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0 21:15

  一、疾病簡介
  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內界膜至感光細胞層發生的組織缺損,嚴重損害患者的中心視力。Knapp和Noyes分別於1869和1871年最早報導了外傷性黃斑區視網膜裂孔,Kuhnt於1900年首次報導非外傷性黃斑裂孔,此後,各種原因的黃斑裂孔相繼被認識。
  該病的患病率不高,約佔人群的3.3‰,其中以不明原因的特發性黃斑裂孔最為多見(大約83%),常發生於50歲以上的健康女性(平均65歲,女:男=2:1),雙眼患病者佔6%~28%。也有部分發生在較年輕的患者。
  二、疾病分類:
  1、根據病因分類:
  (1)特發性黃斑裂孔;
  (2)外傷性黃斑裂孔;
  (3)高度近視黃斑裂孔;
  (4)其他繼發性黃斑裂孔。
  2、根據黃斑裂孔的形態:
  (1)全層黃斑裂孔;
  (2)板層黃斑裂孔。
  三、發病原因
  除特發性黃斑裂孔外,其它原因所致者病因均較明確,如外傷、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炎症、視網膜變性類疾病、黃斑前膜和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
  對特發性黃斑裂孔的認識則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時光,直至1988年Gass提出了黃斑區視網膜表面切線方向的牽拉是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採用玻璃體手術治療黃斑裂孔提供了理論基礎。該理論的提出,是基於玻璃體視網膜交界面的比鄰解剖關係得出,在人體的老齡過程中,由於玻璃體液化和發生玻璃體後脫離。使視網膜表面常殘餘部分玻璃體後皮質,由於這些殘餘後皮質中的玻璃體細胞發生增值,在黃斑中心凹區視網膜表面形成平行於視網膜表面的牽張力,最初發生黃斑中心小凹脫離,繼而發生中心凹脫離,最終形成黃斑全層裂孔。
  四、發病機制
  有關黃斑裂孔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最早期的文獻報導認為外傷是黃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隨著病例報導的增加,人們發現僅約5%~15%的黃斑裂孔為外傷引起。本世紀初,有作者提出囊樣黃斑變性是黃斑裂孔的主要發病原因,也有人認為年齡相關性血管改變導致黃斑萎縮而最終形成黃斑裂孔,但這些觀點都不能解釋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發病機制。1924年,Lister首次提出玻璃體牽拉與黃斑裂孔形成密切相關,自此,人們開始注意到玻璃體在黃斑裂孔發病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並逐漸認為玻璃體對黃斑區視網膜的縱向牽拉是黃斑裂孔的發病原因。1988年,Gass對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發病機理提出了革命性的見解,認為黃斑中央凹前的玻璃體切線方向牽拉是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為採用玻璃體手術治療黃斑裂孔提供了理論基礎(圖31-3)。此後,有關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黃斑裂孔的報導不斷增多。通過玻璃體切割,特別是剝除玻璃體後皮質和視網膜前膜,鬆解玻璃體黃斑牽拉,使大部分病例裂孔閉合,某些病例術後視力明顯提高。1995年,通過臨床病理研究以及根據玻璃體手術後視力可以提高這一事實,Gass進一步指出,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過程中不伴有中央凹視網膜神經組織喪失,從而解釋了為甚麼手術後視力能夠恢復。
  五、病理生理
  黃斑裂孔的臨床病理可表現為:

  1、黃斑孔大小400~500μm;

  2、 黃斑裂孔周圍“脫離”範圍達300-500μm;

  3、 感光細胞發生萎縮;

  4、 黃斑囊樣改變;

  5、 類似於玻璃膜疣的黃色點狀沉著物附著於RPE表面;

