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3 04:33

  小趙(為保護患者隱私主人公為化名)是一個健康帥氣的小夥,身材魁梧,毛髮濃密,非常具有“雄性的魅力”,平時同事有些力氣上的活,小趙也都願意幫助完成,“舉手之勞”更讓他成為女同事中“標準版猛男”。可是最近小趙卻開始煩惱起來。
  一個喝酒後的早晨,小趙醒來就覺得後臀部及骶骨位置不舒服,用手摸著感覺“尾骨尖”有一個小鼓包,疼痛不適,起初他並沒有在意,認為這是“上火了”,沒有在意,結果2天后疼痛加重,他就索性拿了點抗生素口服,以為沒事了。結果又過了幾天,這個腫塊變硬了,且破潰了,並留出了血紅色的膿液,似乎還有臭味。小趙害怕了,去了家附近醫院的外科就診,結果被診斷為“複雜性肛瘻”,當天就給做了“肛瘻手術”,術後小趙每日按時換藥,切口恢復也很順利,結果沒過2個月,切口再次腫脹破潰,流出了比上次還多的血樣膿液。 這下小趙懵了,他匆忙的上網查、問朋友、找熟人,最後慕名來到結直腸肛門外科。
  門診醫生認真為他檢查後,根據他的臨床表現,確診為“骶尾部藏毛竇感染”,並開具了入院證。小趙入院後經過手術及術後系統治療,終於恢復了健康。出院之際,小趙除了對醫生護士表示感謝外,也問出了自己的疑問,甚麼是藏毛竇?為甚麼我會得藏毛竇?為甚麼我第一次手術失敗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帶您瞭解一下,這個並不多見而且容易反覆發作的“骶尾部藏毛竇”。
  1、藏毛竇:

  藏毛竇(pilonidal sinus)和藏毛囊腫統稱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形成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內藏毛髮是其特徵。臨床表現為骶尾部反覆膿腫形成,破潰後形成慢性竇道,經久不愈。本病較為少見,多見於白人,青年男性、肥胖、毛髮濃密、和臀間溝深者好發。
  2、藏毛竇的好發人群
  藏毛疾病為少見病,其發病機制仍有不同看法。先天性學說認為藏毛竇是先天性上皮殘留或先天性皮膚凹陷所致,藏毛竇內的毛髮為內陷的上皮存在毛囊的緣故。後天性學說認為藏毛竇是因走路時臀部的扭動和摩擦,特別是多毛的男性,使臀中裂之間的毛髮刺入附近的皮膚,形成短管道,而毛髮仍然與其根部相連,短管道隨即皮化,當毛髮自毛囊脫落後,被皮化管道產生的引力吸入。因而提出第一階段為刺入性竇道,第二階段為吸入性竇道。毛髮聚集於皮下脂肪內成為異物,繼發細菌感染,即形成慢性感染或膿腫。目前多數學者更傾向於後天學說,筆者認為藏毛竇的發病與遺傳因素、臀中裂的解剖特點、內分泌、肥胖、環境等有關,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最近有研究發現,藏毛竇術後復發與家族史有關,有家族史患者發病早、術後複發率高,術後15-20年的複發率是無家族史患者的1.5-2倍,而體重與藏毛竇的復發無明顯關係。
  3、骶尾部藏毛竇容易誤診。
  藏毛竇通常表現為骶尾部反覆膿腫,多能自行破潰形成竇道。需與肛瘻和肛旁膿腫、結核肉芽腫相鑑別。有3例曾分別被診斷為“肛瘻”、“肛周感染”。臨床上藏毛疾病所致竇口多在臀溝處,竇道走行多向頭顱側,很少向下朝向肛管。肛管內沒有內口,不能觸及肛瘻典型的條索樣腫塊,靜止期在骶尾部中線處皮膚可見不規則小孔,直徑約1mm至2cm。周圍皮膚紅腫,常有瘢痕,有的可見毛髮。探針可探入3-4cm,擠壓時可排出稀淡臭液體,因而有別與肛瘻及肛旁膿腫。而結核性肉芽腫常累及骨骼, X線可見骨質破壞,身體其他部位可有結核性病變。本組6例竇口位於骶尾部,竇道行向頭顱側,骶尾部均可見直徑3-4cm左右的包塊,未見內口,未觸及包塊與肛管間條索狀腫物。因此臨床上有上述特點者,應考慮藏毛疾病的可能,不應將是否有毛髮作為診斷此病的唯一依據。
  4、藏毛竇如何治療?
  骶尾部藏毛竇只有手術切除才能治癒,手術方式有多種,尚未統一,如切開引流膿液、無水酒精注射、冷凍手術、完全切除傷口開放式、切除並一期縫合、Z字形切除縫合、切除傷口填塞慶大黴素膠原蛋白並縫合、切除後皮瓣移植等。可根據囊腫與竇道的數量、範圍及是否併發感染決定手術方式。

