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3歲,因:“發現左頸部搏動性腫塊1月”而入院。患者15天前曾於當地醫院就診,彩色B超診斷為:“左頸部動脈瘤可能”。查體:心率68 次/分,血壓142/82mmHg,左側頸部靠下頷處可觸及一3cm×4 cm大小搏動性腫塊,腫塊搏動頻率與心率一致,腫塊邊界清,壓迫頸總動脈後腫塊縮小、搏動減弱。入院後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圖1)和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圖2) 證實為頸內動脈扭曲,扭曲部位頸內動脈內徑較對側稍粗,但在150%範圍之內。磁共振頭顱掃描未見明顯異常。本科未給予手術治療,建議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出院後每半年來本院門診隨訪。
討論
1、誤診原因分析:
患者病史無特殊,查體為左側頸部一搏動性腫塊,腫塊搏動頻率與心率一致,壓迫頸總動脈後腫塊縮小搏動減弱。這種表現與頸動脈瘤非常相似,很難從體格檢查上鑑別。加上外院彩色B超初步診斷為:“頸動脈瘤可能”,這時非常易誤診為頸動脈瘤。
頸內動脈扭曲還易與頸動脈體瘤、頸動脈假性動脈瘤、頸動靜脈瘻等頸部血管疾病相混淆。頸動脈體瘤位於頸動脈分叉部,動脈造影可見頸內、外動脈呈“杯口”樣分離,腫物血運豐富。頸動脈體瘤與頸動脈緊密相連,因此常可捫及瘤體搏動。頸動脈體瘤最典型的體徵是Fontaine徵:下頜角下的頸部腫塊附著於頸動脈分叉,因此腫塊可垂直於頸動脈方向移動,但不可沿頸動脈方向移動。頸動脈體瘤觸診多無壓痛、質地韌、組織緊密、不可壓縮。壓迫頸總動脈後腫塊沒有縮小。
頸動脈假性動脈瘤常表現為頸動脈附近的一個橢圓性包塊,質地隨腫塊張力不同而各異,局部皮溫通常比周圍略高,但無紅腫熱痛等表現。假性動脈瘤往往是頸部外傷後所致,可以通過追問病史獲得這些信息。頸動靜脈瘻在聽診時一般都能聽到明顯的雜音,很難觸到明顯得腫塊。
2、頸動脈扭曲的可能原因:
頸部血管最常發生彎曲的是頸總、頸內和椎動脈起始段,頸動脈過度彎曲。常呈“橫s”形,一部分患者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由麗等[2]研究的10例頸動脈扭曲患者中5例為典型動脈硬化。一部分患者可能與肥胖有一定的關係,尤以中年婦女多見,章黎軍[3]研究的12例頸動脈扭曲患者均為女性。由於婦女以胸式呼吸為主,在中年以後腹部脂肪又容易堆積,可導致膈位置輕度的上抬,同時,人到中年以後心臟大血管的位置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轉位和輕度的抬升,使得頸部大血管為適應其生理解剖位置的變化而發生適應性的轉變DD扭曲。
3、頸動脈扭曲的治療:
對於頸動脈瘤而言,因不積極手術治療者,70%可發生瘤內血栓形成,血栓脫落造成腦供血不足,甚至腦梗死;或動脈瘤破裂至咽喉部、口腔、鼻部等發生大出血、窒息死亡。因此一般都需行頸動脈瘤切除和血管重建術。5%-7%的頸動脈體瘤為惡性,而良性者具有較高的惡變率;同時,日益增大的瘤體包繞周圍的血管組織,使手術的難度和危險性大大增加,因此,頸動脈體瘤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行外科手術完整地切除瘤體[1]。對於頸動脈扭曲而言,如為單純的肥胖所致的扭曲,影像學檢查證實無明顯擴張,血管內無血栓形成者,可以予門診隨訪處理。隨訪期間,口服阿司匹林,降低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對於合併明明顯動脈硬化閉塞的患者,由於扭曲動脈血流方向、角度、壓力的變化,血管內可行成血栓,血栓脫落可導致保梗塞,可根據病人意願和綜合評估後給予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以頸動脈部分切除端端吻合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