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4 01:31

  眾所周知,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在2008年衛生部公佈的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中顯示,卒中(136.64/10萬)已超過惡性腫瘤(135.88/10萬)成為中國第一致死病因。

  目前我國卒中發病率120-180/10萬,患病率400-700/10萬,每年新發病例>200萬,每年死亡病例>150萬,倖存者600-700萬,且2/3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對於減少卒中帶來的疾病負擔,最佳的方式還是預防,特別是一級預防,即針對卒中的危險因素積極且早期的進行干預,減少卒中的發生。

  此外,在 2013 年 12 月,一項來自第八屆全國聯合委員會 (JNC 8) 和AHA/ACC發佈的指南旨在管理和控制高血壓,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併發症。以上每一個指南都可不同程度的減少卒中的負擔,儘管這些指南的發佈代表著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這其中並不無質疑聲。

  實踐指南中新的建議和變化

  1、新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指南

  11月12日,ACC與AHA聯合公佈“2013ACC/AHA心血管風險評估指南"。該指南以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事件10年風險作為首要關注對象,不再強調膽固醇等單項指標達標值。該指南同時提供風險預測附加公式,並提出不同人群高危者的識別方法和主要干預措施。

  一些學者質疑ACC/AHA提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方法,認為其高估了75%-150%的患病風險,將導致多數患者將接受不必要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但是全世界1/3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0%的人經歷心血管事件,因此指南推薦潛在的風險人群服用他汀類藥物是合理的。

  對於我國,應當校正該風險評估模型,且應重新研究隊列,建立基於我國人群的預測模型,以便有效的預防。儘管指南存在爭議,但在理念上有很多先進之處,最重要的是不再強調單個危險因素,而是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以降低整體風險為目標。較以往指南的顯著變化是,認可了總體風險評估的特異性模型,並減低了測定CIMT的作用。

  2、降血脂

  新的指南簡化了降血脂的方案,強調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原因是較少證據能證明非他汀類藥物可減少心血管事件或卒中;在新的指南里,因為整體缺乏證據以及對不良事件的擔憂,不再以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目標。

  該指南與2004年更新的ATP3指南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由醫生決定患者屬於上述4個類別中哪個類別,使用中等強度或高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而不是為達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目標調整藥物劑量,且隨訪期檢測血脂評估治療的依從性,而不是看是否達到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特定治療目標。

  以下4組人群應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

  ①具有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應該接受高強度的(年齡< 75 歲)或中等強度(年齡≥75 歲)的他汀類藥物治療。

  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190 mg/dL 的患者應接受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

  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70-189 mg/dL、沒有臨床 ASCVD 的 40-75 歲糖尿病患者應至少接受中等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如估計 10 年 ASCVD 的風險是≥ 7.5%,也可能接受高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

  ④沒有臨床 ASCVD 或糖尿病,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為 70-189 mg/dL,估計 10年 ASCVD 的風險≥ 7.5%的患者應接受中等或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於一些不符合1-4組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個體,應該考慮其他因素,比如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冠狀動脈鈣化評分(CAC)評分及踝肱指數(ABI),為醫生輔助做出治療決策。

  這項指南有別於先前的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標準第三版(NCEP ATP III ),而不是整體ASCVD風險,治療方案基於弗雷明漢(Framingham)心臟研究結果的心血管風險評估系統,冠心病危險因素或冠心病的等危症,LDL-C基線水平,與新指南相比,ATP III納入具體的LDL-C治療目標。

  ATP III和新指南都推薦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或其他高危風險,如糖尿病或症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在這些組中,他汀類藥物治療可降低大約20%第一次將發生卒中的風險。新指南還擴大了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應用範圍(無ASCVD,糖尿病患者10年預測心血管事件風險≥7.5%)。

  3、控制血壓

  JNC 8建議,對於年齡≥60歲的老年人(強烈推薦,A級)降壓目標<150/90mm Hg,降壓目標<140/90mm Hg基於專家意見和臨床情況(例如,治療收縮壓目標<140 mm Hg已實現,患者且耐受)。

