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0 10:01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相比其他骨科手術非常不同的一點,是術後需要終身隨訪。這一特點決定了一個合格的關節外科醫生必須要做更多的術後臨床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在病人身上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為甚麼要隨訪,隨訪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裡?這不僅是許多病人不甚瞭解的事情,甚至也是不少手術醫生尚未認識到的。下面我就這個問題展開分析。
  首先,關節置換術後為甚麼需要隨訪?這是因為人工關節將伴隨病人終身。生命不息,關節的活動就不會停止。而植入體內的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又是有限的。一旦關節假體出了問題,就需要做相應的處理,以繼續維持病人關節的功能。如果不對置換了關節的病人進行隨訪,醫生就無法瞭解術後人工關節的功能恢復情況,無法評估手術的效果,無法及時發現可能導致後期失敗的各種蛛絲馬跡,無法避免某些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棘手問題。其實人工關節就好比一輛汽車。大家都知道汽車在行駛了一定的里程後就需要定期保養,對重要結構進行檢查和維護,為的是減少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人工關節的結構比汽車簡單得多,但是因為位於人體內,實際又比汽車要複雜得多,因此需要比汽車更精細的保養,這就是定期的臨床隨訪。可以這麼說,系統的術後隨訪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最終成功提供了最完善的保障。
  其次,術後隨訪需要做些甚麼?術後隨訪一般都在門診進行。由於普通的門診病人數量多,時間有限,所以最好開設人工關節術後隨訪的專病門診。在隨訪的過程中,醫生需要仔細聽取病人自上次隨訪以來發生的各種主觀自覺變化,以及對症狀改善和功能恢復的滿意程度(包括術後未能達到的目標)。然後,醫生需要對病人進行仔細的關節活動度和各項功能指標的檢查,並且完成術後的功能評分(例如髖關節Harris評分和膝關節Knee Society評分)。此外,醫生還需要常規為病人拍一張人工關節的X光片,並且對照前一次或幾次的片子,分析判斷有無假體磨損,假體周圍骨溶解,假體鬆動,甚至關節內感染等遠期併發症的表現。最後,醫生要根據隨訪的綜合結果對病人下階段的康復提供建議和指導。醫生會將隨訪的具體內容記錄在案並作為資料長期保存。整個隨訪過程是一項非常正規,系統和嚴謹的臨床工作。然而,由於很多醫生缺乏對臨床隨訪的重視,這項重要的工作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
  最後,我想呼籲的是,人工關節術後隨訪需要同時得到醫生和病人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作為醫生,應當定期主動地隨訪人工關節術後的病人,而不是做完手術就萬事大吉。作為病人,應當主動地配合醫生的要求進行隨訪,不能有不適時才去隨訪,沒問題時就不願隨訪(這也是目前病人身上的通病,主要是醫生自身不重視,沒有對病人進行宣教所致)。我在門診碰到不少病人,自從手術做完後就和醫生失去了聯繫,沒有做過一次檢查,沒有拍過一張片子,等到若干年後自覺關節出了問題再來找醫生時,醫生已經很難處理了,因為出現了諸如嚴重磨損,大片骨溶解和假體鬆動甚至移位之類的併發症,雖然可以再做翻修手術,但是手術難度和失敗率大大增加,病人的治療費用往往也直線上升。其實,這一切本來都可以避免。即使人工關節最終都免不了失敗,經過定期隨訪而及早發現的問題也可以使後續治療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預後明顯改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給醫生留下一個高難度的手術,也避免給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和病廢。這就是術後隨訪的最大意義所在。
  如果你是一位人工關節手術後的病人,在讀完這篇文章後,請先看看自己這麼多年是否曾經隨訪過?為自己做手術的醫生是否主動聯繫過自己?如果你已經和手術醫生失去了聯繫,請到我的專家門診(每週四)或專病門診(每週一下午)來看一下。我願意為所有和醫生失去聯繫的病人提供系統的臨床隨訪。

為甚麼在人工關節手術後要進行術後隨訪相關文章
每次看門診都有支架術後前來隨訪的患者,有本市的、也有外地特地前來我院隨訪的,不同醫院對待支架手術之後的隨訪差別很大,有的根本沒有出院隨訪醫囑,有的是寥寥幾句,很少醫院可以把出院以後注意事項和需要隨訪的內容清楚地寫給病人,以至於讓病人出院以後摸不著方向,四處諮詢、來回奔波。其實,支架手術作為一項越來越普及的治療方法,應該有標準的隨訪計劃,不管在哪裡做的手術都應該遵循相同的方案,術後的治療和隨訪同質
發布於 2023-01-25 15:57
0評論
2012年10月13日,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專程來到家住浦東新區上南新村的卜老太(為保護患者隱私,此處用化名)家,進行一次人工關節手術後的上門隨訪。卜老太因為股骨頸骨折而接受全髖關節手術已經整整半年了。儘管我一次又一次地和卜老太的女兒打電話,要求在方便的時候到醫院來複診一次,卻總是遭到卜老太本人的婉拒。女兒說,老太手術後恢復很好,在家行走如常,基本看不出骨折過,也看不出使用的是人工關節。老人比較
發布於 2023-01-10 09:56
0評論
