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探視時,病人或家屬經常問我一個問題:為甚麼偏癱的肢體會腫脹,如何避免和減少腫脹?以下是對原因的簡要分析和一些管理建議。
造成偏癱肢體腫脹的常見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靜脈迴流受阻。體內的靜脈迴流主要依靠靜脈和心臟之間的壓力差,以及肌肉收縮對血管壁的擠壓壓力。由於靜脈壁薄且不靈活,這種擠壓壓力的作用尤為重要。但當肢體癱瘓時,肌肉因失去神經支配而停止收縮,肌肉對靜脈血管的擠壓壓力也隨之消失,導致靜脈迴流受損。第二,營養代謝受損。肢體偏癱後,神經支配消失,偏癱側肢體會出現繼發性營養代謝障礙,使血管的舒張功能失調,收縮和舒張反應變得遲鈍,靜脈血液迴流減慢,血液滯留在靜脈內,使靜脈腔內壓力增高,液體被擠壓到血管壁外,滯留在組織間隙,從而產生腫脹。
對於輕度的肢體腫脹,抬高患肢,加強主動和被動活動,讓靜脈血儘快迴流,水腫會很快消失,不會有更大的危害。但是,如果水腫持續時間過長,其中的蛋白質成分會沉積下來,變成纖維組織,會出現關節僵硬和攣縮,這時應積極治療肢體腫脹,除了上述物理治療措施外,還要加用改善靜脈迴流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