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藏毛竇是在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形成的一種慢性竇道。本病特徵為內藏毛髮,可表現為骶尾部畸形囊腫,感染破潰後形成慢性竇道或暫時癒合,反覆發作。此病為一種少見疾病,多在青春期後20、30歲發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肥胖和毛髮濃密者易發。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目前對於該病的發病機制有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學說。
1、先天學說 先天性藏毛竇是由於在胚胎第3―5周神經管閉合過程中,背部的神經外胚層與皮膚外胚層的分開不完全所導致。易合併細菌性腦膜炎、皮膚膿腫、硬膜外及硬膜下膿腫,多於嬰幼兒
時期發病,可發生於脊柱全段背側中位線部位,以骶尾部多見。
2、後天學說 Patey和Scarf認為藏毛竇是因走路時臀部的扭動和摩擦,特別是多毛的男性,使臀中裂之間的毛髮刺入附近的皮膚,形成短管道,而毛髮仍然與其根部相連,短管道隨即皮化,當毛髮由原來的毛囊脫落後,被上皮化短管道產生的引力吸入。因而提出第一階段為刺人性竇道,第二階段為吸人性竇道。毛髮聚集於皮下脂肪內成為異物,一旦有細菌感染,即形成慢性感染或膿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中駕駛吉普車的軍人發病率較高,故有稱為“吉普車病”。由於行駛過程中,座椅的反向撞擊,使臀中裂之間的毛髮刺入附近的皮膚而形成。
二、病理
骶尾藏毛竇主要病理表現包括原發管道、竇腔、繼發管道以及毛髮。原發管道在皮膚開口,向下延伸3-5cm,末端有小腔,管道內有毛髮,有時伸出管道外,切除後敞開標本時發現,毛髮全然是遊離的,兩端尖細。根部未發現有毛囊、汗腺或皮脂腺。繼發管道由深部發出,再向上方經皮膚破潰。管內覆蓋鱗狀上皮,由於長期反覆感染,其周圍有炎性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
三、臨床表現
本病在發生竇道感染之前很少出現症狀。典型的病例是在尾部中線有細小凹坑,凹坑有細孔,此為原發竇道。竇口多在臀溝處,竇道的走行方向,多向頭顱側,很少向下朝向肛管。繼發的竇道多在原發竇道口上方即“顱側”,常略偏向一側,尤以偏向左側者居多。靜止期在骶尾部中線皮膚處可見不規則小孔,直徑約1mm至3mm。感染時周圍皮膚紅腫,常有瘢痕,有的可見毛髮。探針可探入3cm至4cm,擠壓時可排出稀淡臭液體。
四、診斷及鑑別診斷
1、診斷 骶尾部藏毛竇的主要診斷標誌是骶尾部急性膿腫或慢性分泌性竇道,局部可有急性炎症表現。內藏毛髮是尾部藏毛竇的特點,但不是唯一標準,毛髮可以已隨膿液自行排出,也可能已在以往的手術中排出。20歲左右,特別是體健多毛的男青年,發現在骶尾部有急性膿腫、硬結或存在有分泌物的慢性竇道口時應考慮本病。
2、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肛瘻、癤、肉芽腫、骶前畸胎瘤和骶前囊性腫物感染破潰相鑑別。肛瘻的外口距肛門近,瘻管走向肛門,觸診有條索狀物,肛管內有內口,有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病史。而藏毛竇的走行方向,多向顱側,很少向下(93%向顱側走行,7%可向下方肛門周圍走行)。應用經肛B超鑑別骶尾部藏毛竇和肛瘻,肛瘻的低迴聲管道向肛門延伸,極接近或到達肛管直腸腔內,而藏毛竇的病灶縱向深度較肛瘻淺,且竇道末端距肛管直腸較遠,竇道總體走向趨於顱側。癤生長在皮膚,由皮膚突出,頂部呈金黃色,癰有多個外孔,內有壞死組織。結核性肉芽腫與骨相連,X線檢查可見骨質破壞,身體其他部位有結核病變。梅毒性肉芽腫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應陽性。骶前畸胎瘤或囊性腫物感染破潰的竇道口較大,其中充滿肉芽組織,竇道很深,走行不規則。囊性腫物如果是皮樣囊腫,可能有毛髮存在,但數量多而且與皮脂混成一團。X線檢查可見骶前有佔位病變,直腸前移,有骨骼,鈣化點陰影。