  6、出現視網膜前星形細胞膜。
  六、臨床表現
  該病起病隱匿,常在另一隻眼被遮蓋時才被發現。患者常主訴視物模糊、中心暗點、視物變形。視力一般為0.02~0.5,平均0.1。
  眼底表現與臨床分期 根據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眼底表現,Gass將其分為四期(圖31-4):I期:起病初期,黃斑中央凹前玻璃體皮質自發收縮,引起視網膜表面切線方向牽引,導致中央小凹脫離,眼底中央凹反光消失,中央凹區視網膜色素上皮(RPE)表面出現黃色小點(100~200mm),此時為Ia期;中央凹前玻璃體皮質進一步收縮,黃斑中央凹脫離,RPE表面出現黃色環(200~350mm),此時為1b期。Ia與1b期均不伴有玻璃體與黃斑中央凹的分離,亦未出現“真正的”全層黃斑孔,臨床上稱為先兆黃斑孔(impending macular hole),視力輕度下降至0.3~0.8,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顯示黃斑中央凹輕微的高熒光。
  II期: 起病數日~數月後,玻璃體切線方向進一步牽拉,在中央小凹邊緣形成黃斑裂孔,逐漸擴大,由新月形發展至馬蹄形,最後形成圓形裂孔,常伴有蓋膜。少數情況下,黃斑孔於中央凹中央開始形成,逐漸擴大後變為無蓋孔。最近研究發現,在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過程中並沒有視網膜中央凹組織喪失,所謂的“裂孔前蓋膜”是濃縮的玻璃體後皮質。黃斑裂孔周圍可見視網膜下液邊緣,裂孔處有黃色玻璃膜疣狀沉著物,視力下降至0.1~0.6。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呈中度高熒光。
  III期:以上病變經2~6個月後,由於視網膜組織收縮,黃斑裂孔擴大至400~500μm,伴或不伴有蓋膜,此時為III期黃斑孔。可見黃色玻璃膜疣狀沉著物與視網膜下液邊緣,中央小凹周圍囊樣改變,視力下降至0.02~0.5。
  IV期:早期表現為黃斑孔蓋膜前移位,晚期表現為玻璃體與黃斑、視神經乳頭的完全分離,此時為4期黃斑孔。
  I期黃斑孔(先兆孔):約50% 發展為全層黃斑孔,50%的病例在玻璃體與黃斑中心凹分開後自發緩解。
  II期黃斑孔:多數病例於2~6個月後發展至3期孔。多數病例黃斑孔大小發展至400mm以上。
  III期黃斑孔:少於40%的病例發展至VI期黃斑孔。80%病例視力相對穩定。通常於1年後視網膜脫離區RPE脫色素,半年後即可出現色素分界線。很多病例出現視網膜前膜。偶然發生視網膜自發復位,也可發生視網膜脫離:
  1、玻璃體與黃斑中央凹分離:無黃斑孔形成危險;
  2、玻璃體與黃斑中央凹未分離:黃斑孔形成可能性<15%;
  3、黃斑前膜覆蓋中央凹區,常伴有黃色小點:黃斑孔形成可能性<1%;
  4、黃斑中央小凹前星形混濁伴視網膜放射狀皺褶:無黃斑孔形成危險;
  5、如黃斑區出現黃色點或環,且合併先兆黃斑孔的其它表現,表明具有形成黃斑裂孔的高度危險。
  七、診斷要點
  自從眼底相干光斷層掃描(OCT)問世以來,黃斑孔診斷已無困難。當眼底鏡檢查發現黃斑區可疑破孔時行OCT掃描即可確定診斷。
  八、鑑別診斷
  1、病因鑑別:需除外特發性黃斑裂孔以外的致病原因,如外傷、炎症、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眼底血管病、變性類疾病、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導致的繼發性黃斑水腫;
  2、形態鑑別:應與另外2種玻璃體牽引性黃斑病變鑑別。
  (1)特發性黃斑前膜:有時合併黃斑裂孔,眼底及OCT檢查均可明確診斷;
  (2)玻璃體黃斑牽引綜合徵:常導致黃斑牽引變形、黃斑水腫,有時與黃斑裂孔同時存在。OCT檢查可確診;
  (3)板層黃斑裂孔:OCT檢查可明確黃斑裂孔是否為全層或板層;
  (4)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常發生於高度近視,特發性黃斑裂孔常在黃斑裂孔周圍出現孔源翹起的淺脫離暈,但極少發生真正意義的視網膜脫離。
  九、治療原則和進展
  1、黃斑孔的手術治療以前是一個禁區,只有在有較大範圍的周圍視網膜脫離時才考慮。近年來由於對黃斑孔發病機理的研究認識到黃斑孔的形成與玻璃體對黃斑中心凹切線方向的牽引密切相關。因此廣泛開展了用玻璃體切割的方法切除中心凹前的玻璃體皮質治療黃斑孔。