  (1)如藏毛竇併發感染時,應先行抗感染,如伴有膿腫則應充分切開引流,儘量清除腔內的肉芽組織和毛囊、毛髮,待炎症侷限後擇期行切除縫合術。如膿腫較小,感染病灶侷限,也可完整切除病灶,切口一期縫合。本組中1例入院時併發感染,經抗感染治療控制感染後行病灶徹底切除,傷口一期縫合。

  (2)對無明顯感染的患者,如只有囊腫或單一竇道或病變範圍小,張力小、可行一期切除縫合術[7]。需完整切除纖維囊壁及周圍的肉芽腫,切口以可吸收線分層縫合,術後加強換藥,局部可輔以理療促進癒合。本組7例行一期切除縫合術,術後1例出現切口脂肪液化,予通常引流後6周癒合,餘7例均一期癒合。

  (3)對有較多竇口和竇道,病灶範圍較大的患者,病灶完整切除後,創面較大,可採取病灶切除部分縫合術或皮瓣移植術閉合創面。病灶切除部分縫合術將切口兩側皮膚、皮下脂肪與骶骨筋膜縫合,使大部傷口一期癒合,中間一部分傷口由肉芽組織癒合。

  皮瓣移植術則在切除病灶後,創面通過整形方法閉合,包括Karydakis皮瓣,VCY皮瓣、Limberg皮瓣及Z字形皮瓣等,但需注意移植皮瓣的血供及預防感染,以免移植失敗。K Topgl*的研究顯示採用Limberg皮瓣移植,患者住院時間、癒合時間、切口感染率及術後複發率均明顯優於常規切除縫合術及其他皮瓣移植法,其5年複發率為2.5%,9年複發率為2.9%。
  藏毛竇術後易發生感染、復發,復發的原因與竇內組織切除不完全有關;而對於範圍較大的病灶,雖手術徹底清除病灶組織,因創面過大,切口縫合時留有死腔、皮膚張力過大導致局部缺血或切口裂開,均可繼發感染,延遲癒合。因此,病灶切除的徹底性及創面閉合方法的合理性是防止術後復發的關鍵。


