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精神病學雜誌》(Br J Psychiatry 2013 Jun 20)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積極思維干預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接受性和有效性。與傳統療程相比,英國青少年在積極思維干預期間報告了較低的抑鬱症狀率和較少的壓力。
共有522名12-16歲的青少年被納入研究,他們被隨機分配到接受以學校為基礎的積極思維課程的小組(干預組)或常規學校課程(對照組)。評估了青少年對積極思維干預的接受程度以及積極思維干預對提高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結果顯示,積極思維干預的接受率很高。對基線特徵進行校正後,與對照組相比,積極思維干預組在治療後和隨訪期間報告抑鬱症狀的青少年較少(P值分別為0.004和0.005),在隨訪期間壓力較低(P=0.05),健康和幸福感較好(P=0.05)。在3個月的隨訪中,青少年積極思維干預的技能水平與更好的健康和幸福感以及更低的壓力相關聯。
正念是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行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On Purpose),生活在當下,並且不作判斷。它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被引入西方,被喬恩-卡巴特-津恩(Jon Kabat-Zinn)等學者的心理學家和科學研究所關注,並逐漸改進和整合為當代心理治療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術之一。許多著名的當代心理療法,如積極減壓療法(MBSR)、辯證行為療法(DBT)、接納實化療法(ACT)、積極認知療法(MBCT)等,都源於積極思維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