  手術目的為緩解玻璃體黃斑牽拉,對I 期患者,切除玻璃體特別是去除黃斑區前的玻璃體後皮質可使已脫離的黃斑中央小凹復位。對已形成全層黃斑孔的患者,手術目的則是多方面的,包括緩解玻璃體黃斑牽拉、剝離與黃斑孔發病相關的黃斑前膜或視網膜內界膜、眼內氣體填塞以使黃斑孔閉合等。對於難治性黃斑裂孔(如:大孔或復發孔),使用自體血清、β2轉化生長因子(TGF-β2)或自體濃縮血小板塗抹於黃斑孔上可能增加孔區的脈絡膜視網膜粘連,促使孔封閉癒合。
  2、適應證
  (1) 治療性玻璃體切割術:目的在於促使黃斑裂孔閉合及裂孔周圍視網膜淺脫離復位。
  A、明確診斷為II~IV期特發性黃斑裂孔,視力明顯下降(0.05~0.4)、有明顯的視物變形者。
  B、黃斑裂孔形成時間在一年以內,願意接受手術者。
  (2) 在Gass對黃斑裂孔的分期中, I期黃斑裂孔並未形成全層黃斑孔,約1/2患者I期黃斑裂孔可自發緩解,所以多不主張對I期黃斑裂孔進行手術,對具有發展為全層黃斑孔的高危患者可慎重選擇手術。
  玻璃體切割是否可以預防全層黃斑裂孔形成尚無定論。美國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對於I期黃斑裂孔患者,玻璃體切割組與未手術觀察組比較,全層黃斑裂孔發生率分別為37%和40%(P=0.81),由於所觀察病例數尚少,目前還不能肯定預防性手術的療效。因此,擬行預防性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I期黃斑裂孔需權衡利弊,手術的“利”為緩解玻璃體對黃斑的機械牽拉,而“弊”則為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包括:手術操作可能引起全層黃斑裂孔、周邊視網膜醫源性裂孔、視網膜脫離、感染、晶狀體混濁等。
  3、手術方法及進展
  傳統手術技術為標準三切口經睫狀體平坦部玻璃體切割術,行人工玻璃體後脫離,次全切除玻璃體,剝離黃斑前膜或黃斑區視網膜內界膜,或輔以生物製劑封閉黃斑孔。用20%~25%的SF6氣體行膨脹氣體/空氣交換。術畢,患者俯臥位約14天后,玻璃體腔內氣體吸收,恢復正常體位。
  (1) 微切口玻璃體手術
  2002年,25G經結膜無縫合玻璃體切割手術系統問世。2003年,23G無縫合玻璃體切割系統被用於玻璃體手術。目前,這兩種玻璃體切割設備已被應用於特發性黃斑孔手術中。國內趙明威等提出採用20G手法小切口玻璃體手術也取得良好效果並降低了手術成本。
  (2) 內界膜染色技術
  內界膜剝除多使用內界膜染色技術,染色劑有臺盼藍(trypan blue),亮藍G(brilliant blue G, BBG),溴酚藍(bromphenol blue,BPB),芝加哥藍(Chicago blue, CB),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以及吲哚菁綠(indocyanine green,ICG)等。曲安奈德不能使內界膜著色,但可以使其變得容易辨認。
  圖7 圖1患者術後,黃斑孔閉合,黃斑中心凹形態恢復
  4、手術併發症
  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手術併發症與普通玻璃體切割手術的併發症相似,包括核性白內障、一過性高眼壓、醫源性視網膜裂孔產生、黃斑裂孔擴大、光毒性引起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病變、血管阻塞以及眼內炎等。其中核性白內障的發病率最高,可達12%-90%,文獻報道約33%的病例在首次手術後5~16 個月需要進行白內障摘除和人工晶體植入術,在黃斑裂孔閉合眼,視力恢復到玻璃體手術前的視力或更好。約17.4%的手術眼發生一過性高眼壓,多發生在術後3周內,主要由氣體填充所致,一般對症治療即可。手術當中儘量避免醫源性視網膜裂孔的產生,如果出現醫源性裂孔,應儘可能採用激光封孔取代冷凝封孔,以降低黃斑前膜等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十、手術評估及預後
  黃斑裂孔視力損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裂孔處無視網膜感光細胞;

