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8 21:26

  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臨床上可見厭食、噁心、早飽、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不可預測的血糖波動,加速糖尿病病情惡化。其發生與自主神經及病變、胃腸道運動、胃腸激素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是繼發於糖尿病基礎上的以胃動力低下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其特徵是在沒有胃機械性梗阻的情況下出現胃排空延遲。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出現胃腸道症狀者高達75%,故對其進行有效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糖尿病胃輕癱的診斷依據包括:

  1、糖尿病病史;

  2、噁心、嘔吐、腹脹、厭食等臨床症狀;

  3、內鏡和鋇餐檢查排除機械性梗阻;

  4、同位素標記試餐、B超或胃電圖顯示胃運動功能異常。
  患者入院後予諾和靈30R控制血糖,科素亞控制血壓、降低蛋白尿,立普妥調脂,莫沙必利、琥乙紅黴素改善胃動力。中藥治擬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健脾化溼。藥用黨參、麥冬、山藥、五味子、劉寄奴、衛矛、香附、丹參、當歸、鹿角霜、萸肉、菟絲子、蓯蓉、鎖陽、冬葵子、生熟苡仁、瀝半夏、茯苓、川連、澤瀉、枳殼、川楝子、升麻、葛根。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因為胃動力障礙影響胃排空,從而影響腸道對糖份的吸收,出現低血糖和高血糖的不規則波動,因此治療時可先採取胰島素泵的強化治療,24小時皮下持續胰島素注射提供了基礎胰島素,同時根據飲食結構調整餐前大劑量,血糖控制穩定後,患者改用諾和靈30R治療,並調整注射時間為餐前10-15分鐘,儘量使胰島素作用時間與餐後血糖高峰相匹配。
  目前西醫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手段

  主要是控制代謝、調整膳食、運用改善胃動力或促進胃排空的藥物及胃電起搏治療和手術治療等。為改善患者胃部飽脹感、噁心、乾嘔等症狀,我們採用了琥乙紅黴素,利用紅黴素與胃動素受體結合,激發胃動素,促使胃排空明顯加速。另外還聯合促胃動力藥物共同治療。
  飲食方面的建議

  包括少食多餐;避免大量、高脂肪飲食;避免夜間吃零食;避免CATS(即咖啡因[caffeine]、酒精[alcohol]、菸草[tobacco]和應激[stress]);避免嚼口香糖(因其可以增加空氣吞入);不吃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壓的食物(如薄荷、巧克力、肥肉和咖啡等);延長就餐時間(每餐30分鐘);避免行走中吃東西;飯後不要立即躺下;坐位吃掉所有的食物和飲料;飯後站立1小時;體重超重時減輕體重;睡覺時將床頭抬高5~8釐米,並將枕頭放於褥墊和彈簧床墊之間以阻止食物返流;避免穿緊裹腹部的衣服。胃輕癱患者易於形成胃石(一種難以消化的食物結石),降低了排空難以消化的食物纖維的能力,因此推薦低纖維飲食。
  中醫認為

