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是許多國家女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歐美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中乳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呈逐年增長趨勢。我國雖屬乳腺癌的低發病區,但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婦女也大約為1.3萬人。乳腺癌的發病率已超過有頸癌成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病的第一位。男性乳腺癌罕見,其發病率約佔女性的1%。
一、流行病學及病因學
1、流行病學
乳腺癌很少發生在25歲以前。在美國25歲以後隨年齡增長乳腺癌的發病率、死亡持續上升。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高峰在更年期(約45-50歲),50歲以後逐漸減少。現亦有報道絕經後發病率繼續上升,至70歲達最高峰。死亡率也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
2、病因學
(1)家庭乳腺癌病史是病因之一
乳腺癌患者直系女性近親(母女、姐妹)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比一般女性高2-3倍。絕經前婦女患雙側乳腺癌,其下一代女性的患病危險會提高9倍。
(2)未生育婦女比生育者易患
妊娠次數愈多,易患的危險性愈小。初產超過35歲,危險性增加。隨初產年齡的增加,危險性愈大。有報道單身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是已婚婦女的2倍。哺乳不增加易患的危險性。
(3)月經初潮的提前和絕經的延後
初潮小於13歲,絕經晚於50歲,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
(4)卵巢切除術者
有報道35歲以前做卵巢切除術者,乳腺癌患病危險性降低。內分泌腺及礤激素與乳腺癌發生有關,雌激素中的雌酮、雌二醇有直接關係,但對含激素類藥物,如補償性雌激素治療,口服避孕藥等對乳腺癌發生的作用一直有爭論,這些藥物與乳腺癌的關係現在還不清楚。
(5)乳腺良性病變與乳腺癌的關係
目前尚有爭論,一般認為乳腺纖維囊性病已不再是危險因素,只有當活檢乳腺組織有活躍性改變時,如增生、不典型增生時,危險性才增加。
(6)乳腺癌與營養攝入有關
高熱量、高脂飲食,尤其是動物脂肪攝入過多,增加患病危險性。絕經後的體重增加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飲酒亦增加危險性。
(7)放射性電離輻射與乳腺癌的發病有關
其危險性隨受照劑量的增加而增大。
上面敘述了一些乳腺癌的發病因素,在乳腺癌患者中經常出現,我們稱之為危險因素。有一個或幾個危險因素,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乳腺癌或易患乳腺癌,這僅意味著該婦女在統計學上比別人有較大風險。沒有以上危險因素,乳腺仍可發生,乳腺癌的明確病因還不清楚。如有以上危險因素,建議定期做乳腺檢查。
二、解剖及病理
1、解剖
瞭解病理分類前,先簡述一下乳腺的解剖。
乳房與乳腺二詞 臨床上常通用。乳房包括的範圍應更廣些,除乳腺腺體外,脂肪組織、結締組織佔乳房的大部分,起支持作用。乳房內還有神經、血管及淋巴管的分佈。
乳腺腺體是產生乳汁的功能組織。每側乳腺腺體有15-20個腺葉,每一腺葉再分隔成若干小葉,每一小葉由數目不等的腺泡及與腺泡相連的末梢導管逐漸集合匯入小葉間導管,最後經腺葉的大導管通向乳頭,輸送乳汁。乳腺癌大多來自乳腺腺體小葉或導管的上皮細胞。
乳腺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淋巴管位於腺葉之間及腺葉周圍,淋巴液流經淋巴管通往區域淋巴結。乳房外側部、中部及胸壁入腋窩淋巴結前群及中間群,部分入外側群,最後入鎖骨下群。鎖骨下群又有小淋巴管通往鎖骨上淋巴結。乳房內側部及乳暈周圍淋巴引流入內乳淋巴結,進而可入鎖骨上淋巴結或縱隔淋巴結。
2、病理類型
乳腺癌形態結構複雜,類型很多,目前國內將乳腺癌分為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特殊及非特殊型浸潤性癌四大類。