  ACC/AHA/CDC發佈的科學建議指出,將高血壓為收縮壓≥140 mm Hg或舒張壓≥90 mm Hg,與此前的JNC7/8定義的高血壓水平值一致。對於藥物治療,建議所有年齡段的所有人種初始治療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氫氯噻嗪),並外加一種血管緊張素酶轉化酶抑制劑(ACEI)(賴諾普利:除外生育年齡婦女)。

  對於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降壓目標為<140/90 mm Hg(基於專家意見,E級);對除黑人外的一般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初始降壓治療應包括噻嗪類利尿劑、鈣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印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中等推薦,B級)。

  對一般黑人(包括糖尿病患者),初始降壓治療包括噻嗪類利尿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CCB)(一般黑人:中等推薦,B級;黑人糖尿病患者:輕度推薦,C級);β受體阻斷劑不推薦作為初始治療或與CCEI和CCB的聯合治療。

  擔憂

  如上所述,ACC/AHA指南制定者承認全球預測計算器可能高估風險,因為它可能不適用於某些種族和族裔的人口,包括西班牙裔美國人,亞洲人、或美洲印第安人,這可能將導致過度使用他汀類藥物作為一級預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當他汀類藥物過度使用,對於一些人群是並不能受益的,例如離體心衰,腎功能不全。或者對於一些特定的臨床情況,可以直接應用臨床數據進行降脂治療。

  與ACC/AHA/CDC的科學建議不同的是,JNC8偏離遠期的降低目標<140/90mm Hg.血壓與卒中風險的關係持續≥115/75 mm Hg水平。JNC 8將控制血壓的目標值建議為<150/90 mm Hg是不謹慎的一個做法,這可能會使人群中卒中患病率增加。ACC/AHA/CDC的科學建議與JNC8兩者對於血壓控制目標和治療的差異,會讓衛生保健提供者、納稅人和公眾迷糊。

  對於卒中預防的其他影響

  新的指南包括卒中作為主要的ASCVD結局終點指標,關於卒中的預防(一級預防或二級預防)和類型(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亞型),他們並沒有具體闡釋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地位以及血壓控制的目標。在高風險人群(ASCVD和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能減少卒中發生的危險,但是對於其他人群的一級卒中預防的作用卻不明瞭。

  基於最近的一篇Meta分析,使用他汀類藥物作為CVD的一級預防用藥,包括存在危險因素和低風險的人群,能顯著減少22%的卒中事件,全因死亡率減少14%,發生致命的和非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事件減少25%,致命的和非致命的冠心病事件減少27%。這些為他汀類藥物廣泛應用於不同人群提供了證據。目前他汀類藥物不適用於有心源性卒中的患者,因其不符合新的ACC/AHA他汀類藥物管理標準。

  高血壓是卒中預防中的單一的最重要最可控的危險因素,已討論了血壓與血管危險因素之間對於首次卒中不存在J型關係,儘管收縮壓和舒張壓低也許會導致一般人群的心血管併發症,但無卒中併發症。在美國過去幾十年裡,得益於控制人群的血壓水平,大部分卒中相關的疾病死亡率降低,對於首次卒中或複發性卒中的預防,設定具體的降低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AHA二級卒中預防指南對於降壓目標和降壓程度還不甚清楚,對於這類患者,考慮將降壓目標設定為<140/90 mm Hg。小皮層下卒中的二級預防研究結果表明,將降壓目標設定為<130 mm Hg是安全的,且也許對最近發生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有益。新的指南對於臨床決策至關重要,但仍有其固有的侷限性,應當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不同的治療方案。

