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3 03:38

  外科手術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微創技術給外科臨床帶來了革命性的飛躍。10年前腹腔鏡技術能否在結直腸領域中廣泛應用還不確定,而今天質疑和爭論早已平息,不僅腹腔鏡在迅猛發展,機器人手術系統也開始走入了結直腸手術領域;傳統的外科理念悄然變更。
  機器人手術系統最初是為實現遠程手術而研發的,因此它必須有能夠取代人手並可被遠程控制的靈活的機械手臂,必須有傳輸至千里之外仍然清晰逼真的解剖圖像。目前主要採用的機器人是Da Vinci手術系統(Da Vinci Robotic Surgery System),其在2000年獲得美國FDA認可並進入醫療市場,目前在我國已安裝並投入使用十餘臺。
  Da Vinci是傳統腹腔鏡技術的延伸和昇華,是腹腔鏡外科領域的突破。今天的Da Vinci由操縱檯和4條機械臂組成,首先,它所使用的腹腔鏡擁有雙攝像頭、雙光源,可獨立採集同步視頻信號,經電腦處理後輸出到操縱檯的雙目鏡上形成放大的3D視覺,傳統腹腔鏡無法斌;其次,它的3條操作臂頂端模擬人手腕,具有前、後、左、右、旋前、旋後和環轉的功能,並還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又稱內手腕(Endowrist),比人手更靈活,在狹窄、複雜的環境中,能起到比人手和傳統腹腔鏡更好的效果。操縱檯屬操縱桿式,主刀醫生舒適的坐在臺前,雙手操縱控制桿,手部動作按比例傳遞到機械臂尖端,完成手術操作。術中還可以隨時調閱機器人存儲的相關手術視頻,實現遠程會診,甚至遠程協助手術。
  Da Vinci實現了外科醫生的夢想――坐在椅子上手術,機械手操作精準無顫抖(除顫),同開放手術具有同樣拓展甚至更為清晰的視野。Da Vinci已經在眾多外科領域如心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等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微創前列腺、子宮切除領域,因為難以在狹窄的盆腔內進行傳統腹腔鏡切除和吻合,機器人手術已經被證實有明顯優勢[1-3]。然而機器人進入結直腸手術領域的步伐卻很緩慢,相關報道也較少,大概有以下幾條重要原因:①結直腸手術過程中需要在多腹區之間進行移動,而目前Da Vinci較難達到要求;②纖細的機械臂在手術時不能很好地夾持大腸和小腸;③目前尚沒有機器人能用的切割閉合器/吻合器。
  以直腸癌手術為例,綜合目前文獻,機器人手術大概有兩種術式。一、混合法:即聯合應用機器人和傳統腹腔鏡技術,如採用傳統腹腔鏡技術遊離結腸(包括降結腸和脾曲),機器人行直腸TME【4】【p】;二、全機器人法:該法根據術中移動機器人平臺的次數又分為兩步法、三步法,即操作完成一個腹區後移動機器人進行下一個腹區的操作,也有術者採用一步法,即手術過程不移動機器人,而是調換機械臂的位置以適應不同腹區的操作。
  第一種術式以Hellan M的團隊為例,2007年他們報道評估了39 例接受機器人輔助的腹腔鏡切除手術的連續、非選擇原發直腸癌患者(22 例為低位前切除、11例括約肌內切除、6 例經腹會陰切除)的轉歸[4]。在腹腔鏡下將脾曲、降結腸和乙狀結腸進行遊離,隨後採用da Vinci行TME。對於低位前切除術,通過一個4 cm 的切口切除標本,並採用環形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對於位置非常低的腫瘤,經過肛門切除標本,並通過手工縫合進行結腸吻合。對於經腹會陰切除術,通過會陰部傷口切除標本,並進行乙狀結腸切除。無死亡病例,併發症率為12.8%,轉換率為2.6%(1/39)。中位手術時間是285 分鐘,患者在術後第4 天出院(範圍2 ~ 22 天)。所有切緣均為陰性,摘除的淋巴結中位數量是13 個。Zimmern A的團隊自2005年8月以來,用該法做了47例低位、超低位直腸根治術。