甚麼是骶尾部藏毛竇?相關文章
骶尾部藏毛竇是在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形成的一種慢性竇道。本病特徵為內藏毛髮,可表現為骶尾部畸形囊腫,感染破潰後形成慢性竇道或暫時癒合,反覆發作。此病為一種少見疾病,多在青春期後20、30歲發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肥胖和毛髮濃密者易發。一、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對於該病的發病機制有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學說。1、先天學說 先天性藏毛竇是由於在胚胎第3―5周神經管閉合過程中,背部的神經外胚層與皮膚外
發布於 2022-10-06 03:26
0評論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統稱為藏毛疾病(Pilonidaldisese)。也即是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內藏毛髮是其特徵。藏毛歷史:藏毛意思是“毛團”(nestofhair),來源於拉丁詞毛(pilus)和巢(nidus)。HerbertMayo於1830年提出這一術語。R.M.Hodges於1880年用"pilo
發布於 2023-01-14 08:16
0評論
骶尾部是疼痛的好發部位之一。以女性多見。骶尾部疼痛常見於腹部盆腔腫瘤術後、肛門會陰部外傷或手術後、尾骨骨折、肛門部瘢痕等等。會陰痛臨床症狀複雜,可表現為尿道痛、陰道痛、肛周痛等等,又被稱為肛門會陰痛等。疼痛的性質可表現為燒灼樣、針刺樣、抽搐樣、撕裂樣等,疼痛程度輕重不等,排尿、排便、性行為等可誘發或加劇疼痛。患者通常羞於就診,對患者身心產生極大影響。單純保守治療對此類來源於交感神經系統的頑固性疼
發布於 2022-09-30 23:24
0評論
目前隨著產前診斷技術的提高,手術技巧的改進,化療藥物的使用,規範化治療的開展,骶尾部畸胎瘤的治癒率和生存率有了明顯提高,因而術後出現腫瘤復發甚至惡變成為治療骶尾部畸胎瘤的突出問題,並影響到了該類患兒的預後。據文獻報道,骶尾部畸胎瘤的總體複發率在2%~35%(平均12.5%),而不同病理組織的復發情況有明顯差異,成熟性、未成熟、惡性畸胎瘤的複發率分別是0%-26%(平均10%)、12%-55%(平
發布於 2023-03-28 03:26
0評論
會陰部尿道瘻:這種瘻管是尿道球部與皮膚相通,常在泌尿生殖三角區內,排尿時尿由瘻口內流出。 先天性瘻:由骶尾部囊腫化膿破裂形成,原發外口常在臀溝中點,尾骨尖附近,瘻內可見毛髮,由胚胎發生。 骶尾部瘻:常由臀部損傷,如打擊,腳踢和擦傷引起,在骶尾部形成膿腫,從而形成瘻管。 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這是最易被誤診為肛瘻的肛門周圍皮膚病,因其主要特徵是肛周有膿腫形成和遺留竇道,竇道處常有隆起和膿液,有多個外
發布於 2024-01-18 01:53
0評論
1會陰部尿道瘻:這種瘻管是尿道球部與皮膚相通,常在泌尿生殖三角區內,排尿時尿由瘻口內流出。 2先天性瘻:由骶尾部囊腫化膿破裂形成,原發外口常在臀溝中點,尾骨尖附近,瘻內可見毛髮,由胚胎發生。 3骶尾部瘻:常由臀部損傷,如打擊,腳踢和擦傷引起,在骶尾部形成膿腫,從而形成瘻管。 4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這是最易被誤診為肛瘻的肛門周圍皮膚病,因其主要特徵是肛周有膿腫形成和遺留竇道,竇道處常有隆起和膿液,
發布於 2022-11-23 05:48
0評論
骶尾部疼痛的病因有很多,如關節炎、勞損、腰骶椎疾病,骶椎炎,尾椎輕微突出,骶骨裂等原因和產後。勞累性腰痛,骨質增生,腎臟疾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骶尾綜合症。盆腔炎:主要臨床症狀:腰骶部疼痛或下腹痛、或因長時間站立,過勞,性交,或經前期加重,重者影響工作。或有白帶增多、月經紊亂、經血量多痛經,性感不快;輸卵管阻塞、不孕等。勞累性腰痛:是因平時運動或勞動較少,在一個集中的時間內進行了較多或
發布於 2023-02-27 01:11
0評論
疾病簡介:骶管囊腫屬於硬脊膜囊腫,起源於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內脊膜囊腫”來總稱這類疾病;骶管囊腫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沒有確切的統計,自從核磁共振檢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以來,骶管囊腫的發現率愈來愈高,引起患者極大的顧慮。其實,瞭解骶管囊腫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式,可大大減少這種顧慮。疾病分類:骶管囊腫屬脊膜囊腫的一種類型,大體分為兩種:IB型不含有脊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
發布於 2023-03-06 06:31
0評論
對於神經外科醫生來講,顱底外科是最頂尖的學科,而在顱底外科工作中腦膜瘤和脊索瘤是兩類主要的腫瘤,雖然都是良性腫瘤,但是由於切不乾淨,很容易復發,這點上脊索瘤更甚。脊索屬於胚胎髮育中的組織,發育過程中逐漸退化,上端分佈於顱底的蝶骨和枕骨,下端分佈於骶尾部的中央部。在發育到3個月時候脊索開始退化消失,上下端逐漸退化與顱底及骶尾骨融合,中間的脊索組織則退化成椎間盤的髓核。如果上下端脊索未完全退化消失則
發布於 2022-10-20 12:39
0評論
今天我們瞭解一下臨床上常見但是處理棘手的一類傷口:竇道。可能並不為大家所熟悉,從名字上可以聯想,應該類似於管道之類彎曲的傷口。現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Q:甚麼是竇道?A:竇道是一種管道樣傷口,皮膚表面有外口,內有管道,與胸腔、腹腔等不相通,沒有內口。有內口者稱為瘻管(比如肛瘻,保守療法治療效果不佳。此處不聊。)通俗的說,就是局部有一小瘡口,通向體內,肉眼看不到內部傷口情況,所以才稱之為竇道。
發布於 2023-02-18 01: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