五、治療
有許多方法可以治療骶尾部藏毛竇,但由於本病的複發率較高,尚無一種最理想的方法被廣泛接受。非手術注射療法由於併發症多,療效不確切目前已很少採用。有確切療效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將藏毛竇和相關的炎性竇道完整切除。主要的手術方式介紹如下。
1、切開引流:急性膿腫形成時,即在局麻下行十字切開引流。化膿性藏毛竇採用切開引流不能得到根治,因此在感染控制後,如竇道範圍較小,可以切開所有原發和繼發管道,清除肉芽組織,外敷防腐生肌藥物,留等二期癒合或行根治性手術治療。
2、切除病灶後一期縫合:適用於竇道較小並且尚無感染、竇道口附近沒有形成厚重的纖維化墊狀物的患者。禁忌症:以前曾做過-期閉合手術;病變範圍超過7.5cm;離中線外2-3cm有繼發外口;體毛太多的患者。本法的優點是癒合時間短,臀裂內形成的瘢痕柔軟,在瘢痕和骶骨之間有軟組織,可耐受損傷,不影響起坐,複發率低(0-16%)。目前為小型藏毛竇的首選術式。
3、廣泛切除部分縫合:適用於竇道較大、多發管道及外口較多的病例。在廣泛切除病變組織之後,儘可能縫合創緣,中央一部分創口經肉芽組織癒合。其複發率約為5.8%,但這種木式癒合時間長,形成的瘢痕廣泛。如有損傷,瘢痕容易破裂。
4、切除病灶傷口開放:適用於傷口過大,手術後復發或伴有局部炎症者。將竇道和繼發竇道侵犯區域做整個切除,使傷口由肉芽組織的填充而逐漸癒合。複發率較低,為1.13%。
5、造袋縫合手術:Buie和Curtiss設計的這種術式,近年來被較多采用。方法為將竇道頂部皮膚切除,清理腔內肉芽組織、毛髮和皮脂等物,將皮膚與竇道殘腔做間斷縫合。對側支竇道需分別切至末端,同樣袋形化。一般用羊腸線或可吸收的人造縫線。手術後換藥也頗為重要,常是開放性藏毛竇癒合的關鍵。用細紗布敷料填塞在竇道上。一定要使創口邊緣分開,保持平整,注意局部衛生。創口發現有架橋時,應立即用棉籤分開,經常剃除周圍過多的毛髮。過多的肉芽組織生長可予刮除,或用硝酸銀燒灼,直至傷口完全癒合。其複發率為6.9%。
6、菱形切除和Limberg、dufourmentel皮瓣: 術中沿著竇道注入美蘭,以便識別所有的竇道分支,然後行一菱形切口將竇道整塊切除。在右或左臀部行Limberg、dufourmentel皮瓣縫合創口(皮瓣包括皮膚和皮下組織,不包括其下方的臀筋膜), 術中不放置任何引流,術後10 d拆線。複發率4.9%。
7、不對稱切除皮內縫合術(Karydakis術式):做一個縱行的偏離中心的梭形切口遊離皮下的增生肉芽組織直至骶筋膜,傷口的下段尤其是靠近臀溝的部分應向深部分離約4-5cm,完整切除病變組織,切除的範圍依增生的肉芽組織的多少而定。但一般長7-8cm,寬3-4cm。創面深部放置負壓吸引,用可吸收縫合線縫合皮下組織,皮膚用聚丙烯縫線作皮內縫合。縫合傷口後中線被牽向一側,約偏離1.5-2.0cm。術後給予第3代頭抱菌素和甲硝唑治療48h。如有微生物生長,抗生素的冶療至少維持5天。負壓引流需放置2-3天。實行不對稱切除皮內縫合術後,傷口瘢痕由中線被牽向-側,使臀溝和(或)後正中溝變平。因此局部所能產生的吸力被消除了。同時採用皮內縫合術,避免了因傳統的間斷縫合法使縫針多次刺入皮膚所導致的早期毛髮附著而復發。手術過程不復雜,併發症和複發率很低(0.9%)。
六、癌變
骶尾部藏毛竇癌變曾有報道,病變多為分化良好的鱗狀細胞,傷口癌變(如潰瘍易破潰、生長較快。出血及真菌樣邊緣)應可疑癌變。一旦確診則實施廣泛切除。據文獻報道5年生存率為51%、複發率為50%。
骶尾部藏毛竇是甚麼?