  2、裂孔周圍視網膜淺脫離;

  3、 裂孔周圍囊樣水腫;

  4、裂孔周圍視細胞不同程度變性。通過玻璃體切割手術鬆解裂孔前後方向以及切線方向的牽拉,從而消除病因;通過氣體填充和生物因子使黃斑裂孔閉合,促使視網膜神經上皮復位,因而可以改善視力及視物變形等症狀。
  對於採用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黃斑裂孔的療效,不同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Kelly(1991)等單純使用玻璃體切割術(52例),裂孔閉合率為58%,視力提高2行以上者為42.3%,2年後該作者的病例累積達170例,此時的裂孔閉合率為73%,視力提高2行以上者為55%。近年來研究發現,在手術中使用自體血小板、自體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2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纖維蛋白原等填充於黃斑裂孔內,可增加裂孔處脈絡膜視網膜粘連癒合,並有效地提高視力。文獻報道,使用玻璃體切割聯合TGF-β2封閉黃斑裂孔的裂孔閉合率為91%~100%,視力提高2行以上者83%~90.1%,但也有術者未能重複出相同結果,並發現術後眼壓升高反應明顯。最近Thompson 等報導,使用TGF-β2與安慰劑對照比較,二者在黃斑裂孔的解剖復位與視力改善方面並無顯著差異。Gaudric(1995)等首先報導使用自體濃縮血小板封閉黃斑裂孔,並用單純玻璃體切割作對照(各20例),結果血小板組裂孔閉合率為95%,視力提高2行以上者為85%,而單純玻璃體切割組裂孔閉合率僅為65%。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單純使用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即可獲得較高的手術成功率。Christensen等人[10]的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對於2期與3期特發性黃斑孔,內界膜剝除後黃斑孔封閉率顯著高於不剝除內界膜組(2期黃斑孔,100%比55%,3期黃斑孔,91%比36%)。
  十一、疾病預防
  對於存在明確病因的非特發性黃斑裂孔,可通過治療原發病以及密切隨診檢查預防黃斑裂孔的發生。特發性黃斑裂孔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
  十二、疾病護理
  黃斑裂孔手術由於眼內填充氣體的緣故,術後需俯臥位,俯臥持續時間取決於眼內填充的氣體種類。一般為1-2w。此時按玻璃體手術後眼內填充護理常規進行護理。

