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份的某一天,剛剛過完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王小華(化名)開始感到全身沒勁,她並沒有在意,以為是春節期間累了。她是家裡的老大,下面有兩個妹妹,姐妹之間的感情很好,雖然都已成家並生兒育女,但每年春節都會聚在她家過年,每到這段時間,全家裡裡外外十幾口人的吃喝,都會把她忙的天昏地暗。年屆不惑之年的她每年春節過後都會有很累的感覺,對這種感覺,她已有一定經驗,節日過後,總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但今年,她感覺跟往年不一樣,怎麼都歇不過來。一個禮拜後,她決定到醫院去查一查……到醫院後先查血常規,白細胞38×109/升,血紅蛋白124克/升,血小板54×109/升。小華看到醫生面色凝重的把他的丈夫叫到了一邊,心裡頓時七上八下。當天下午,小華就住進了血液科,同房間的病友都是戴著口罩的“光頭”。很快,醫生為她做了骨髓穿刺檢查,小華雖然很害怕,但感覺骨穿並不痛。入院後小華的兩個妹妹和妹夫都到醫院來看望她,大家小心翼翼地陪護著自己,並且都戴上了口罩?小華終於忍不住了:“我到底得的是甚麼病?是不是白血病?你們不要瞞我,如果是就告訴我,我不怕……”。她的丈夫和妹妹們扭頭流下了流淚。是的,小華得到了確認。“我的孩子不能沒有媽媽”,小華哀求醫生,“請救救我……”。
目前白血病的治療方案有化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生物調節劑治療、基因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幾個方面,雖然治療手段多種,但主要的方法還是規律、規範的化療。當然,如果有幸找到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儘快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能夠治癒白血病,獲得長期存活的。HLA配型相合的幾率在兄弟姐妹中是25%,在無關供者中的幾率是1/10萬。
小華有兩個妹妹,她有機會找到合適的供者。但是,她首先要接受“誘導緩解”化療,只有經過這一階段的化療,體內的白血病細胞被抑制在極低的狀態(在骨髓中小於5%),才有進行移植的基礎條件。王小華接受了“誘導緩解”化療,獲得完全緩解,並幸運地和妹妹配型相合。
小華鼓足勇氣,下定決心做移植,她多方打聽,造血幹細胞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哪裡做的好,要怎麼做?是否要進手術室?是否要找到好的主刀醫生?通過網絡和醫生詳細的介紹,她終於明白,堅定地在移植同意書上籤了字。
骨髓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
小華為甚麼進行的是造血幹細胞移植而不是骨髓移植呢?它們是一回事嗎?其實,這些名詞都是在移植髮展過程中產生出來的。早期開展移植術時,應用骨髓作為移植的原料,因此稱為“骨髓移植”,即採集健康捐獻者的骨髓,輸入患者體內,利用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統,獲得正常的造血功能,而“造血幹細胞”是骨髓中的成份,它存在於骨髓,必須通過採集骨髓獲得。隨著對骨髓移植的進一步認識以及藥物的發展,醫生通過給健康供者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夠使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增殖並釋放至外周血中,那麼,濃縮採集供者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可以避免大量採集骨髓的痛苦。這兩種移植方法各有優劣,但為了避免供者經受痛苦的採髓過程,大多數醫院都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按照供者可分為自體移植、同卵雙生間的同基因移植、同種異基因移植,同種異基因移植又分為同胞供者移植和非血緣供者移植。按照造血幹細胞的來源器官可分為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胎肝細胞移植、臍帶血移植。根據移植前的預處理不同,還可分為清髓移植和非清髓移植。根據是否對移植物做淨化處理,分為一般造血幹細胞移植、去除T淋巴細胞移植、純化CD34+ 細胞移植。按照供受者之間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相配的程度,又可分為HLA配型相合移植、HLA半相合移植和HLA配型不相合移植。
依據目前的醫療手段,應用“同胞間HLA全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能夠有效地產生抗白血病作用,並且對患者相對較為安全,目前的移植操作過程已經比較成熟和完善,如果患者有同胞兄弟姐妹,並從中找到了配型相合的那一個,那麼,造血幹細胞移植將是最佳選擇。但是,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目前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那就失去了25%的相合概率,另一方面,造血幹細胞庫(骨髓庫)中有限的標本量也不足以提高1/10萬的非親緣相合概率。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就是說,多數病人都可以找到至少一個HLA半相合的親緣供者。因此,親緣HLA半相合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但同時也是難點。
造血幹細胞移植前,患者都要經受一定劑量的化療和(或)放療組成的預處理,一般為6~9天,以達到殺滅患者體內白血病細胞和抑制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再將採集的供者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入到受者體內,經過1~2周的時間,供者的造血幹細胞能夠紮根於患者的骨髓中,進行復制、分化,然後釋放入血,逐漸在受者體內創建供者源的造血和免疫系統,從而達到治療白血病的目的。通過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移植了健康供者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這是一個逐漸建立的過程,並非要患者進入手術室,像其他器官移植需要外科手術操作。整個移植過程需要在無菌病房完成,這樣可避免患者在免疫力缺陷時期發生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
選擇“清髓”還是“非清髓”
王小華幸運地有一個與自己HLA配型相合的妹妹,並且體檢合格,適合作為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接下來要面臨的是選擇“清髓”移植,還是“非清髓”移植。
傳統的清髓移植由於採用了大劑量的放、化療作為預處理方案,使得移植過程存在很大風險,如較長時間嚴重的造血抑制可引起腦出血、肺出血以及容易發生細菌、真菌敗血症,往往導致患者早期死亡;大劑量的放療還容易引起放射性肺炎、肝靜脈閉塞綜合徵、白內障等嚴重併發症。此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生率也高,並且程度嚴重;患者在移植後免疫功能重建緩慢,易反覆發生各種感染等,這些都嚴重影響到患者在移植後的生存質量。
而非清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摒棄了傳統移植所採用的大劑量的放療、化療預處理,主要採用低毒性、低副作用的藥物或聯合小劑量的放療(2Gy)組成預處理方案,患者不但耐受性良好,而且預處理相關併發症輕;如採用不含放療的非清髓預處理方案,則可完全避免放射性肺炎、白內障、生殖功能障礙等併發症。
與清髓移植相比,非清髓移植後造血重建迅速,比清髓移植提前10余天甚至20天,大大縮短了患者的骨髓抑制期,明顯降低了早期死亡率,使造血幹細胞移植變得更加安全,風險更小。更為重要的是,非清髓移植由於加強了移植前後的免疫調節處理,使移植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嚴重程度亦大大減輕,更多的患者在移植後無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免疫重建加快,提高了生活質量。
目前,非清髓移植已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別在HLA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領域中,非清髓移植模式有希望解決制約HLA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瓶頸”,取得突破進展,有效降低嚴重GVHD的發生率。
2007年9月29日,王小華永遠地記住了這個日子,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是她重生的日子,也是她的第二個生日。小華選擇了“非清髓”預處理,過程順利地讓她感覺不到自己正在經歷“鳳凰涅磐”。當躺在無菌病房中的她看著親生妹妹給她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緩緩地流進了自己的身體時,她的眼睛禁不住溼潤了,閃爍著希望的淚花。
移植後10天造血開始恢復,她順利邁出了無菌病房,帶著重拾生命之花的信心。現在,王小華移植後已經近1年了,口服的抗排異藥物已減停,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並且能逐步進行一些輕體力勞動,頭上新發萌出,比以前的還要黑,還要亮,略帶著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