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7 04:11

多發性顱內動脈瘤大約佔顱內動脈瘤的20%,如果多個動脈瘤可以用1種方法夾住,那麼治療方案可以包括一次手術解決整個問題。如果動脈瘤在顱內分為兩邊,首先選擇出血的一邊,或估計出血可能性大的一邊進行手術。另一側則選擇選擇性治療。

在本例中,我們有多個動脈瘤,左側有出血,所以先夾住左側大腦中動脈瘤。








多發性顱內動脈瘤如何進行手術治療?相關文章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
發布於 2022-12-22 03:30
0評論
目的總結治療策略、手術入路及術中情況處理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自1996年7月至2004年6月,採用不同的手術入路和動脈瘤處理方法,對47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進行了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結果術後恢復良好38例,死亡3例,偏癱2例,單眼失明1例,動眼神經麻痺1例,動脈瘤再破裂1例,動脈瘤包裹術後症狀無改善1例。結論採用合理的外科治療策略和手術入路,對手術中各種情況的正確處理以及動脈瘤夾閉
發布於 2022-12-02 23:31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上的異常膨出。根據大宗屍檢報道,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0.2%~7.9%,但大多數為未破裂動脈瘤,破裂顱內動脈瘤年發生率為10%。據統計,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高峰發病年齡為40~60歲。動脈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達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為60~70%。第一次出血後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病人,有35%將在一年內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將在5年內死亡。動脈瘤出血後1年
發布於 2022-10-20 14:14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上。
發布於 2022-10-20 15:29
0評論
1、病因學在顱內動脈瘤中,以囊性動脈瘤最為多見,其發生、擴大和破裂的機制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囊性動脈瘤的先天性或中膜缺損理論認為顱內動脈分叉處的中膜缺損是先天性的,是動脈瘤形成的基礎。但是,研究發現無論是動脈瘤病人還是正常人的顱內動脈分叉部中膜缺損均佔80%;無論是自然存在的還是用探針損傷造成中膜缺損,其動脈壁的內彈力膜均能承受高達600mmHg的腔內壓;動脈瘤動物模型的研究證實,動脈瘤的早
發布於 2022-12-27 02:25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1、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
發布於 2022-10-20 13:34
0評論
儘管動脈瘤頸夾閉術仍是作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金標準,但是由於其創傷較大,風險高,尤其是後循環的動脈瘤和病情嚴重的患者,手術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在提倡疾病治療微創化的潮流中,應用血管徑路作為到達和治療顱內血管病變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各種輸送系統(如微導管等)和其它器械的發展。顱內動脈的扭曲、狹窄及不規則性,如頸內動脈虹吸部成為顱內導管超選的障礙,使治療較為困難。而顱內動脈被腦實質包
發布於 2022-12-27 02:20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由於先天異常或後天損傷等因素導致局部的血管壁損害,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漸擴張形成的異常膨出。人群中顱內動脈瘤的患病率約為2%~7%,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0~60歲常見,但其發生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及種族差異。一項經動脈腦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亞洲人群中顱內動脈瘤患病率約為2.5%~3.0%。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殘率極高,其中10%~15%的患者來不及就醫直
發布於 2023-01-10 01:16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動脈壁發生先天性或後天性病理變化導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侷限性擴張。其病程隱匿,發病突然,殘死率極高,首次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後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內殘死率在60%以上,2年內殘死率在85%以上。動脈瘤好發於中年人(30-60歲),女性略高於男性(1.34∶1)。其主要病因有先天性血管缺陷、血管炎症、動脈硬化、粥樣硬化、高血壓等。發生部位以頸內動脈最常見,其次為前交通
發布於 2022-12-02 22: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