腦卒中預防指南2014相關文章
(一)心房纖顫在初級醫療結構,通過脈搏檢查,必要時附加心電圖檢查,在65歲以上患者中積極篩查心房纖顫,可能有益(IIa類/B級);對全體存在高度腦卒中風險(以下簡稱風險)的非瓣膜病性心房纖顫患者,以及多數存在中度風險的非瓣膜病性心房纖顫患者,如能保證用藥安全,建議服用華法林,並調整劑量使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化率(INR)處於2.0-3.0之間(I類/A級);對於低風險患者以及部分中度風險患者,可根
發布於 2022-12-01 22:21
0評論
(一)飲酒出於健康方面的多種考慮,建議大量飲酒者減少飲酒或戒酒(I類/A級);對於飲酒者,男性每日<2杯,非孕期女性每日<1杯或許是合理的(IIb類/B級)。(二)毒品濫用吸毒者接受適當的戒毒治療是合理的(IIa類/C級)。(三)睡眠呼吸障礙(SDB)鑑於睡眠呼吸障礙與其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建議通過詳細詢問病史評估SDB的存在,必要時輔以特殊檢查,應特別注意存在腹型肥胖、高血
發布於 2022-12-01 22:11
0評論
(一)口服避孕藥 對於存在其它腦卒中危險因素(如:吸菸、血栓栓塞病史)的婦女,口服避孕藥可能有害(III類/C級);對於冒險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積極治療腦卒中危險因素可能是合理的(IIb類/C級)。(二)膳食與營養為降低血壓,推薦《美國人膳食指南》中的建議,減少鈉鹽攝入(<2.3克/日),增加鉀鹽攝入(≥4.7克/日)(I類/A級);推薦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品,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可降低血
發布於 2022-12-01 22:16
0評論
效益分類:I類:證實有效,專家意見一致;必須的!IIa類:證據相左,但傾向於有效,專家意見不大一致;接受為好;IIb類:證據相左,但或許有效,較少共識;或可一試;III類:證實無效,專家意見一致;省銀子,免招副作用;治療或檢查的推薦等級:A級:基於較充分和有力的證據推薦;B級:基於不充分且/或不夠有力的證據推薦;C級:雖然無充分有力之證據,但做為業內共識推薦;一、關於一般無法干預的危險因素的建議
發布於 2022-12-01 22:26
0評論
1、何為二級預防?和其他疾病一樣,卒中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的措施是尋找和去除危險因素,卒中的二級預防是指有過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腦梗死等),防止再次發生卒中所採取的防治措施。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證明,重視二級預防並採取有效措施是減少卒中發病率、死亡率和再發卒中的唯一有效方法。2、二級預防有何必要?我國是卒中大國,卒中患病率居全球第二,卒中患者的複發率位居全球第一。在我國
發布於 2023-01-08 04:11
0評論
眾所周知,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在2008年衛生部公佈的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中顯示,卒中(136.64/10萬)已超過惡性腫瘤(135.88/10萬)成為中國第一致死病因。目前我國卒中發病率120-180/10萬,患病率400-700/10萬,每年新發病例&gt;200萬,每年死亡病例&gt;150萬,倖存者600-700萬,且2/3存在
發布於 2023-01-25 04:12
0評論
卒中(Stroke)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腦卒中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充分認識腦卒中的嚴重性,提高腦卒中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是全社會的當務之急,包括醫生、患者和家屬。腦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腦出血、
發布於 2022-10-10 19:08
0評論
1、保持良好的心態。這一條至關重要,如果我後面說的其他東西,您沒能記住,只要記住這一條也會獲益終生。 中青年正是創業打天下的時候,不但容易身體上透支,也容易精神上透支。亞健康隨之而來,焦慮抑鬱隨之而生。煩惱憂愁都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分泌一些毒性物質損害我們的大動脈,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病。所以遇事不能過於急躁,不當“拼命三郎”,合理安排工作學習的目標和進度,不拿自己和別人無謂的比
發布於 2024-04-16 01:16
0評論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最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卒中治療方法。以前,對卒中只能進行保守治療,防止梗死灶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尋找能夠將卒中損傷降低到最小的有效藥物,人們做了非常大量的努力和研究。現在,已經能夠通過藥物治療來縮小梗死灶或保護腦細胞不受缺血的損害了。卒中的急診治療血栓性卒中或栓子性卒中在開始的幾小時內就能夠造成非常大的損害。因此,研究者的努力主要集中在開發那些可以溶解血凝塊的藥物(溶栓劑)和那些
發布於 2022-10-20 15:49
0評論
1、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 2、糖尿病。通過控制飲食、降糖藥,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的範圍內。 3、心臟方面的疾病。如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等等。尤其是防止心房顫動引起的栓子脫落所造成的腦血栓。 4、血脂代謝混亂。極低濃度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5、短暫性腦缺血的
發布於 2024-04-16 00:4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