(1)非浸潤性癌:包括小葉原位癌及導管內癌。病變屬早期,臨床上不易發現,常為病理科在活檢標本中偶然發現。早期浸潤性癌包括小葉癌早期浸潤,導管癌早期浸潤。此兩大類型癌預後明顯好於其他類型。
(2)浸潤性特殊型癌:乳頭狀癌、髓樣癌伴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小管癌、腺樣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癌、鱗狀細胞癌、Paget"s病。較少見,預後好於浸潤性非特殊型癌
(3)浸潤性非特殊型癌: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單純癌、硬癌、髓樣癌、腺癌。此類發病較為多見,而預後不好。
3、受體試驗
目前我國較大醫院的病理科均能做類固醇類激素受體的測定。研究結果已證實乳腺癌細胞含有激素受體,能結合特定的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ER和PR)。雌激素加受體的複合物對癌細胞的生長、分裂有刺激作用,孕激素受體的存在不僅證明雌激素受體對癌發生的作用存在,且能加強此作用,因此類固醇激素受體的測定愈來愈受重視,並用來決定臨床的內分泌治療。有報道雌激素受體陽性的病例,內分泌治療的客觀有效率已達55%-70%。孕激素及雌激素受體均陽性的病人對內分泌治療的效果最好,有效率達75%,而兩者都缺乏的病人效果差。此受體試驗需手術或活檢腫瘤標本做檢查,瘤組織要留足夠大小,如當地醫院不能做此項檢查,最好保留標本蠟塊,以備轉院時使用。
三、自然病程和發展
乳腺癌的自然病程較長。從一個乳腺細胞發生惡變開始計算,瘤體增殖達1釐米直徑約需7-8年之久的生長時間過程。所以應堅持長期乳腺折定期檢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乳腺癌直接向周圍擴展,侵及上皮膚,阻塞淋巴管,引起乳房皮膚的凹陷、淋巴水腫,呈桔皮樣改變;向深部侵犯及胸肌、肋骨,癌腫與胸壁固定。
乳腺癌還可由淋巴道和血行擴散。淋巴結是防止癌細胞擴散的第一道屏障,如淋巴結不能消滅外逸的癌細胞,則區域淋巴結首先發生癌轉移。腋下淋巴結受累並進一步侵犯鎖骨上淋巴結;亦可累及胸骨旁(內乳)淋巴結;更晚期還可發生縱隔淋巴結的轉移。癌細胞通過淋巴屏障後,可侵入靜脈,血行轉移。乳腺癌的血行轉移以骨、肺、肝、腦等處最為常見。
四、早期發現
目前我們還無法預防乳腺癌,治療方法雖不斷改進,但對乳腺癌生存率的影響並不大。只有在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和及早治療的措施上才能有效地大大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其意義深遠。
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手段有:大體人群普查,乳腺自查,醫生檢查及乳房的X線攝片。
1、乳腺自查
有關乳腺癌的普查,北美、西歐一些工業發達國家開展較好,發現並治癒了不少早期乳腺癌。我國由於經濟落後,人群文化水平低,乳腺癌的普查存在困難,只有小範圍的開展,因此乳腺自查,特別是高危因素婦女更應重視乳腺自查,每月檢查一次。閉經婦女最好每月固定一天,以免忘記。月經正常婦女,由於受雌激素影響,許多正常乳房也有一些結節,所以最好選在月經乾淨後3-4天進行檢查,此時乳房大多較鬆軟。
檢查乳房應在光線明亮處,取坐位或站立,脫去上衣使雙乳充分暴露,兩臂下垂,對著鏡子。
(1)視診:首先看雙側乳房大小是否相似,輪廓是否對稱;有無局部隆起或凹陷;乳腺的皮膚有無皺縮、破潰、脫屑及顏色改變等;兩側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有無乳頭凹陷、乳頭溢液等。仔細觀察的同時兩臂上舉交叉於頸後,觀察有無乳房外形改變及局部皮膚的隆起或凹陷。
(2)觸診:雙手叉腰,肩和肘部稍向前,放鬆。放下右手,右手觸摸檢查左乳房。用手指掌面觸摸,不要抓捏乳房,順時針方向觸摸乳房的內上、外上、外下、內下各象限,最後乳暈、乳頭中央區,一定要將整個乳房全部摸遍。乳房下部的腫塊常常被下垂的乳房遮蓋,可用一手托起乳房,一手觸摸,平臥位時觸摸更好。同時應注意同側腋窩的觸摸,有些乳腺癌早期即出現淋巴結轉移。
(3)按觸診的方法檢查右側乳房。
乳腺自查中發現乳腺外觀異常,觸及結節、包塊,就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做進一步檢查。讀者也不必過分擔心,據美國有關統計,在乳腺自查中發現異常變化的約80%屬於良性範圍。
2、醫生檢查
就是醫生以專業的經驗對就診者做的乳腺檢查,方法與上述乳腺自查方法相近,醫生的判斷更具客觀性。
3、乳腺的X線攝片
