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5 17:11

  血栓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根據WHO的資料,目前以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為主的血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已是全球人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約22.3%),遠高於感染性疾病(19.1%)及腫瘤(12.5%)。在我國以血栓事件為主要病理基礎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且無論心肌梗死還是缺血性卒中其發病率均處於上升期。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已經成為社會公共衛生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廣大臨床醫師的重視。
  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治療,防治心腦血管病的基石,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預防該藥的不良反應?
  抗血小板藥物在心血管疾病(CVD)防治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以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為代表的抗血小板藥物被廣泛用於臨床,該類藥物相關的胃腸道損傷也愈加受到關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導致胃腸道損傷的機制各異,且聯用時會進一步加重損傷,因此合理對待及規範處理抗血小板藥物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是當務之急。
  一、 如何避免胃腸道損傷?
  危險評估、規範應用、定期監測至關重要
  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抗血小板藥物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應充分評估有明確用藥指徵或長期用藥患者的胃腸道併發症危險,並規範給予抗血小板藥物。
  有消化道疾病病史(消化道潰瘍或潰瘍併發症史),年齡>65歲,大劑量阿司匹林,同時服用皮質類固醇,聯合應用抗凝藥或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幽門螺桿菌(Hp)感染,以及合併其他嚴重疾病等均是抗血小板治療併發胃腸道損傷的危險因素。有潰瘍史或潰瘍併發症史的患者應接受Hp檢測,陽性者鬚根治Hp。對於有消化道出血史、消化性潰瘍史,聯合抗血小板治療或合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應給予質子泵抑制劑(PPI)。如無上述因素,但年齡>65歲、使用激素、食慾不振或有腹部不適等症狀者,建議使用有效的胃黏膜保護劑,必要時加用PPI。CVD低危者長期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的獲益與風險至今未明,而中高危者及冠心病患者用藥獲益遠大於風險,因此這類患者應長期規律用藥。此外,應儘量減少抗血小板藥物的長期聯合應用。
  抗凝治療會使胃腸道損傷加重,與阿司匹林聯用後明顯增加嚴重出血風險。因此,聯合用藥須有明確的適應證,並將藥物劑量調至最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將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控制在2.0-2.5。
  在長期抗血小板治療過程中,尤其在用藥最初3個月內,臨床醫師和患者均應注意觀察及監測患者胃腸道不適及出血等不良反應,注意有無黑便或不明原因的貧血,以早期發現出血併發症。建議服藥者每1-3個月複查大便潛血試驗,一旦發生出血,應立即接受血常規等檢查,並積極治療。
  二、 出血時是否需停藥?
  應基於個體化風險評估結果來減藥和停藥
  出現胃腸道併發症後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應基於對患者胃腸道併發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個體化評價的結果。僅有消化不良症狀者,可不停用抗血小板藥物,並服用抑酸劑及胃黏膜保護藥物。患者有活動性出血時,常需停用阿司匹林,但部分患者(如ACS、近期行經皮冠脈介入者等)停藥後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會升高。當聯用多種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者發生嚴重出血時,應減少藥物種類和劑量。當出血威脅生命時,可能需要停用所有抗栓藥物。發生出血併發症的患者經充分治療後,若停藥3-7天內無出血復發,可重新開始抗血小板治療。一項小規模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導致胃腸道出血的患者在胃鏡下止血及服用PPI後,繼續服藥組的總死亡率顯著降低,但出血風險稍升高,而停藥組心血管事件明顯增加。
  美國心臟病學會(ACC)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療指南建議,因胃腸道不良反應無法耐受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可服用氯吡格雷替代,主要證據源自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預防缺血性事件比較(CAPRIE)研究。該研究中氯吡格雷75mg組與阿司匹林325 mg組的胃腸道出血住院發生率無顯著差異。然而臨床上阿司匹林的長期推薦劑量為75-150 mg,並非325mg。病例對照研究顯示,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與阿司匹林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相似。兩項設計良好的前瞻性研究也發現,服用阿司匹林後出現潰瘍的患者在潰瘍癒合後,給予阿司匹林聯合PPI與氯吡格雷替代相比,前者潰瘍出血複發率顯著降低。因此,對消化道潰瘍或出血復發高危患者,不建議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應給予阿司匹林聯合PPI。
  三、 如何看待抗血小板藥物與PPI的相互作用?