  該病屬中醫學“痞滿”、“胃緩”範疇,其病位在胃,與脾關係密切。脾胃同居中焦,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臨證指南醫案》雲:“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胃屬燥土,脾屬溼土,燥溼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食物的傳化過程。正如葉天士所說:“太陰溼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始安。”脾胃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亦相互影響。因此本病主要病機為消渴日久陰損耗氣,致中氣虛弱、脾胃升降失調,脾氣虛弱、運化無力為本,氣滯血瘀、溼阻、痰濁、食積、溼熱等引起胃失和降為標,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時需注意扶正祛邪,和胃降逆。方中用黨參、麥冬、山藥、五味子、當歸益氣養陰,治消渴之本;鹿角霜、萸肉、菟絲子、蓯蓉、鎖陽、茯苓健脾益腎,助火以暖土;冬葵子、生熟苡仁、瀝半夏、川連、澤瀉健脾化溼,辛開苦降;丹參、劉寄奴、衛矛活血化瘀;枳殼、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氣;升麻、葛根升清降濁;全方標本兼顧,扶正而不留邪。
  患者經治療後,噁心、嘔吐消失,飽脹感亦明顯好轉,同時餐後血糖逐漸平穩,遂予出院。
  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生與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有關,因此要避免這一慢性併發症的產生,就必須嚴格控制血糖。胃輕癱一旦發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且對患者的血糖控制極為不利,因此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診斷和治療。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療效明顯,副作用小,值得一試。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性胃痙攣的研究相關文章
中西醫治療糖尿病各有長短。單純西藥治療雖有易耐藥即繼發失效、胃脘不適、皮疹等副作用,因其降糖效果迅速,便於服用或使用而被患者樂於接受。單純中藥治療,雖無不良反應,且可控制臨床症狀及併發症的發生,但降糖作用緩慢,力度較小。唯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既可改善臨床症狀,防治併發症,又可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繼發失效。當前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可在三個方面下功夫。①尋找中西醫結合點。中醫辨證論治的同時配合小
發布於 2022-09-29 20:49
0評論
糖尿病腎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DN的累積發病率在20~40%(1)。在發達國家,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首位致病原因為DN;在我國,據上海透析移植登記資料統計,糖尿病性腎病已佔患者透析患者總數的15%,且每年以甚高速率遞增,照此趨勢,DN也將成為我國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首要致病原因。因而,如何防治糖尿病
發布於 2022-10-18 17:34
0評論
近年來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各種慢性併發症相應增加,而糖尿病性肢端壞疽是一種進行性波及肢體大中微血管和神經病變的常見的、嚴重的併發症。據報道,國內發病率約佔糖尿病人的0.9%-1.7%。其臨床特點為肢體末梢疼痛、感染、潰瘍、壞疽。本病一旦發生,則發展快、病情重、治療棘手,截肢率約為非糖尿病人的40倍。成為糖尿病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國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使本病的截肢率由過去的38
發布於 2022-12-16 09:54
0評論
葡萄膜炎的中西醫結合研究現狀及展望葡萄膜炎是一類常見的重要致盲眼病,其病因十分複雜,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感染以及自身免疫、風溼性疾病、外傷和腫瘤等多種原因引起,且種類繁多,青壯年患病比例較高,並且往往反覆發作,由於葡萄膜炎發病原因及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理想的預防及治療方法,所以開展對葡萄膜炎的臨床研究具有重大意義。1、流行病學研究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葡萄膜炎分類方法是國際葡
發布於 2022-12-15 23:18
0評論
概述 在現代社會,隨著環境的汙染,各種食品衛生安全的隱患,越來越多的人們患上了疾病其中,最嚴重的當屬白血病,白血病又稱血癌,是一種十分可怕的血液型疾病,白血病多發於兒童和青年,體溫時高時低,鼻腔口腔等地方出血,嚴重者出血部位遍及全身,而且白血病初期,患者還會有貧血的現象。得了白血病,最常見的治療就是骨髓移植,但是骨髓移植花費多,而且還經常會有後遺症的產生,現在治療白血病多,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法,西
發布於 2023-04-20 02:49
0評論
近年來,女性各種乳腺良惡性疾病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乳腺小葉增生是婦女乳腺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相關文獻報道,患有乳腺小葉增生的患者有2%~3%可能發生惡性變,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顯著降低乳腺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提高廣大女性的生活質量。在各種良惡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其獨到的優勢。1、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見的乳腺
發布於 2023-03-26 22:11
0評論
泌尿繫結石即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見病,目前仍存在大多數患者的確切病因不十分清楚,發病率居高不下,療後複發率較高,預防措施不令人滿意等問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尿石症的治療手段得到極大豐富,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有有排石法、溶石法、碎石法、取石法(包括微創內鏡鏡下取石、切開取石等)等。中醫藥在治療尿石症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為部分患者免除手術創傷,解除病痛,且具有簡便有效、廉價、無損傷、易接受等特
發布於 2022-09-30 19:09
0評論
1.環境因素 (1)飲食飲食不規律可能增加胃痙攣病的危險性,生冷和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可引起胃痙攣病的復發。 (2)吸菸如長期吸菸者的胃痙攣發病率明顯高於不吸菸者。 (3)藥物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可破壞胃酸分泌的自身調節作用及胃黏膜屏障,可致胃痙攣病。 2.遺傳因素 胃痙攣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 3.身心因素 長期心理壓力或持續高度精神緊張,易患消化性胃痙攣。有些慢性疾病易伴發胃痙攣,如:胃
發布於 2023-11-15 05:15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即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反食、噯氣等症狀,並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道等食管外組織的損害。食管病變可併發食管糜爛、潰瘍、食管癌等。食管外表現可見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喉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化等,以及非心源性胸背痛、突發性耳聾等表現。根據目前臨床現狀分析,藥物治療存在停藥復發,長期服用產生副作用。手術治療效果佳,但遠
發布於 2022-10-03 14:43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即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反食、噯氣等症狀,並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道等食管外組織的損害。食管病變可併發食管糜爛、潰瘍、食管癌等。食管外表現可見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喉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化等,以及非心源性胸背痛、突發性耳聾等表現。根據目前臨床現狀分析,藥物治療存在停藥復發,長期服用產生副作用。手術治療短期
發布於 2022-10-03 18: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