甚麼可能是黃斑裂隙?相關文章
甚麼是黃斑牙? 黃斑牙顧名思義,是由於牙面上有黃色斑塊樣改變而被命名,醫學上稱做斑釉牙或氟斑牙,在牙釉質表面形成白色橫線,由於受外界影響,可呈黃褐色改變,嚴重者呈黑色斑塊狀改變,影響面容美觀,好像牙沒刷乾淨似的。黃斑牙的病因比較明確,一般認為在牙齒髮育期間,飲用了含有過量氟的飲水,引起牙釉質發育不全。這是地區性疾病,在我國黃斑牙分市範圍廣,特別是山區較為嚴重,在城市居民飲用自來水公司的合格飲水,
發布於 2023-04-09 21:33
0評論
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內界膜至感光細胞層發生的組織缺損,嚴重損害患者的中心視力。Knapp和Noyes分別於1869和1871年最早報導了外傷性黃斑區視網膜裂孔,Kuhnt於1900年首次報導非外傷性黃斑裂孔,此後,各種原因的黃斑裂孔相繼被認識。一、疾病分類:1、根據病因分類:(1)特發性黃斑裂孔;(2)外傷性黃斑裂孔;(3)高度近視黃斑裂孔;(4)其他繼發性黃斑裂孔。2、根據黃斑裂孔的形態:
發布於 2022-12-21 01:40
0評論
黃斑劈裂就是在黃斑區視網膜的解剖層次間出現了裂開。這種裂開不是縱貫視網膜全層,而是沿著視網膜的某一個層面的裂開。黃斑劈裂發生的速度很緩慢,在玻璃體的持續牽拉下患者可以有多年的視力緩慢下降而很少引起注意。病變極其細微,只有在OCT掃描的檢查中,才能發現黃斑劈裂的存在。部分患者可以玻切+內界膜撕除手術治療,實際手術過程比較複雜而。部分患者手術的結果令人滿意。
發布於 2022-12-21 01:45
0評論
操作要領:清晰對焦,亮度適中,適時調整裂隙寬窄及照射角度。規範操作:右手調節儀器手柄,左手撐開或翻開被檢眼的眼瞼。適用範圍:觀察眼瞼、結膜、角膜、鞏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狀體及前1/3玻璃體。使用方法:1、準備工作:將患者頭部固定於頜託及額靠上,調整升降臺和頜託的高低,使患者外眥與立柱上的刻線等高。打開裂隙燈及照相機電源,將產生的裂隙移至患者的鼻樑處調焦,使圖像清晰。2、外眼照相:裂隙燈臂與顯
發布於 2022-11-23 03:11
0評論
裂隙腦室綜合徵是腦積水患兒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後遲發的顱內壓變化的併發症。Epstein等於上世紀70年代首次報導。病因機制:裂隙腦室綜合徵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數認為,可能是分流虹吸所致的過度引流及腦皮質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流動阻力增大。裂隙腦室綜合徵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顱內感染或腦出血後繼發的腦積水,分流術後顱縫早閉及狹顱症,Chiari畸形II型等;分流手術時的年齡越小,越易發生裂隙
發布於 2022-09-27 20:33
0評論
這個“黃斑”指的就是我們眼睛裡的一個部位,它非常重要,我們看東西時,中央一大片區域的視力是由黃斑區負責的。下面的圖可以看到眼睛裡面黃斑的位置。如果這個地方生了病,視力會明顯下降,嚴重影響們的生活。黃斑為甚麼會生病呢?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老年性的改變,有的是因為高度近視引起的變性,有的是因為炎症感染到黃斑(病毒、細菌、自身免疫炎症)、有的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出血影響到了黃斑區、還有先天性、外傷引
發布於 2023-01-02 19:45
0評論
我國是胃癌發生大國,每年的新發病例佔到全世界的近一半。尤為可怕的是,這些新發病例中絕大多數為進展期,早期胃癌僅佔不到10%。對比世界上其它兩個胃癌高發國家,日本和韓國,它們的早期胃癌可佔所有胃癌新發病例的50%-60%。由此可以推論,如果我國胃癌發現窗口能夠前移得更早,發病率完全可能翻一番!如此高的發病率,卻因症狀不典型,或患者本人不重視,往往在就診時已處於晚期,失去最佳手術機會。因此,瞭解可能
發布於 2023-02-09 02:42
0評論
所謂口臭就是人口中散發出來的令別人厭煩、使自己尷尬的難聞的口氣。口臭不僅僅影響正常的人際情感交流,還是體內某些疾病的“代言人”。 為甚麼口臭 口腔疾病:患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其分解產生出了硫化物,發出腐敗的味道,而產生口臭。 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來,我們還發現,導
發布於 2023-02-13 21:08
0評論
裂隙燈檢查法是應用裂隙燈角膜顯微鏡以投射光線的不同角度和寬窄,焦點或彌散方法經角膜顯微鏡觀察晶狀體的光學特性,從而對晶狀體的位置,病變情況作出判斷。一般檢查越是近軸位的部位投射角度越小如15-30度,周邊部則可達45-60度。晶狀體裂隙燈檢查常用方法1、彌散照明法:將裂隙燈的光源開大呈瀰漫光斑投向角膜晶狀體,通過透明的角膜可以看到晶狀體的全貌。檢查晶狀體有無移位,有無明確的斑點狀或楔形混濁,晶狀
發布於 2022-11-22 10:56
0評論
概述 各位專家你們好,我的奶奶今年92歲高齡了,半年前我奶奶說她看東西看不清楚,覺得看東西是變形的,我們都以為是白內障,家裡人帶她去眼科看了醫生,醫生說我奶奶這個不是白內障,而是眼底黃斑變性,說我們來治療的時間太晚了,錯過了早期的治療時間,現在奶奶隨時有失明的危險。我想請問專家,眼底黃斑變性為甚麼會失明,黃斑是怎麼長大的?請您解答。 步驟/方法: 1、 這位朋友您好,由我來給您解答這個問題。
發布於 2023-03-05 10: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