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Gene)一詞按其中文音譯名,即基本因子、基本要素之義。 基因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和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 是指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人類有24條不同的DNA分子,共包含約30億對鹼基即核苷酸,其中蘊含著人類所有的遺傳密碼乃至人的生、老、病、死之謎。1990年啟動並於2003年順利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已解開其遺傳密碼,破譯了人類自身這部天書。人類基因組共含有約3萬個基因,解析這些基因的結構和功能是人類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真正開始。
基因治療簡單講,就是用基因來治病,比如身體內一個基因發生了突變引起了疾病,就用一個新的正確的基因來取代或是補充它。理論上,這樣的策略不僅可以治療、還可以治癒無數的人類遺傳疾病,但實際上,開發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療卻非常困難。視神經損傷後,其所處的微環境也會發生變化,有些成分的改變具有保護視神經的作用,比如CNTF、BDNF、NT一4/5等,這些細胞因子在視神經損傷後,可以增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存活能力。如果象普通給藥的方式將這些細胞因子注射到眼內,這種作用會非常短暫,因次科學家們試想採用基因治療的方法,將這些細胞因子裝載在病毒或其它非病毒載體上導入眼內,希望能發揮持久穩定的保護作用。反過來,對一些神經生長有抑制作用的基因,則採用抑制基因表達的方法使其作用減弱,從而間接促進神經損傷的修復,這種療法不僅能使視神經損傷得到治療,而且亦能使各種視網膜變性患者受益。
目前這些想法已經在細胞試驗和動物試驗得到驗證,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阻礙,其中基因載體的選擇仍然是核心問題:非病毒載體轉染的效果和特異性均不理想,且玻璃體也會影響這些高分子聚合物向細胞的擴散;而病毒載體存在轉移特異性的問題,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轉染率差異很大,另外免疫反應、毒性作用,以及及無法避免的玻璃體腔注射帶來的損傷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尚需進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