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話說的好。70不留宿,80不留餐。這說明了老人的身體狀況,也說明了大多數人不想惹事的心態。
2.人體就像一個橡皮筋,30歲的橡皮筋和80歲的橡皮筋不能一視同仁。但80歲的人做手術和30歲的人做手術所承擔的麻醉-手術負荷幾乎是一樣的。彈性不同,80歲時風險更大。
3.沒有一個絕對的指標可以衡量身體的真正彈性。一個實驗室完全正常的80歲老人和一個實驗室異常的30歲老人,我們更願意選擇30歲的老人。任何化驗、檢查都只能測量眼前的、瞬間的人,是不考慮時間、不考慮負荷下的測量值,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健康狀態。30歲的橡皮筋今天測10cm,明天加30磅的負荷一天,去掉負荷後一天測的長度還是10cm;80歲的橡皮筋今天測10cm,明天加30磅的負荷一天,很可能已經斷了,後一天再測。運動是一種負荷,休息也是一種負荷。對一個80歲的老人來說,最合適的負荷是每天在家裡走走,或者在外面適度走走,最好是自己做飯。進一步活動是超負荷,臥床休息也是超負荷。臥床休息後肺部呼吸減少,大部分肺功能關閉,容易得肺炎;臥床休息後腹部器官上移,胸腔空間縮小,影響肺部工作;80歲的血管,80歲的血液,80歲的心臟,坐位減少心臟負荷,平位增加心臟負荷,加上肺部問題,容易出現心衰。臥位血流緩慢,易發生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猝死;80歲老人每天正常飲食,只能維持生活,臥床不起,大便不暢,消化不良,飲食減少,蛋白質、離子、能量紊亂,加重病情。
5.80歲老人手術的可行性:80歲老人的體質無法真實衡量,手術的危險性高,死亡的幾率大,但由於過去存在大量的孝子,大量的醫生,一隻腳在醫院,一隻腳在法院。為了讓80歲以上的人保持生命力,已經做了很多工作。醫生們根據過去對老人的經驗進行治療,但風險很高。
6.一個80歲的老人因髖關節骨折住院,不應該只看成是治療骨折,而更應該看成是挽救他的生命。
7、手術與否,完全是家屬自願的,不住院,醫生也不會看不起家屬,因為80歲的老人能走到最後,不是不孝。
8、如果做手術,家屬要有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花錢闖關成功,老人的生命能延續,皆大歡喜,就是盡了孝道。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為甚麼我們要做手術?""為甚麼要做手術?""為甚麼要做手術?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孝道。當然,如果一個80歲的老人不做手術死在家裡,也不能說他不孝順。(
9.醫生要治病,不要算命。老人的壽命無法計算。如果能算命,就不會招來將死之人。敢於治好80歲老人的髖關節骨折,必須找醫生。因為現在無病招災的人太少了。一旦老人去世,作為家屬應該理解醫生,是大量懂事的家屬又敢於招災請醫,促進了醫學的發展,使大量倖存的老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