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0 10:06

  術後康復是影響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來,很多醫生只重視手術操作本身,而忽視了術後康復訓練;而很多患者往往也喜歡把手術效果的好壞寄託在醫生身上,忽視了自身鍛鍊的重要性。這一類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多數醫生在術後康復問題上傾向於保守。這種保守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緣於目前複雜的醫患關係。因為保守,醫生不建議患者早期進行康復鍛鍊,不鼓勵患者早期下地行走,有部分醫生會確實擔心患者鍛鍊過早後會出問題。我認為除非覺得手術本身有問題,否則這些擔心都是沒有必要的。骨水泥型的關節置換術後能夠獲得即時穩定性,即便是兩側都用非骨水泥型的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馬上下地行走也是沒有問題的。我所做的人工關節手術,術後等到引流管,導尿管拔除後就必須試著下床站立行走,即使考慮到疼痛的因素最晚也不能超過術後第三天。而在病床上的那幾天裡,我也要求病人做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和肌肉收縮練習。病人出院時,膝關節必須完全伸直,屈曲必須超過90度。醫生一旦趨於保守,自己的手術做得再漂亮術後的功能恢復也會大打折扣,事倍功半。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優秀的關節外科醫生必須在手術操作和術後康復上都充滿自信。
  2、很多病人在醫生的影響下更趨保守。沒有了醫生的鼓勵,病人往往在術後康復上小心翼翼,生怕過度的鍛鍊反過來影響手術效果。還有些病人把手術前的恐懼心理蔓延到手術後,以手術後疼痛及各種不適為藉口不願積極鍛鍊。又以全膝關節置換術為例,我在臨床上見到不少病人喜歡依賴CPM(持續被動活動)機,也就是很願意做被動鍛鍊,而不太願意自己主動鍛鍊。關於CPM的作用,其實已有研究表明對關節術後康復是沒有顯著作用的。主動康復訓練才是日後功能恢復的根本動力。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自然效果不會好。當然,造成病人不夠積極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得到醫護人員很好的術後康復宣教。多數病人都是聽醫生話的。如果醫生過於保守,病人是很難積極起來的。
  3、在康復醫學領域,我們的理念和設施普遍落後。在國外,康復醫學遠比在國內更得到重視和發展。我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學習期間,對這一點印象深刻。在瑪麗醫院的骨科關節置換病房,配備有專門的物理治療師對每一個人工關節術後病人在住院期間進行專業的康復指導。病人出院後,一般都被轉往麥理浩康復院繼續進行各種正規的康復訓練。我曾經仔細參觀過這間全港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醫學康復中心,深感國內在這一專業領域的落後。其實我們並非沒有建立這樣的康復中心的條件,而是長期以來我們缺乏術後康復的理念和對病人康復訓練重要性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們的人工關節病人術後只能得到非常有限和不正規的康復指導。病人出院後,其實更需要進一步的康復指導,然而我們在這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
  我曾經在病房裡見到一位病人,她三個月前做了一側的全膝關節置換術,這次入院是準備做另一側的全膝手術。我問她上次手術後恢復得怎麼樣,然而得到的回答卻讓我很震驚,因為病人告訴我她上次術後就一直躺在床上,沒有下地走過。我問為甚麼不下來走走,她說醫生沒有叮囑過她要這麼做。儘管這能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在術後康復方面的窘境。雖然我自己比起其他醫生更加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卻也時時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我畢竟不是康復醫學的專業人員,也難以傾注很多時間和精力。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一支專門的康復醫學隊伍。而在這成為現實之前,我們只能寄希望於醫患雙方共同努力,一起積極參與到人工關節的術後康復中來。

瞭解人工關節手術後如何恢復相關文章
對許多人來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了,而是一個切實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但是對之卻非常害怕,這裡我姑且把它稱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恐懼症”。人體是一臺自帶動力的神奇機器,這個動力就是我們的肌肉,肌肉收縮時帶動骨骼產生活動,骨骼活動的樞紐和支點就是關節,關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髖關節和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兩個關節,髖膝四個關節中的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給病人的生活帶來
發布於 2023-01-27 10:22
0評論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相比其他骨科手術非常不同的一點,是術後需要終身隨訪。這一特點決定了一個合格的關節外科醫生必須要做更多的術後臨床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在病人身上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為甚麼要隨訪,隨訪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裡?這不僅是許多病人不甚瞭解的事情,甚至也是不少手術醫生尚未認識到的。下面我就這個問題展開分析。首先,關節置換術後為甚麼需要隨訪?這是因為人工關節將伴隨病人終身。生命不息,關節的