  預防性PPI治療尚待更多研究
  PPI是防治阿司匹林相關胃腸道損傷的首選藥物。H2受體拮抗劑的療效劣於PPI但優於安慰劑,且藥價適宜,可作為PPI不能應用時的備選藥物。目前PPI的療程尚不明確,由於服用阿司匹林的前3個月內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故此期間應聯用PPI,此後可根據個體情況來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聯用PPI可能會影響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療效。
  數項回顧性研究提示,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長期聯用PPI治療後,其冠心病事件有所增加。一項有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對照研究表明,出院後接受氯吡格雷聯合PPI治療的患者與單用氯吡格雷者相比,90天再梗死相對危險升高27%。但不同種類的PPI與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有差異,一項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力體外檢測試驗提示,奧美拉唑會影響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療效,而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無上述作用。因此,對於接受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給予PPI預防性治療的指徵和療程尚待更多研究。

如何預防抗血小板藥物引起的胃腸道損傷相關文章
概述 胃腸道受涼是一種比較常見現象,特別是天氣變化無常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或者出現了胃部受涼而引起胃腸型感冒的症狀,對人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應該進行合理的治療,可以選擇使用口服藥品的方法來緩解病情,平時多注意休息,也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進行調養,胃部受涼引起的胃腸性感冒的症狀比較明顯,也可以通過物理治療的方法來緩解病情。 步驟/方法: 1、 胃腸道受涼引起的胃腸型感冒的現象,應該引起重
發布於 2024-04-10 14:25
0評論
增生性息肉 在大腸中較為常見,發生原因不明,多出現在中年以後,在尸解標本中可有25~80%的發生率。絕大多數表現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狀或半圓形隆起,一般較小。直徑約0.5cm左右。常為多個。病理結構為黏膜肥厚增生。臨床上可無症狀,多是在做內窺鏡檢查時偶然發現。這種息肉不會癌變,故不需處理。 炎性息肉 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
發布於 2024-04-20 14:17
0評論
概述 神經性皮炎又叫做慢性的單純性的苔蘚。患者要是出現了這樣的病症的話,主要的症狀就是皮膚會出現瘙癢的情況,嚴重的話會演變成為慢性的皮膚病。對於這樣的病症來說,患者要是出現治療的話一定要及時,否則之後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最常見的患者就是成人,兒童是不容易出現這樣的病症的。導致患者出現這樣的病症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精神因素。 步驟/方法: 1、 最常見的導致患者出現這樣的病症的原因就是精
發布於 2024-07-21 04:52
0評論
1、性腫瘤的發病情況我們在這裡談的胃腸道腫瘤,主要是指胃和大腸的惡性腫瘤,即癌。大家都知道,在胃腸道中被發現的腫瘤,部分是良性的,良性腫瘤在切除後不易復發,對機體危害較小,所以不多講了。上海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葛海燕眾所周知,胃癌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癌控項目的統計數據,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高達700萬,其中死於胃癌的患者佔了70萬例。全球範圍,胃癌的發病率男性佔
發布於 2023-01-14 03:21
0評論
一、上消化道出血 9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炙門撕裂症和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引起。 1、消化道潰瘍 出血可發生於十二指腸、胃和手術吻合口部位的潰瘍。患者可無潰瘍痛或消化不良,而以出血為其消化性潰瘍病的表現症狀。 2、胃炎 導致出血的糜爛性胃炎,可由飲酒或服非團體類抗炎藥(NSAIDS)如阿斯匹林和布洛芬等引起。嚴重創傷或全身疾病、燒傷或頭顱損傷等危重病人,出現胃粘膜糜爛也很
發布於 2024-03-06 18:47
0評論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的JessicaLMega等在theLancet雜誌上從藥理學角度詳細介紹了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本文則從10個方面對該文進行了總結。1、抗栓藥物包括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物,常用於治療多種心血管疾病。抗栓治療時應謹慎權衡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以血小板黏附、激活或聚集為靶標,從而預防血栓形成。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選擇性地抑制環氧化酶-1(COX-1),產
發布於 2023-03-16 07:46
0評論
1.影像診斷 根據不同情況採取X線、內鏡檢查、胃液分析與糞便化驗等手段。必要時應行超聲、CT等檢查以排除肝、膽、胰等腹腔臟器病變。 (1)胃腸道X線檢查顯示整個胃腸道的運動加速,結腸袋加深,張力增強,有時因結腸痙攣,降結腸以下呈線樣陰影。 (2)結腸鏡檢結腸黏膜無明顯異常。 2.實驗室診斷 血常規、免疫因子檢查,肝腎功能,必要時做活組織病檢。
發布於 2024-04-17 01:57
0評論
概述 我自從生完孩子後,胃腸功能就變的特別不好,不敢吃涼的東西,一尺就肚疼,而且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肚子裡面就覺得很硬,有的時候還會肚疼,拉大便也不是很順暢,睡覺感覺也不解乏,半夜來時覺得肚子就這疼,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造成的,想吃一些藥把,但是我現在還在哺乳期,不敢隨便亂用藥去,不知道有沒有甚麼治療的辦法沒有,平時要注意些甚麼? 步驟/方法: 1、 飲食上要注意清淡,不要吃不好消化和比較乾燥
發布於 2023-07-15 20:12
0評論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血栓性疾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抗血小板治療是預防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很多臨床醫生因擔心抗血小板藥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和顱內出血風險而因噎廢食。2008年美國心臟病學學會基金會(ACCF)、美國胃腸病學會(ACG)和美國心臟協會(AHA)聯合公佈的專家共識從多學科角度就存在復發消化性潰瘍高危因素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療提出了全新見
發布於 2023-01-05 17:31
0評論
胃腸功能紊亂起病多緩慢,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胃神經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現為:反酸、噯氣、厭食、噁心、嘔吐、劍突下灼熱感、食後飽脹、上腹不適或疼痛,每遇情緒變化則症狀加重。腸神經官能症又稱腸易激綜合徵,為胃腸道最常見的功能性疾病。以腸道症狀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和便秘、左下腹痛時可捫及條索狀腫物,腹痛常因進食或冷飲而加重,在排便、排氣、灌腸後減輕。腹痛常伴有腹脹、排便不暢感或排便次
發布於 2024-04-17 01:5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