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是肺內較常見的良性腫塊,是由肺內慢性炎症產生的肉芽腫、機化、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及相關的繼發病變形成的腫塊,並非真正腫瘤。常在肺內形成包塊。它是由各種炎症細胞及間葉組織構成,其中包括漿細胞、淋巴細胞、組織細胞、肥大細胞及梭型間葉細胞。這些不同類型的細胞在不同的病變中的數量不等,甚至在同一病變的不同區域,其細胞成分也不相同。
臨床上肺炎性假瘤並不常見,男女均可發生,患者年齡從1-70歲,但年輕人多見,大多在30歲左右。今一半的病人無症狀,其餘可有肺及胸部的有關症狀,如咳嗽、咯血、呼吸短促及胸痛。有的可有發熱。病變可發生於任何肺葉,X線常表現為孤立的、界限清楚的圓形或卵圓形包塊。較大者腫塊界限不清,偶見鈣化或空洞形成。大體實性結節狀,位於肺周邊實質內,也可見於氣管或大支氣管內,有的可佔據整個肺葉,有時可擴展至縱隔、胸內筋膜或橫膈。類似病變也有發生在葉間裂者。
鏡下實性包塊,肺基本結構消失,在包塊的邊緣部分見病變向鄰近的肺實質的間質擴展,使有些肺泡或細支氣管散在其中;肺泡上皮增生明顯,肺泡間隔內由成團成片的來源不明的腫瘤細胞佔據,瘤細胞可有異型性、分裂像。間質可見增生、透明性變,其中的腫瘤細胞表現呈“浸潤性”生長。此瘤的生物學行為為良性,手術切除即治癒,如切除不完全亦可繼續增大。一般預後良好。
病理
肺炎性假瘤的病理學特徵是組織學的多形性,腫塊內含有肉芽組織的多 肺炎性假瘤寡不等、排列成條索的成纖維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組織細胞、上皮細胞以及內含中性脂肪和膽固醇的泡沫細胞或假性黃瘤細胞,因此許多作者根據細胞佔有的優勢而定出不同的名稱和類型,如假乳頭狀瘤型、纖維組織細胞瘤型、漿細胞瘤型、假淋巴瘤型等。病原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肺炎性假瘤一般位於肺實質內,累及支氣管的僅佔少數。絕大多數單發,呈圓形或橢圓形結節,一般無完整的包膜,但腫塊較侷限、邊界清楚,有些還有較厚而缺少細胞的膠原纖維結締組織與肺實質分開。少數肺炎性假瘤可以發生癌變。
臨床表現
肺炎性假瘤患者多數年齡在50歲以下,女性多於男性。1/3的患者沒有臨床症狀,僅偶然在X線檢查時發現,2/3的患者有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化膿症的病史,以及相應的臨床症狀,如咳嗽、咳痰、低熱,部分患者還有胸痛、血痰,甚至咯血,但咯血量一般較少。肺炎性假瘤的診斷存在一定的困難,患者的臨床症狀較難與慢性支氣管炎及肺部惡性腫瘤鑑別。胸部X線檢查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光滑銳利的結節影,有些邊緣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葉狀,與肺癌很難鑑別。肺炎性假瘤在肺部無明確的好發部位,大小可以從1-16cm,多數在4cm以下。這些都給診斷造成困難。
診斷
1、病史症狀
多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可無臨床症狀或有間歇發作的發熱、咳嗽、喀痰等表現,偶有咯血。
2、體檢發現
多數無陽性體徵,有呼吸道感染時,可有發熱,肺部聽診有幹或溼性羅音。
3、輔助檢查
胸部X線片及CT掃描,有直徑1~6cm圓或橢圓形孤立塊影,中等密度,質地均勻,邊緣不甚清楚,少數可有胸膜粘連影,多數在肺的外周.診斷有困難或不能除外惡性者,應行開胸或經胸壁肺活檢。
檢查
1、X線檢查
肺炎性假瘤可發生在兩肺的任何部位。本組右上肺(12/20)多於左上肺(2/1 肺炎性假瘤0)的假瘤,多位於下葉背段和內後基底段。球型瘤體一般邊緣光滑銳利,直徑多在1~4 cm,密度比較均勻,周圍肺野清晰。團塊樣的瘤體一般境界不清,邊緣模糊。部分病灶密度濃淡不勻,如多次併發急性炎症可造成“瘤”影擴大,在其周圍恰似炎性浸潤的片狀影。因此假瘤邊緣清楚與否取決於腫塊周圍的病理變化。境界面清楚者,瘤體周圍一般有假性包膜,若病灶處於急性階段時,假瘤周圍顯示炎性,滲出在瘤體周圍多呈模糊影亦無假包膜形成。
2、CT檢查
CT圖像把假瘤與肺的境界面顯示得非常清楚,即使胸片表現為大片狀或團塊狀模糊影,但在CT圖像上則表現為境界清楚的塊影。CT掃描比胸部平片更容易發現小空洞的存在,這種小空洞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除此以外,CT圖像上顯示腫塊周圍長毛刺胸膜增厚粘連徵像對本病診斷有著重要意義。
3、其他檢查
纖維支氣管鏡經皮肺穿刺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對本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