經被醫生和許多患者接受並付諸實現,而且大部分患者還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甚至少部分患者已經像我們在抗病毒過程的所做的形象比喻,獲得了奧林匹克世界賽的金牌―達到了表面抗原陰轉(甚至表面抗體陽轉)的最最理想療效。當然,這是我們每個患者都期盼的,但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自己也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啊!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的患者療效很好,而有的患者又很差呢?這最
發布於 2022-12-07 17:59
0評論
乙型肝炎病毒(HBV)為專一的嗜肝病毒,近年由於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的進展,在肝外器官細胞也能檢出HBV-DNA。通過北京鴨乙肝肝病毒試驗研究提供了在肝外細胞複製的證據。人HBV也可能在肝外細胞內複製,有待深入研究。HBV感染者血清經電鏡檢查有3種病毒顆粒:①Dane顆粒(HBV顆粒),外殼蛋白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②小球形顆粒
發布於 2024-04-29 17:29
0評論
(1)早期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症狀明顯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治療至症狀消失、隔離期滿、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經1~3個月休息,逐步恢復工作。 (2)飲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制過嚴。 (3)急性乙肝最有效的治療就是抗病毒治療另外就是以適當休息和合理營養為主,根據不同病情給予適當的藥物輔助治療,同時避免飲灑、使用肝
發布於 2024-04-29 17:35
0評論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一撮而就,預防耐藥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那麼如何預防耐藥呢?下面就此問題為患者提供幾點意見。一、耐藥的危害有科研資料顯示:耐藥後會使已經獲得的療效喪失;會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肯定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而從長遠利益來講,還可能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的比例。因此預防耐藥是十分重要的。二、耐藥的預防的幾個原則1、在初始進行抗病毒時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藥物
發布於 2022-12-07 17:49
0評論
      乙型肝炎母嬰傳播包括:圍產期傳播及以後的密切生活接觸性傳播,其中,圍產期傳播主要包括宮內感染和生產時的(產道)傳播。母嬰傳播是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內傳播的主要因素,在沒有對新生兒進行計劃免疫前,HBsAg、HBeAg雙陽性的母親所生育子女幾乎大約90%被感染,而成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聚集現象,大部分是母嬰傳播造成的。所以論危害,年輕女性更應該儘早主動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接
發布於 2022-12-07 18:29
0評論
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無法根治。另一個則是因為:如果慢乙肝得不到有效治療,將有可能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而肝硬化、肝癌的預後不良,大大影響患者的壽命和生存質量。慢乙肝患者出現肝硬化的每年發生率大約為2%~10%,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大、男性、ALT持續升高、HBVDNA>2000 IU/mL、HBeAg持續陽性、C基因型、合併丙型肝炎或艾滋病、長期飲酒和肥胖
發布於 2022-09-25 01:08
0評論
Blumberg博士在1963年通過蛋白電泳技術,在來源於澳大利亞的一份血樣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抗原,並命名為澳大利亞抗原(Australiaantigen,AuAg),後來證實這種AuAg與乙型肝炎(hepatitisB,HB)相關,事實上屬於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表面抗原,從而開啟了乙型肝炎研究的新時代。也正是因為這一重要發現,Blumberg博士於1976年
發布於 2023-02-23 05:56
0評論
患者劉××,女,13歲,家住河北省邯鄲市。初診:2013年4月13日。主因乏力、腰痛、尿多濁沫1年餘來診。曾行腎穿刺檢查提示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接受皮質激素治療,結果導致了股骨頭壞死,腰髖痠痛,影響步履,遂來求診。刻下:乏力體倦,腰髖痠痛,大便溏稀,尿多濁沫。診查:咽紅,舌苔白膩,脈象細略數,化驗血肌酐、尿素氮正常,24小時尿蛋白定量1.18g。辨證:脾腎兩虛,溼熱瘀滯。治法:健脾補腎,清利溼熱
發布於 2022-11-26 11: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