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膽囊是分泌膽汁的重要器官,沒有了膽囊,還能吃肉嗎?
膽汁不是由膽囊分泌的,是由肝臟分泌的,膽囊的主要作用是儲存、濃縮肝臟分泌的膽汁,當進食時,膽囊會反射性地將其中的膽汁排入腸道,參與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見,膽囊只是一部分膽汁的集散地,類似一個儲水池。
切除膽囊後,膽汁直接經膽總管緩緩流入十二指腸,由於餐後缺少了集中排入膽道的膽汁,術後近期內對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多少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壯年、體力勞動者等)更為顯著。三個月後,膽管會有輕微的擴張,相當於是對膽囊儲存功能的代償,對消化功能的影響就變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誤區二:膽囊結石是小毛病,即使不治療,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問題。
這一誤區讓許多患者“揣石待治”,或“揣石不治”,吃了各種各樣的“虧”。如果膽囊內較小的結石從膽囊管脫出進入膽總管,形成繼發性膽管結石,可發生膽管梗阻、黃疸、急性膽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併發症。當急性膽囊炎演變為膽囊化膿、穿孔,膽總管結石進一步併發重症膽管炎和重症胰腺炎時,病情就變得嚴重了,如果處理不及時,還有可能危及生命。如果膽囊結石的時間較長,患者年齡較大,發生膽囊癌的機會就明顯增加。可見,膽囊結石決不是小毛病,一旦確診,應積極治療!
誤區三:沒有症狀的膽囊結石不需要治療,等有了症狀再說。
有1/3以上的膽囊結石是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被診斷的,稱為“無症狀”膽囊結石。還有相當一部分膽囊結石只表現為餐後胃區不適,長期按“胃病”治療。理論上講,所謂“無症狀”只是相對的,也只是暫時的。隨著膽囊病變的發展,機體抵抗力的逐漸降低,膽囊結石終會發生症狀,患者不可因暫時無症狀就任其不管,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膽囊結石在無症狀時治療,是防患於未然,優於亡羊補牢!
誤區四:小的膽囊結石不需要治療,等長大了再說。
這是個非常錯誤的觀點。從專業的角度講,膽囊結石越大症狀越少,因為直徑超過1釐米的結石,既不容易卡在膽囊管,更不會掉入膽總管,很少會發生急性膽囊炎、膽總管結石等併發症。發生各種併發症者,大多是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結石。所以,小膽囊結石症狀更多,也很危險,應該儘早治療!
誤區五:單個膽囊結石不需要治療,等長多了再說。
儘管膽囊結石多發時,比單個膽囊結石的症狀更常見,更重,更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更危險,更應該積極治療,但這決不是說單個膽囊結石就不需要治療。單個結石也同樣會引起各種併發症,也應該積極治療。
誤區六:高齡患者膽囊結石儘量不治療。
高齡膽囊結石患者的治療是個較複雜的臨床問題。一方面,老年人機體抵抗力較低,老年膽囊結石,更容易發生急性膽囊炎等併發症,也更容易發生癌變,在處理上應該比中青年膽囊結石患者更積極。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常伴發心腦血管疾患、慢性肺損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手術風險較大,手術決策應更加慎重。
老年膽囊結石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決不能只考慮年齡因素。如果患者身體條件差,膽囊結石症狀不明顯,可暫不手術。如果症狀較多,發作較頻,影響生活質量,即便是年齡較大,只要身體的主要器官沒有嚴重的功能障礙,在保證身體狀況耐受的前提下,應積極地手術治療,切不可因噎廢食。
誤區七:膽囊結石可以溶石治療或碎石治療嗎?
這兩種方式都不足為取。一些能夠溶解膽囊結石的藥物,對肝、腎功能的損害大,溶石治療得不償失。而碎石治療會將較大的膽囊結石碎成許多小塊,反而更容易引起併發症。
誤區八:膽囊結石可以排石治療嗎?
如果說溶石治療還有點靠譜的話,排石治療幾乎就是添亂。膽囊結石最怕的就是排石。把膽囊結石從膽囊排到膽總管內,就意味著病情的複雜化,小病就成了大病,各種各樣的併發症也就會接踵而來。
誤區九:膽囊結石可以“保膽取石”嗎?
在膽囊結石的發病原因中,膽囊自身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甚至是結石發生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保膽取石”,在理論上講,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日後再發結石的可能性很大,實不可取。
誤區十: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小手術嗎?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基本上不損傷腹壁的血管、神經、肌肉,癒合後疤痕很小,不影響外觀,術後很少發生腸粘連、腸梗阻、切口感染等併發症。而且術後疼痛輕、住院時間短、身體恢復快。該術式幾乎已成為了膽囊結石手術治療的唯一選擇。
完成一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通常只需要20分鐘左右,從時間上看,它的確算不上大手術。但這個手術又是個學問很深的手術,外科醫師需要有紮實的肝膽外科基本功和熟練的腹腔鏡技術,稍有閃失,將產生難以彌補的嚴重併發症。因此,我們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個需要“大學問”的“小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