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感冒叫“傷風”,把腦血管病叫“中風”。但是痛風這個詞卻有很多人不瞭解。痛風在我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這種病與血尿酸升高有關。大家是否知道,目前我國部分地區高尿酸血癥發病率已達13.3%,與西方國家的2%~18%相當,而痛風的發病率亦從1998年的0.34%上升至2003年的1.33%。痛風已經逐漸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常見多發病。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大家要注意,大部分血尿酸升高的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我們叫無症狀高尿酸血癥;也有一些病人的耳廓及關節周圍可以看到皮下結節,我們稱為痛風石;少部分病人還能出現腎臟的問題,包括尿酸性腎結石或腎功能不全等。痛風這種病歷史悠久,最大的特點就是向上述的戴先生一樣突然出現某個關節紅腫,疼痛非常劇烈,古人形容就像一滴流動的液體在體內跑,跑到哪裡哪裡就疼痛難忍。也有人這樣來解釋痛風,就是關節劇烈疼痛,病人的關節甚至不能忍受旁邊的風吹過。
近年來,由於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常常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合併存在,加重了腎臟及心腦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損害,因此,讓大家瞭解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特點、如何診斷和治療十分必要。
一、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流行趨勢:重男輕女
一天早上8點不到,門診來了一位66歲的女性病人,主要是夜間突然出現劇烈腰痛,並且有血尿,經過檢查搞清楚了是腎結石惹的禍。我們知道大多數腎結石的成分是鈣,而這位老人經過化驗發現結石的成分是尿酸鹽,並且血尿酸也高。老人和家屬都有些不解:“我怎麼會出現血尿酸高和尿酸結石呢?這種病應該男性得啊!”他們的疑問是有道理的,以往觀點認為病人絕大多數為男性,殊不知女性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明顯增加。絕經後女性痛風發病率明顯增高,7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中痛風的發病率男性為7%,女性為4%,而育齡期女性痛風十分罕見。從上面的數據我們認為老年女性也要注意血尿酸升高和痛風問題。
對於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關係許多人還存在疑惑,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就像血糖高很可能是糖尿病,血脂高容易出現動脈硬化一樣,血尿酸高的人容易得痛風,並且血尿酸越高,痛風的發生率越高。還有血尿酸越高,痛風的發病年齡越輕。腎結石在痛風病人中的發病率為10%~25%,高於一般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高尿酸血癥人群可終生無症狀,只是在查體時發現血尿酸升高。少數出現症狀的病人中絕大多數最早出現關節炎,而且發病非常快,我們叫做急性痛風關節炎,這種關節炎90%以上表現為單個關節腫痛,大腳趾最常見。
對於高尿酸血癥病人,如果不治療,5年後12%可出現痛風石,20年後出現痛風石的比例為55%。痛風石就是出現在關節周圍或耳廓的小結石,按壓有疼痛。痛風石可能更早地出現在合併骨關節炎的病人、腎功能不全病人、接受利尿劑治療的心衰病人以及接受環孢素治療的器官移植病人身上。其他發生痛風石的危險因素包括酗酒、血尿酸水平過高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二、急性痛風關節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信許多痛風關節炎病人有過戴先生一樣類似的經歷,那就是晚飯時朋友聚會,啤酒加海鮮一通胡吃海塞,酒足飯飽後洗洗睡覺,但是夜間被突然而至的劇烈腳痛疼醒,以至於到了紅腫疼痛的腳趾不敢摸不敢碰,更不必說下地走路了。就這樣在輾轉反側中熬到天亮去醫院看急診,這就是典型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男性多發,通常在40~60歲,85%~90%的病人首次發作為單關節受累,最常見部位是第一蹠趾關節(大腳趾)。其他關節依次為足背、踝關節、足跟、膝關節、腕關節、手指和肘關節。大多數患者的首次發作驟然發生,常於夜間熟睡後突然疼醒。發作數小時內,受累關節即出現紅、腫、熱及明顯的壓痛。輕度發作可在數小時內緩解或僅持續1~2天,重者可持續數天或數週。緩解後患者症狀完全消失。
引起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的誘因很多,包括創傷、飲酒、手術、飲食過量、出血、異體蛋白治療、感染和使用放射造影劑等。利尿治療是老年人出現痛風性關節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
兩次痛風發作之間的時期稱為間歇期。儘管有些患者再無第二次痛風發作,但大多數患者在6個月到2年內發生第二次發作。
三、痛風的綜合治療:注意病從口入
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的飲食控制至關重要,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高尿酸血癥及痛風防治的重要環節。減肥及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是必要的。所謂高嘌呤食物包括啤酒、白酒、某些海產品、動物內臟及肉湯等。嚴格限制含嘌呤食物的攝取可以使血尿酸水平下降10%~15%,並有效控制痛風的發作。對於痛風發作及有尿酸結石的患者應鼓勵多飲水,建議每天2升以上。
另外,在自我防護方面,冷敷是有效的控制急性症狀的輔助方法,還應避免關節創傷及劇烈運動,後者常常是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的誘因。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病人應該嚴格限制酒精攝入,尤其應避免啤酒攝入。另外有研究顯示,葡萄酒與高尿酸沒有明顯相關性,適量飲葡萄酒不增加痛風的風險。
這裡需要告誡病人的是,僅靠控制飲食還不能把血尿酸降到理想水平,必需加用降尿酸的藥物。而目前降尿酸的藥物分兩種,一種是抑制尿酸合成的別嘌呤醇,一種是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龍。只有在生活調理、飲食控制和合理用藥的綜合治療下,病人的血尿酸才能長期保持理想水平,從而達到不犯病或儘量少犯病。
四、急性痛風關節炎的規範化治療
不少病人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能降尿酸的藥物就能治療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這種概念是錯誤的。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時首先要休息,多喝水,儘快服用消炎止痛藥而不是降尿酸藥物。相反在急性期應用降尿酸藥物會加重關節炎症狀,並使痛風關節炎發作時間延長。以下幾點是急性痛風關節炎的治療原則:
1、急性痛風關節炎確診後應立即給予消炎止痛治療,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及糖皮質激素,同時受累關節應冷敷及避免活動,上述治療過程一般持續約1~2周。
2、嚴格把握降尿酸藥物的應用時機,降尿酸藥物一般在關節炎症狀消失後逐漸開始應用。對於存在痛風石的病人、合併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存在尿酸結石的病人、痛風反覆發作的病人以及必須繼續應用利尿劑的病人應該給予降尿酸藥物治療,血尿酸應維持在≤360mmol/L。
3、注意降尿酸藥物的使用原則:關於降尿酸藥物的選擇,一般認為無合併症患者首選別嘌呤醇治療,該藥物起始劑量宜較低(如50~100mg/d),可每2~4周增加50~100mg,直至血尿酸降至理想水平。苯溴馬隆可用於有輕到中度腎功能不全的痛風患者、尿酸排洩障礙患者、不能耐受別嘌呤醇或別嘌呤醇療效不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