  第二種術式中因一步法較受推崇。手術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處理腸繫膜下血管,完成乙狀結腸到脾曲的遊離(右下腹單極彎剪,右上腹Maryland雙極抓鉗,左上腹Cardiere抓鉗);該階段最初先由腹腔鏡技術進行全腹探查,並把小腸袢置於右上腹,充分暴露手術野,然後開始應用機器人手臂解剖腸繫膜下血管並保護腹下神經叢,遊離降結腸及脾曲。第二階段盆腔操作TME;先將右上腹和左上腹機械臂卸載,並分別重裝於左上腹和左下腹(左上腹Maryland,左下腹Cardiere),自直腸左側開始遊離直腸後方辨認並保留下腹下神經叢以及遠側的盆神經叢,遊離至肛提肌,切開腹膜反折遊離直腸前方,一旦直腸完全遊離,則撤離機器人,剩餘步驟仍由傳統腹腔鏡技術完成。在手術過程中有多個步驟需要牽引腸管,如遊離結腸時向中線牽引乙狀結腸、向下牽引橫結腸,分離直腸前方、後方時向後、前牽引直腸,分離直腸前方時向後方牽引直腸,些步驟需要助手參與,因此設計在患者腹部打6個孔(4個用於安裝機械臂),以便助手可以雙手操作發揮最大限度的協助作用。
  近期Dong Jin Choi等詳細介紹了一步法機器人手術治療50例直腸癌患者的術式及短期療效[5],50例中40例行低位前切除,8例括約肌內切除結腸肛門吻合,2例腹會陰切除;保肛48例,其轉流性迴腸造口16例(8例為前切除,8例為括約肌間切除);6例需要遊離脾曲;無1例需要中轉開腹或者中轉傳統腹腔鏡手術。平均手術時間304.8分鐘 (190C485分鐘) 。兩例出現術中併發症,1例為女性術前接受過放療,盆腔解剖時發生腫瘤穿孔;另1例因腸粘連,在一開始腹腔鏡分解粘連時損傷降結腸中段的邊緣動脈,但2例均未影響手術的完成。總的併發症發生率為18%,吻合口漏4例,均經單純引流後成功控制;吻合口出血1例,肛門鏡下8字縫扎止血;腹腔內出血自行止住,但輸了3u濃縮紅細胞;3例於術後4周內出現腸梗阻,再次入院保守治療緩解(2例為小腸梗阻,1例為迴腸造口出口梗阻)。
  隨著越來越多的結直腸外科醫生謹慎地應用機器人技術,不斷地發現其優點和缺點,其適應症也正在不斷變化中。機器人右半結腸切除術、結腸全/次全切除術、直腸脫垂固定術等許多良惡性疾病的術式也紛紛開展起來了,而且取得了與傳統腹腔鏡相似的治療結果。
  綜上,機器人結直腸手術安全可行,其在盆腔解剖、遊離脾曲、保護植物神經、顯露IMA等方面較傳統腹腔鏡存在優勢,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相關配套手術器械的發展和豐富,機器人結直腸手術會受到更多的歡迎,但是目前機器人結直腸手術尚離不開傳統腹腔鏡技術和器械的輔助,機器人手術的適應症和操作目前也都還沒有規範化。機器人也有其顯著的缺點,如壓力和觸覺的喪失,手術者只能看到機械臂鉗住了組織,卻無法感覺鉗得有多緊,而只有根據看到的3D圖像估計鉗的壓力;另外價格昂貴,一個endowrist 只能用10次,一次手術的耗材費就價值數萬元,且屬於醫療保險範圍外,這些因素也大大限制了機器人目前在結直腸外科領域的開展。

結直腸外科中的機器人手術系統相關文章
十多年前,外科醫生會不會覺得通過控制機械臂遙控完成外科手術只是個幻想?而且他所看到的是三維立體放大的真實手術視野,使用的是我們常規手術類似的器械,他還可以不在病床旁而在遠方操作。現在這一切都已成為現實。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朱繼業2000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IntuitiveSurgical公司開發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一臺達芬奇(daVinci)手術機器人,2006年生產出第二代機器人,它除
發布於 2022-12-19 11:50
0評論
微創外科因為其良好的手術效果,例如痛苦小、恢復時間短、併發症發生率低,在過去二十年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逐漸被廣大患者廣泛接受。微創技術給外科領域帶來了革新,而機器人手術系統則進一步完善了微創手術的定義,開拓了新的視野。1987年,當Moret第一次報道完成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就給外科手術帶來了一場名為“微創”的革命。然而,在某些方面腹腔鏡技術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手術器械移動的限制(可自由活
發布於 2023-02-08 18:52
0評論
 外科手術微創化是目前外科手術的發展方向,胸外科亦是如此。       我科自2009年開展機器人胸外科手術以來,已完成機器人胸腺及胸腺瘤切除術40餘例,並逐漸開展了機器人胸膜活檢術、肺大皰切除術、膈疝修補術、肺葉及肺楔形切除術等手術,標誌著我科正朝著微創胸部外科的方向邁進!
