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一種診斷,中醫不知道。它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腰部疾病之一,也是骨科手術中的常見病。其主要原因是腰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特別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
1.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有:
(1)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髓核的退行性改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減少,可引起推拿關節因失水而失穩、鬆動等小範圍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行性改變主要表現為韌性下降。
(2)外力的作用:長期反覆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傷,累積作用於腰椎間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化:成年後椎間盤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這些因素的基礎上,能夠導致椎間盤壓力突然增加的誘因可能會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韌性較差的纖維環,從而導致髓核突出。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誘發因素有;
(1)突然負重或閃腰是形成纖維環斷裂的主要原因。
(2) 腰部外傷使退變的髓核突出。
(3) 姿勢不當,誘發髓核突出。
(4) 腹壓增加時也可發生髓核突出。
(5)寒冷和潮溼。寒冷或潮溼可引起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從而增加椎間盤的壓力,也可能導致退變的椎間盤破裂。外界因素是過度負重或快速彎腰、側屈、旋轉形成纖維環破裂,或腰部外傷,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當姿勢,也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經痛,之前常有腰部扭傷、腰部勞損或腰部受涼的病史。
這種腰痛在行走、站立和坐著等活動中會加重,臥床休息可暫時緩解。一個或兩個下肢的疼痛沿坐骨神經分佈,沿臀部向大腿後側或外側,小腿外側和後側向腳背或腳底放射,個別病人的疼痛可能從小腿或外踝開始。
一半的病人可能有下肢疼痛,並因咳嗽、打噴嚏或腹部用力而加重。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症狀往往表現在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側內側疼痛。巨大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出現大小便異常或失禁,鞍部麻木,嚴重者可出現足部下墜。一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由於腰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而表現出下肢發涼,有些還可能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水腫。
3.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保守治療:
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藥物治療、腰部牽引、腰部領剎保護、按摩、理療等。
臨床上經常使用的各種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硬板床休息、腰領制動保護、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藥和西藥、腰背肌鍛鍊、局部熱敷理療。
臥床休息和腰部牽引可使腰部肌肉充分休息,解除肌肉痙攣,增加椎體空間,減少腰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對腰部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腰圍和腰託可限制腰椎的過度活動,使腰部肌肉充分休息。藥物可根據其不同的藥理作用有效緩解相應的症狀;輕柔的手法按摩和理療具有加速炎症水腫、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狀。其中,在硬板床上休息是保證非手術治療效果的最基本要素,患者最好能在床上絕對休息一段時間。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經過長期的發展,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近年來,微創手術已大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