能排除大部分的良性病變,也可查出一些臨床上摸不到的乳腺癌早期病變。
五、就診檢查
患者到醫院就診,首先接觸的是醫生的檢查及一系列的輔助檢查。
1、醫生的觸診
同乳腺自查的步驟基本相同。醫生對雙側乳房及淋巴引流區域進行仔細觸診。對臨床表現典型病例診斷並不困難,但對一些不易與良性病變鑑別的病例,醫生會給予進一步的檢查。醫生的每次檢查都應詳細記錄發現腫塊的大小、形狀、硬度、活動度及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的關係等,以備以後複查時對照。
2、乳腺的X線攝片
現在普遍採用的是鉬靶X線攝片,使用很微量的射線照片是比較安全的檢查方法,被檢者的X線受量極低。乳腺X線攝片能鑑別一些良、惡性病變,發現一些小腫瘤。
3、熱圖像檢查
熱圖像的乳腺檢查方法有多種,我國普遍採用的是液晶及遠紅外熱圖像兩種。利用乳腺組織及腫瘤組織熱輻射的不同,傳感探頭收集熱輻射而成像。腫瘤部位顯示熱區而成像。熱圖像診斷乳腺癌缺點是假陽性及假陰性率均較高,深部小乳腺癌的檢出率又過低。所以,目前已不把熱圖像檢查作為診斷乳腺癌的主要手段。
4、近紅外線掃描
是近年開展起來的一種乳腺檢查方法。利用紅外線透過乳房不同組織顯示不同灰度影的原理,顯示乳房腫塊。乳腺癌常局部血運豐富,紅外線對此有較好的顯示,有助於區別腫塊的性質。但紅外線掃描診斷乳腺癌亦有一些假陽性。
5、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
CT及MR一般不用於乳腺的掃描成像,多用於晚期乳腺癌的肺轉移、肝轉移等的掃描診斷,還可用於區域淋巴結、縱隔淋巴結的掃描,瞭解淋巴結腫大的情況,來斷定淋巴結轉移的範圍。
6、脫落細胞學檢查
主要用於有乳頭溢液的病例。用乳頭刮片或乳頭溢液的塗片做細胞學檢查,方法簡單,無痛無害。診斷亦較可靠,有報道Paget"s病的陽性率為70%-80%,早期導管內癌的陽性率為50%。
7、針吸細胞學檢查
方法簡單,用注射空針直接穿刺腫物,利用負壓抽吸腫物內成份,塗片做細胞學檢查。但操作時應注意防止腫瘤播散,選擇進針部位時,注意針眼應在手術範圍內。若針吸細胞學檢查證實為癌時,應儘早手術治療。
針吸細胞學檢查結果陽性,乳腺癌的診斷基本成立。如果檢查結果陰性而臨床又高度懷疑為乳腺癌時,應做活組織檢查。
8、活組織檢查
手術活檢是可靠的診斷手段,有報道其診斷準確率在98%以上。除非腫塊很大,一般應做切除活檢。切除的範圍應包括整個腫塊及其周圍少許正常乳腺組織。切除活檢最好在手術檯上進行;切除後腫塊立即送冰凍切片,病理結果若為良性,手術結束;若為惡性則作進一步根治手術。如門診小手術後病理證實為惡性,最好儘快行根治手術,間隔時間越短越好。
六、診斷
當臨床上遇到表現典型的乳腺腫塊,如腫塊較大,質地硬,活動性差,邊界不清;乳頭凹陷,溢液血性;皮膚桔皮樣改變,皮膚破潰、瘤結節等,乳腺癌的診斷並不困難。醫生會建議立即手術切除。如病變表現不典型,會建議進一步檢查,包括乳腺X線攝片;針吸細胞學檢查;近紅外線掃描等。如幾項檢查均陽性,乳腺癌診斷基本可確立。如只一項陽性結果,仍有癌的可能,建議密切隨診幾星期或幾個月,必要時做切除活檢,明確診斷。
少數病人首先發現是腋下淋巴結或肺、骨、肝等的轉移病灶。應仔細檢查乳腺及腋下淋巴結,行胸片、CT、骨掃描等檢查,明確原發灶及轉移灶情況。
七、分期
乳腺癌診斷的同時應該定下臨床分期。所謂分期,簡單說就是劃定一下乳腺癌確診時疾病的範圍,以利治療計劃制訂及估計預後和療效。乳腺癌的TNM分期現被普遍使用,其專業性強,為了便於普通讀者理解,現概括敘述一下乳腺癌的臨床分期。
Ⅰ期:腫瘤侷限於乳房組織內,其長徑不超過2釐米,與皮膚無粘連,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無血行轉移。
Ⅱ期:同側腋窩有數個散在可活動的淋巴結,無原發瘤證據或腫瘤長徑不超過2釐米均屬此期;腫瘤長徑大於2釐米但小於5釐米,同側腋窩淋巴結無轉移,屬Ⅱa期;同側腋窩有可活動的淋巴結轉移而腫瘤長徑2-5釐米者,或腫瘤長徑大於5釐米,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的,屬Ⅱb期。此期均無血行轉移。
Ⅲ期: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淋巴結互相融合或與周圍組織粘連,無原發灶證據或腫瘤無論大小均未侵犯皮膚或胸壁,但有腋窩淋巴結轉移,均屬Ⅲa期;乳腺原發腫瘤無論大小,直接侵犯皮膚或胸壁,無論同側腋窩有無淋巴結轉移,或者出現內乳淋巴結轉移屬Ⅲb期。但均無血行轉移。
Ⅳ期:無論原發灶及同側腋窩淋巴結情況,只要出現遠處轉移,即屬此期(包括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