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脊柱骨折在臨床中並不少見,如何治療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點。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治療方案來對此類骨折進行處置。
新版AO胸腰椎骨折分型對骨折進行了簡化,並將患者的神經功能和其他內科合併症等情況納入了評價體系內,結合了原先AO分型和TLICS分型的優點,但是其目前仍處於臨床推廣階段,評分體系尚不完善,因此,目前臨床上較為依賴,指導胸腰椎骨折治療的評分體系仍是TLICS評分。
TLICS評分要求計算三個變量:脊柱骨折形態(壓縮1分,爆裂+1分,移位或者旋轉3分,脫位4分),神經功能狀況(完整0分,神經根損傷2分,脊髓完全損傷2分,脊髓不完全損傷或者馬尾神經綜合徵3分),後方韌帶複合體完整性(完整0分,可疑損傷2分,損傷3分),三個變量計分總和超過4分(含4分)推薦手術,而小於4分,則推薦保守治療。
儘管如此,目前國內完全遵照TLICS評分進行手術和非手術治療選擇的臨床醫生還是比較少見,對TLICS評分為一分或者兩分的患者選擇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例也比比皆是。
圖1:女性,高處墜落傷,L1椎體骨折,神經功能完整。A,側位是L1骨折,椎體前方高度丟失;B,C,軸位CT提示椎體爆裂性骨折,伴椎板骨折,TLICS評分為:2分(形態)+0分(神經功能)+0分(PLC),選擇胸腰支具保守治療6月,效果良好;D-F,保守治療6月後,冠狀位和軸位CT提示在T12-L1之間有骨橋形成,骨折椎體癒合,椎管內佔位吸收;G,最末次隨訪,影像學提示無局部後凸畸形。
圖2:30歲男性,7ft高墜落,神經功能完整。A,前後位X片提示T8骨折;B,矢狀位T像提示PLC完整,無椎管內佔位;C,傷後1年,矢狀位CT重建;D,E,患者因存在嚴重的持續腰痛,行後路T5-T7,T9-10椎弓根螺釘固定,椎間融合。患者術後僅有短暫的背痛改善,但後面仍出現了腰背部疼痛。
圖3:42歲男性,摩托車摔傷,神經功能完整,僅有輕度的頸部疼痛。A,矢狀位CT提示T2椎體爆裂性骨折,關節突關節完整;B,軸位CT提示無椎管內壓迫;C,矢狀位T2像MRI顯示無脊髓壓迫;D,矢狀位MRI抑脂像提示PLC損傷,TLICS評分2分+2分+0分,總分4分;E,行T1-3固定。
有些頂尖學者認為,TLICS評分對後方韌帶複合體完整性過分強調,而忽視了脊柱前,中柱對脊柱穩定的重要性。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脊柱後凸畸形很嚴重,但沒有神經症狀和後方韌帶損傷的病例推薦非手術治療。儘管目前並沒有文獻證明脊柱後凸畸形會在遠期對患者的功能預後造成影響,但是脊柱後凸畸形對脊柱外形和力線傳遞仍有潛在影響。
近日,巴西學者Andrei F. Joaquim就TLICS評分指導胸腰椎骨折治療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相關結論發表與JNS:spine雜誌上。
研究者選取2009-2012年在該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患者65例,按照TLICS評分標準決定是否需要手術:小於4分的患者行非手術治療(共37例,組1),大於4分(含)的患者進行手術(共28例,組2),使用AIS評分作為最終的預後評價指標。
在組1中,28例壓縮或爆裂性骨折而無神經症狀的患者完成了隨訪,平均年齡44.5歲,隨訪時間1-36月,其中2例患者(TLICS評分為2分)後期因後背痛和輕度的局部後凸畸形而進行了手術治療,但患者症狀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在組2中,所有患者得到隨訪,隨訪時間1-18月,其中9例患者術前AIS評分E級,6例患者C級,1例患者B級,12例患者A級;治療後隨訪結束時,E級為11例,D級為5例,A級為12例,在後期隨訪過程中未發現有患者出現神經功能障礙進行性加重。
表1:依據AIS分級,術前及術後患者不同神經功能狀態分佈
本研究是第一個前瞻性評價TLICS評分是否在臨床中確實,有效臨床實驗。研究結論支持TLICS評分可以作為脊柱骨折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治療的標準。本研究的缺陷在於較少的病例隨訪數,較短的隨訪時間,沒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進行評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