發布於 2022-10-03 09:53
0評論
微創和精準,是當代外科的主題和追求的理念。隨著先進的腹腔鏡設備的應用,以及腹腔鏡技術的進步和成熟,而且藉助腹腔鏡器械的精細和手術術野的放大,很多操作更加精細,使得精準外科技術成為可能。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醫院膽胰外科在科主任王教授帶領下,將微創和精準外科理念運用於複雜的肝膽胰手術中,全面開展各項微創手術與技術,例如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腹腔鏡下胰體尾切除、腹腔鏡下膽總管囊腫切除膽腸吻合、單孔腹腔
發布於 2023-01-09 07:01
0評論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作為當今外科手術系統最為先進的治療手段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科自引進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以來,已完成各類胸外科手術30餘例,現特總結“達芬奇”在胸外科系統的適應症,以使這一最先進的微創手術系統能夠得到更廣泛的認可。按系統分:一、肺部疾病1、肺內小結節和肺瀰漫性疾病:隨著臨床CT檢查的普及,周圍型肺結節的檢出率增高。這些直徑通常小於3cm(尤其是1cm左右
發布於 2022-10-03 10:43
0評論
日前,膽胰外科主任王教授先後為兩位患者分別施行了機器人輔助下胰體尾切除和機器人輔助下肝葉切除,術後患者均順利康復。一月前,王教授曾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一例並順利康復。這標誌了醫院膽胰外科在王教授的帶領下,已經全面進入了“機器人時代”,可以通過機器人輔助技術完成各種肝膽胰的高難度手術。兩位患者均為女性,一位51歲,因“反覆左上腹痛4年,體檢發現胰腺佔位”入院,通過CT診斷為胰腺體尾
發布於 2023-01-09 07:11
0評論
膽胰外科完成我院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由於手術切除臟器多、區域結構複雜,被認為是普外科最大的手術之一,傳統開腹手術病人的切口常長達30cm以上。由於胰腺的解剖位置深,周圍血管豐富,手術操作困難,一度被認為是胰腺外科微創手術的瓶頸。但是隨著達芬奇機器人系統的不斷改進和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曾經的難題已被解決。該患者是一名65歲男性,由於腹痛難忍1月入院,通過CT診斷為
發布於 2023-01-09 07:21
0評論
膽胰外科,傳統的開腹手術的創傷非常大,腹部切口長達二十釐米以上,術後恢復慢,常常令患者望而生畏。同時,由於膽道和胰腺的解剖位置位於腹腔重要血管周圍,切除難度大,而且切除後需要行膽腸、胰腸、胃腸甚至血管吻合,對吻合的技術要求高,制約了膽胰微創外科的發展。達芬奇機器人的出現,依靠其三維成像,10倍圖像放大,顫動消除技術等,解決了複雜膽胰微創手術的瓶頸。該系統通過遠程的操縱檯、專用的手術器械、高清的腔
發布於 2023-01-09 06:41
0評論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迎來了嶄新的時代,當3D、高清、Endo-wrist和抖動濾過技術等諸多突破變為現實可行,甲狀腺的微創手術悄然已經邁入了達芬奇機器人時代。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以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機器人外科手術技術為基礎。IntuitiveSurgical隨後與IBM、和麻省理工學院Heartport公司聯手對該系統進行了進一步開發。美國FDA已經批准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
發布於 2023-02-08 22:17
0評論
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daVinciSurgicalSystems)帶來了外科手術的革命,開創了微創外科的新篇章,其聯合高清晰的3D內窺鏡技術、靈活的帶關節的器械臂以及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於一體,從實質上延伸了外科醫生的眼、手功能,並提供無與倫比的靈活性、準確性和操控性。與傳統的腔鏡比較,達芬奇機器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顯著優勢:1、3D立體術野,讓操作更真實。傳統的腔鏡系統為二維平面,手術醫生判斷距離
發布於 2022-10-03 11:3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