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為二級預防?
和其他疾病一樣,卒中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的措施是尋找和去除危險因素,卒中的二級預防是指有過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腦梗死等),防止再次發生卒中所採取的防治措施。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證明,重視二級預防並採取有效措施是減少卒中發病率、死亡率和再發卒中的唯一有效方法。
2、二級預防有何必要?
我國是卒中大國,卒中患病率居全球第二,卒中患者的複發率位居全球第一。在我國,卒中的年發病率為150/10萬,病死率為120/10萬。以此計算,我國每年有195萬新發生的卒中病例,每年有156萬人死於卒中,生存的卒中病人達500萬~700萬。每年新發生卒中病人的住院藥費為97.5億元人民幣。
為了有效地組織和利用我國有限的醫療資源,為卒中病人提供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有效安全的治療,改變重治輕防的傳統觀念,控制我國卒中發病蔓延勢頭,日前,中國醫師協會啟動了中國卒中中心建設項目,開始了防治卒中的系統工程。
3、如何進行二級預防?
⑴控制疾病所致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病、心律紊亂、血液的高凝狀態、高纖維蛋白原血癥、高脂血症、高血小板聚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目前均被視為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積極治療相關疾病本身就是預防性治療卒中。
⑵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卒中二級預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如:避免高脂、高糖、高鹽飲食,戒菸、酒等。
⑶對於血管源性病變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對於心源性病變使用抗凝藥物(如華法令等)。
⑷定期做神經系統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和化驗檢查。
⑸根據自身情況加強鍛鍊,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4、為甚麼抗血小板藥物在二級預防中意義重大?
大規模臨床研究顯示,對既往有閉塞性血管事件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使嚴重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25%。在阿司匹林取得如此大有益作用的同時,僅輕度增加出血性卒中的絕對危險(0.3‰)。因此,高危患者從阿司匹林預防中的獲益遠遠大於可能的微小風險。
在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中,抗血小板藥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報告的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卒中復發的研究中,共包括了142個臨床試驗,73000例病人,每項研究都證實了抗血小板藥物的二級預防作用。
5、卒中二級預防的認識上常見誤區有哪些?
擔心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以及缺乏對阿司匹林長期治療有益的信心,是患者未堅持阿司匹林長期治療的主要原因,但藥物治療的不充分將導致這些心血管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增高。比如老年患者因更多地擔心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而放棄阿司匹林治療,甚至許多患者及其家人認為每半年輸一次液就能預防腦梗死復發,這種認識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事實上,這種做法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同時造成大量的醫藥浪費。因此,強化對患者卒中二級預防的教育非常重要。
6、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有哪些?
⑴環氧化酶抑制劑:阿司匹林
⑵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潘生丁、培達
⑶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噻氯匹定(抵克立得)、氯吡格雷(波立維)
⑷靜脈用抗血小板藥物:奧扎格雷
7、對於心源性栓塞的卒中患者怎樣進行二級預防?
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都與腦卒中關係密切。有心臟病的人發生卒中危險比沒有心臟病的人高2倍以上,特別是有房顫的病人。建議:
⑴成年人(>=40)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心臟病;
⑵確診的心臟病患者,積極找專科醫生治療;
⑶對於非瓣膜病的房顫患者,有條件可用華法令抗凝治療,但需要檢測凝血指標,也可以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⑷冠心病人也應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8、如何認識卒中的復發及採取的相應措施
如果出現突發的肢體無力、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或眩暈、行走搖晃、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急救至有CT、MRI等設備並配備神經內外科專科醫生的醫院,以便得到快速有效規範化的治療。即便這些症狀在短時間內好轉或消失,也應到醫院診治,因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卒中的一種表現),如果忽視,就會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永久性腦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