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使僵硬的關節重新恢復活動,免除痛苦。但是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容易出現感染、假體鬆動等併發症。近年來我們對沒有嚴重的心、腎及周圍血管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經過周密正確的圍手術期處理和良好的血糖控制等內科治療,成功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我們對數十例患者1~3年的隨訪,術後近期未出現傷口感染,也無後期的深部感染率。因此,我們認為糖尿病並非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禁忌症。如患者陳某,72
發布於 2023-01-15 05:41
0評論
以全髖和全膝置換手術為例,人工關節手術的併發症可以出現在術後的早期和後期。早期的併發症是指圍手術期即術中和術後短時間內發生的併發症,主要有:1、假體脫位;2、脂肪栓塞;3、假體周圍骨折;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大血管和神經損傷;6、關節內感染。後期的併發症可以發生在術後數月至數年甚至一二十年後,主要有:1、異位骨化;2關節內感染;3、假體鬆動;4、應力遮擋性骨吸收;5、磨損與假體周圍骨溶解。
發布於 2023-01-10 10:41
0評論
術後康復是影響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來,很多醫生只重視手術操作本身,而忽視了術後康復訓練;而很多患者往往也喜歡把手術效果的好壞寄託在醫生身上,忽視了自身鍛鍊的重要性。這一類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多數醫生在術後康復問題上傾向於保守。這種保守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緣於目前複雜的醫患關係。因為保守,醫生不建議患者早期進行康復鍛鍊,不鼓勵患者早期下地行走
發布於 2023-01-10 10:06
0評論
  絕大多數病人經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會明顯減輕,功能得到改善,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手術不會使髖關節或膝關節的功能比發病之前更好。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動習慣,以維護關節的穩定性。術後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打高爾夫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運動,應禁止做高撞擊接觸性運動。正常活動情況下,人工關節會產生少許磨損,量微乎其微,一般
發布於 2023-01-10 16:01
0評論
中耳炎手術結束了是否就完全癒合了呢?好多患者都有這種想法,認為手術後拆好線就完全好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下面我來談談手術後的一些具體情況。根據中耳炎的病情不同,是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的,方式不同術後癒合的時間也不同。下面就兩大類鼓室成形術後情況進行分析。一類是一般的開放式的鼓室成形術,由於該手術要行乳突輪廓化切除,術腔與外耳道是相通的,術後2~4月內還是會有間斷的分泌物流出的,這很正常,但需定期
發布於 2023-02-05 01:52
0評論
從普遍的醫德範疇出發,醫生只有為病人診治的義務,而沒有隨意選擇病人的權利。我這裡要講的是在實際醫療過程中醫生面臨的幾種選擇。1、醫生應選擇合適的病人進行合適的治療。一般來說,在患髖膝關節疾病的人群中,只有病變確實嚴重,症狀確實明顯,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的病人才有做人工關節手術的適應徵。因為關節置換是最後一步的選擇,所以不應排除其他在一定範圍內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比如對輕中度患者保養,藥物,理療,關節
發布於 2023-01-10 10:21
0評論
腎癌術後一定要定期複查,需要注意二大方面:一方面是針對腎腫瘤的隨診,隨診的主要目的是檢查是否有復發、轉移和新生腫瘤。二方面是針對術後腎功能保護和檢查,由於大多腎癌手術後病人剩下一個腎臟,所以對這個腎臟要更加關注,出現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和治療。術後隨訪時間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術後一週左右,主要詢問出院後的一般情況;檢查傷口的癒合情況;告知術後病理結果及預後情況;討論進一步的輔助治療;對醫保病人需要
發布於 2023-01-08 16:46
0評論
對許多人來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了,而是一個切實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但是對之卻非常害怕,這裡我姑且把它稱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恐懼症”。人體是一臺自帶動力的神奇機器,這個動力就是我們的肌肉,肌肉收縮時帶動骨骼產生活動,骨骼活動的樞紐和支點就是關節,關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髖關節和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兩個關節,髖膝四個關節中的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給病人的生活帶來
發布於 2023-01-27 10: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