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外科醫生會不會覺得通過控制機械臂遙控完成外科手術只是個幻想?而且他所看到的是三維立體放大的真實手術視野,使用的是我們常規手術類似的器械,他還可以不在病床旁而在遠方操作。現在這一切都已成為現實。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朱繼業
2000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Intuitive Surgical公司開發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一臺達芬奇(da Vinci)手術機器人,2006年生產出第二代機器人,它除了有3D視野,還可放大10-15倍,清楚地看到病變。時隔3年,第三代達芬奇機器人問世,它的視野更清晰,機械臂的器械更加靈活,可以使手臂旋轉維度增加到360度。醫生用雙手和雙腳控制著每一個切開、分離、止血、縫扎、打結等動作,就像在操縱一臺遊戲機,精細而準確,而病人術後只會留下幾個不到25px的微創小切口。
數十年來,微創一直是外科手術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並已經給外科手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以前,微創手術的概念往往侷限於“腔鏡”技術,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問世,則進一步拓寬了微創手術的範疇,代表了現代微創手術的最高技術和前沿水平。與此同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是當今全球唯一獲得FDA批准應用於外科臨床治療的智能機器人微創手術系統。它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醫生控制檯、床旁機械臂系統及成像系統。醫生控制檯遠離患者所處的無菌區域,主刀醫生通過雙手和雙腳來控制器械和高清攝像頭,完成一系列的手術操作;床旁機械臂系統位於患者床邊,主要為機械臂及攝像臂提供支撐,助手在床旁機械臂系統邊工作,主要職責是更換手術器械及攝像鏡頭,協助主刀醫生完成手術;成像系統則為高分辨率3D鏡頭,10倍以上的放大倍率,提供給術者比開放手術更為清晰精確的視野。
目前,全球共有3000餘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裝機使用,但目前還是以美國本國市場為主,裝機2200餘臺,甚至一些規模較大的社區醫院也配備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歐洲則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場,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甚至在取得FDA認證之前就已經獲得了歐盟的CE認證,全球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達芬奇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也於2000年在德國法蘭克福醫院完成。自2006年解放軍總醫院引入我國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以來,其在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國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已有42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裝機投入使用,北京市在包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內的四所大型醫院裝機使用。
那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有多大能耐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達芬奇機器人可以用於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多個領域,在中國(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就已經完成了22000餘例手術,其中僅2015年當年就完成11445例,約等於前幾年完成所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數量的總和,而且裝機速度和手術數量還在快速增加。幾乎所有能用微創技術完成的手術都可以使用達芬奇機器人來完成,並且相對於以往“腔鏡”微創技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不僅具有諸多優點如在不減少安全性的同時減輕患者術後疼痛、傷口美觀、降低圍手術期併發症發生率及住院時間等,還具有其本身獨特的優勢,如其配備的三維立體10-15倍放大視野及7向旋轉的器械臂可以方便術者在以往顯露及操作困難部位進行精細手術操作。當然,在操作過程中,達芬奇機器人也存在有待改進之處,由於機器人系統本身缺少缺少觸覺反饋,導致手術中無法像開放手術一樣可以通過手來把控評估病變質地,同時,術者無法感知機械臂的力度。
既然達芬奇機器人有這麼多的優勢,為甚麼目前在國內尚無法廣泛開展應用呢?主要還是由於其高昂的價格。達芬奇最新一代系統國內價格在2500 萬人民幣左右,這其中除了主機費用外,主要是耗材較貴,還包括稅費、培訓費、臨床技術支持等。如果將這一成本平均分攤到每臺手術上,將要比傳統開放手術的成本高出幾萬元。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相關費用目前尚未納入我國醫保報銷範圍內。這一經濟壓力限制了達芬奇機器人在我國的推廣,但因其具有的卓越性能使它仍有極為強大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綜合來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優勢明顯,能夠幫助醫生完成大部分高難度的手術操作,患者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而其在價格成本、專利技術等方面的門檻也將會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等逐漸降低甚至消失。隨著達芬奇機器人在國內的逐漸推廣應用,以及不久的將來國產機器人的問世,越來越多的患者將會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手術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