發布於 2023-01-10 10:01
0評論
以髖關節和膝關節為例,人工關節手術適用的疾病範圍主要有:1、退行性髖,膝關節病,致關節面損壞而引起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的病人,例如髖,膝骨性關節炎;2、創傷引起的繼發性髖,膝關節病,例如股骨頸骨折以及引起的股骨頭壞死,股骨髁及脛骨平臺骨折引起的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3、先天性關節疾患,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4、其他關節疾患所致關節功能障礙,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血友
發布於 2023-01-10 10:46
0評論
股骨頸骨折好發於老年人群,女性更為多見。骨折的原因一般為不慎摔倒髖部受到扭轉的間接暴力所致。股骨頸骨折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老年性的骨質疏鬆,因此在青壯年人群較少發生。如果發生的話,多為車禍,高處墜落等高能量重大創傷引起。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內固定和人工關節置換三種。保守治療適用於不完全性骨折沒有移位,或者全身情況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內固定治療適用於幾乎所有青壯年人群以及骨折移位不明顯,活
發布於 2023-01-10 10:36
0評論
以全髖和全膝置換手術為例,人工關節手術的併發症可以出現在術後的早期和後期。早期的併發症是指圍手術期即術中和術後短時間內發生的併發症,主要有:1、假體脫位;2、脂肪栓塞;3、假體周圍骨折;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大血管和神經損傷;6、關節內感染。後期的併發症可以發生在術後數月至數年甚至一二十年後,主要有:1、異位骨化;2關節內感染;3、假體鬆動;4、應力遮擋性骨吸收;5、磨損與假體周圍骨溶解。
發布於 2023-01-10 10:41
0評論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發展到今天,無疑是成功的治療關節終末疾病最佳的手段。在考慮該手術方式給患者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風險。談到風險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感染問題。一般感染可以分為與手術相關的早期急性感染,發生在手術後的3月內;再有就是在置換術半年以後出現的晚期感染,多是因為體內存在感染灶或感染因素。因此,控制好風險首先就要了解在手術後早期出現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哪些。一般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
發布於 2022-12-02 08:01
0評論
  絕大多數病人經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會明顯減輕,功能得到改善,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手術不會使髖關節或膝關節的功能比發病之前更好。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動習慣,以維護關節的穩定性。術後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打高爾夫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運動,應禁止做高撞擊接觸性運動。正常活動情況下,人工關節會產生少許磨損,量微乎其微,一般
發布於 2023-01-10 16:01
0評論
傳統手術讓人望而卻步 傳統手術的弊端早有耳聞,這讓不少希望解除痔瘡病痛折磨的患者望而卻步: 住院時間長,怎能忍受 肛腸醫院專家說,傳統手術治療痔瘡創口大,可能會造成病人大量出血,導致術後需要住院或者臥床多日方能恢復元氣,住院時間長達15—20天。不僅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給患者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痔瘡已很痛,手術更痛由於傳統手術創口大,恢復慢,這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是無邊無際的。對患者正常
發布於 2024-10-19 17:42
0評論
從普遍的醫德範疇出發,醫生只有為病人診治的義務,而沒有隨意選擇病人的權利。我這裡要講的是在實際醫療過程中醫生面臨的幾種選擇。1、醫生應選擇合適的病人進行合適的治療。一般來說,在患髖膝關節疾病的人群中,只有病變確實嚴重,症狀確實明顯,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的病人才有做人工關節手術的適應徵。因為關節置換是最後一步的選擇,所以不應排除其他在一定範圍內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比如對輕中度患者保養,藥物,理療,關節
發布於 2023-01-10 10:21
0評論
對於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來說,術前全面而細緻的準備顯得尤為重要。這其中主要包括對患者一般情況的準備以及對手術操作本身的準備。除了入院後一系列常規檢查之外,醫生比較容易忽略的是某些細小的問題,尤其是口腔隱性感染,足部真菌感染(足癬),老年女性常見的尿路感染和長時間臥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善於發現隱蔽的可疑感染灶是優秀的關節外科醫生必備的良好素質,因為感染是人工關節手術的頭號大敵,術後一旦發生關節內感
發布於 2023-01-10 10: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