發布於 2022-10-06 03:26
骶尾部藏毛竇是甚麼?相關文章
小趙(為保護患者隱私主人公為化名)是一個健康帥氣的小夥,身材魁梧,毛髮濃密,非常具有“雄性的魅力”,平時同事有些力氣上的活,小趙也都願意幫助完成,“舉手之勞”更讓他成為女同事中“標準版猛男”。可是最近小趙卻開始煩惱起來。一個喝酒後的早晨,小趙醒來就覺得後臀部及骶骨位置不舒服,用手摸著感覺“尾骨尖”有一個小鼓包,疼痛不適,起初他並沒有在意,認為這是“上火了”,沒有在意,結果2天后疼痛加重,他就索性
發布於 2022-10-03 04:33
0評論
骶尾部是疼痛的好發部位之一。以女性多見。骶尾部疼痛常見於腹部盆腔腫瘤術後、肛門會陰部外傷或手術後、尾骨骨折、肛門部瘢痕等等。會陰痛臨床症狀複雜,可表現為尿道痛、陰道痛、肛周痛等等,又被稱為肛門會陰痛等。疼痛的性質可表現為燒灼樣、針刺樣、抽搐樣、撕裂樣等,疼痛程度輕重不等,排尿、排便、性行為等可誘發或加劇疼痛。患者通常羞於就診,對患者身心產生極大影響。單純保守治療對此類來源於交感神經系統的頑固性疼
發布於 2022-09-30 23:24
0評論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統稱為藏毛疾病(Pilonidaldisese)。也即是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內藏毛髮是其特徵。藏毛歷史:藏毛意思是“毛團”(nestofhair),來源於拉丁詞毛(pilus)和巢(nidus)。HerbertMayo於1830年提出這一術語。R.M.Hodges於1880年用"pilo
發布於 2023-01-14 08:16
0評論
骶尾部疼痛的病因有很多,如關節炎、勞損、腰骶椎疾病,骶椎炎,尾椎輕微突出,骶骨裂等原因和產後。勞累性腰痛,骨質增生,腎臟疾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骶尾綜合症。盆腔炎:主要臨床症狀:腰骶部疼痛或下腹痛、或因長時間站立,過勞,性交,或經前期加重,重者影響工作。或有白帶增多、月經紊亂、經血量多痛經,性感不快;輸卵管阻塞、不孕等。勞累性腰痛:是因平時運動或勞動較少,在一個集中的時間內進行了較多或
發布於 2023-02-27 01:11
0評論
目前隨著產前診斷技術的提高,手術技巧的改進,化療藥物的使用,規範化治療的開展,骶尾部畸胎瘤的治癒率和生存率有了明顯提高,因而術後出現腫瘤復發甚至惡變成為治療骶尾部畸胎瘤的突出問題,並影響到了該類患兒的預後。據文獻報道,骶尾部畸胎瘤的總體複發率在2%~35%(平均12.5%),而不同病理組織的復發情況有明顯差異,成熟性、未成熟、惡性畸胎瘤的複發率分別是0%-26%(平均10%)、12%-55%(平
發布於 2023-03-28 03:26
0評論
疾病簡介:骶管囊腫屬於硬脊膜囊腫,起源於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內脊膜囊腫”來總稱這類疾病;骶管囊腫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沒有確切的統計,自從核磁共振檢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以來,骶管囊腫的發現率愈來愈高,引起患者極大的顧慮。其實,瞭解骶管囊腫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式,可大大減少這種顧慮。疾病分類:骶管囊腫屬脊膜囊腫的一種類型,大體分為兩種:IB型不含有脊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
發布於 2023-03-06 06:31
0評論
吳醫師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的答覆!看了您的建議後,我們重新確定了一下,母親的麻木感只有左側腰骶以下。(上肢不靈便應該是10多年前左臂摔傷故,貼膏藥過好轉)另外請教一下:母親後頸部有硬塊,功能上一直沒有明顯不適;有比較嚴重的鼾症;這兩點會和骶管囊腫關聯麼?鑑於檢查結果表明當前已經確定存在並需要解決的是骶管囊腫問題。於是我們在仔細看過《CT引導下骶管囊腫穿刺造影及抽液減壓術》這篇文章後,要
發布於 2023-01-30 20:02
0評論
骶管囊腫是一個甚麼病?這是絕大多數民眾都很陌生的,其實卻是一個常見病。骶管囊腫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4%,其中約15%有腰腿痛症狀,以此論之,僅上海市就有約12萬有症狀的骶管囊腫患者!然而,每年在上海各大醫院確診的骶管囊腫僅數百例,而接受正規治療的只有幾十例而已,反映了大量患者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診治。骶管囊腫位於腰椎下方、骨盆後正中的骶管內,囊腫內是水樣清亮的腦脊液,囊腫通過一個單向閥門(即漏口)
發布於 2023-03-02 06:01
0評論
今天我們瞭解一下臨床上常見但是處理棘手的一類傷口:竇道。可能並不為大家所熟悉,從名字上可以聯想,應該類似於管道之類彎曲的傷口。現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Q:甚麼是竇道?A:竇道是一種管道樣傷口,皮膚表面有外口,內有管道,與胸腔、腹腔等不相通,沒有內口。有內口者稱為瘻管(比如肛瘻,保守療法治療效果不佳。此處不聊。)通俗的說,就是局部有一小瘡口,通向體內,肉眼看不到內部傷口情況,所以才稱之為竇道。
發布於 2023-02-18 01:31
0評論
要了解腰骶疼痛怎麼發生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腰骶部所處的部位以及它所承擔的作用,腰骶部它是軀幹中上身與下身連接的樞紐,結構較多。腰骶部的肌肉力量提供給我們站立、行走和抬重物的能力。各個腰椎之間有很多的韌帶來維持他們的穩定性,由此可以看出當我們缺乏足夠的訓練或者沒有強壯的肌肉力量,過於勞損,一旦出現突然的用力,運動就可能損傷韌帶、肌肉,從而發生腰骶的疼痛和無力,據統計有80%的成人在一生中有過明顯的腰骶
發布於 2023-03-16 22: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