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結石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膽管結石是指原發於膽管系統(包括肝內膽管)內的結石,結石的性質大多為含有多量膽紅素鈣的色素性混合結石,膽囊內一定存在結石。在我國,膽管結石多數屬於這一類。繼發性膽管結石是指膽囊內結石通過擴大的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而形成的結石,結石的形狀和性質多與膽囊內的結石相同,多數呈多面形的膽固醇混合結石。繼發於膽道感染的結石的外層帶有膽紅素鈣沉著。
肝內膽管結石是膽管結石的一種類型,是指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各分枝膽管內的結石。它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肝外膽管結石並存。一般為膽紅素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常合併肝外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不僅是常見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嚴重併發症,是良性膽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內膽管結石該病的病因比較複雜,與肝內感染、膽汁淤滯、膽道蛔蟲等因素有關。肝內膽管結石可瀰漫存在於肝內膽管系統,也可發生在某肝葉或肝段的膽管內,且左葉明顯多於右葉。在臨床上,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症狀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間歇期多無症狀,或僅表現為右上腹部輕度不適;在急性期則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症狀(黃疸、畏寒、發熱等)。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比較複雜,除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外,還可通過B超和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檢查,以顯示肝內膽管結石的分佈和肝膽管的狹窄及擴張情況。此外,CT檢查對肝內膽管結石也有重要的診斷意義,特別是對於併發膽汁性肝硬化和癌變者。肝內膽管結石常併發膽管梗阻,容易誘發局部感染及繼發膽管狹窄,使結石難以自行排出,病情遷延不愈。
流行病學
該病多見於遠東及東南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在我國沿海地區、西南地區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發病率較高。我國肝內膽管結石發病率約16.1%。
病理生理
左右肝管匯合形成肝總管。右肝內膽管分為右前葉肝管、右後葉肝管;左肝內膽管分為左內葉肝管及左外葉肝管。肝內膽管結石易發生於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狹窄伴管腔擴張、堆積結石。還多見於右前、後肝管匯合成右肝管開口處,膽管結石堆積。正常膽道在PTC、ERCP時直徑0.7~1.0cm,管徑1.0cm考慮膽道梗阻,病因為膽管結石、腫瘤、乳頭良性狹窄等。肝內膽管輕度狹窄指膽管最大直徑超過最小直徑1倍以下。重度狹窄指膽管最大直徑超過最小直徑1倍以上。
肝內膽管結石几乎全是膽紅素鈣石,由膽紅素、膽固醇、脂肪酸與鈣組成。可為雙側肝內膽管結石,也可限於左肝或右肝,左肝內膽管結石較右肝多見。
肝內膽管結石與肝內膽管狹窄、擴張並存,因此有膽汁的滯留。狹窄於兩側肝管均可見到,以左側多見,也可見於肝門左、右肝管匯合部。少數病例僅有肝內膽管結石並無膽管狹窄。
發病機理
肝內膽管結石的發病原因與膽道的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及膽汁滯留有關。感染是導致結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見的是膽道寄生蟲感染和複發性膽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內膽管結石病病人的膽汁培養均可檢出細菌;感染細菌主要是來源於腸道,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及厭氧菌。大腸菌屬和一些厭氧菌感染時產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膽道感染時產生內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結合型膽紅素水解生成遊離膽紅素而沉著。
膽汁滯留是肝內膽管結石形成必要條件,只有在膽汁滯留的條件下,膽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積並形成結石。引起膽汁滯留有膽道炎性狹窄和膽道畸形;在梗阻的遠端膽管內壓力升高,膽管擴張,膽流緩慢,有利於結石的形成。
此外,膽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質,炎性滲出物,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寄生蟲、膽汁中的金屬離子等,均參與結石的形成。
臨床症狀
肝內膽管結石病根據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臨床表現可以是多方面的,從早期的無明顯臨床症狀的侷限於肝內膽管某段肝管內的結石,至後期遍及肝內外膽管系統甚至併發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肝膿腫等的晚期病例,故臨床表現十分複雜。
肝內膽管結石的症狀很不典型。在病程間歇期,可無症狀,或僅表現為上腹輕度不適。但在急性期,則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症狀,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聯徵,多數可能是合併的肝外膽管結石所造成。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急性膽管炎,包括膽道梗阻三聯症(疼痛、寒戰發熱、黃疸)重症膽管炎的五聯症。
在無合併肝外膽管結石的病人,當一側或一葉的肝內膽管結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內膽管梗阻,並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畏寒、發熱等全身感染症狀,甚至在出現精神症狀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膽管炎的表現時,病人仍可無明顯的腹痛和黃疸。體檢可捫及肝臟不對稱性腫大和壓痛,常易誤診為肝膿腫或肝炎。這種週期性的間歇發作是肝內膽管結石的特徵性臨床表現。
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表現以間斷右上腹痛伴發熱為主要特點。無感染症狀時,病人可自覺周身發熱,往往無明顯黃疸。但部分病人膽道感染使整個膽道系統梗阻時會出現黃疸表現。有些病人只有輕度上腹部不適,早期無典型膽道感染症狀,後期,結石遍及肝內外膽道系統時可出現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有少數肝內膽管結石因長期炎症而癌變。
肝內膽管結石的特點:
1、發病年齡30-50歲;
2、上腹部疼痛,可能為典型膽絞痛或持續性脹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顯,而寒戰發熱非常厲害,週期發作;
3、可有長期的膽道病史、或伴有寒戰發熱、黃疸的急性膽管炎史;
4、患側肝區及下胸部有經常性疼痛不適,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側肝管梗阻時,可無黃疸或黃疸甚輕;
6、合併有重症膽管炎時,全身情況比較嚴重,且急性發作後恢復較慢;
7、檢查時,肝區壓痛和叩擊痛明顯,肝臟呈不對稱性腫大並有壓痛;
8、全身狀況受影響明顯,90%病人有低蛋白血癥,1/3病人有明顯貧血;
9、晚期有肝、脾腫大及門脈高壓表現。
診斷方法
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除了在臨床上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外,確診主要依靠影像學的檢查發現。主要應用的診斷方法主要有B超、膽道X線檢查、CT、PTCD、ERCP、膽道子母鏡、MRCP、膽道鏡等。
1、B超診斷
B超為無創性檢查,方便易行,是肝內膽管結石診斷的首選方法,一般估計診斷準確率為50%-70%。肝內膽管結石的超聲圖象變化較多,一般要求在結石遠端的膽管有擴張才能作出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因肝內管道系統的鈣化也具有結石樣的影像表現。
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不受腸道氣體的干擾,診斷的準確性優於肝外膽管結石。診斷正確率70%~80%。但肝內膽管分支較多,不仔細掃描易漏診,而且還要與肝內鈣化點相鑑別。B超對肝內鈣化點與肝內膽管結石鑑別困難在於,如果肝內點狀、團狀回聲,其後若有聲影,並不是典型的條索狀回聲,其後拽有聲影,那麼單純依靠B超診斷肝內膽管結石比較困難。應結合其它手段綜合判斷。
B超診斷肝內膽管結石典型的圖像是條索狀回聲,其後拽有聲影,其遠端膽管明顯擴張,可為結石引起的膽道梗阻及併發的膽管狹窄所致。有報道術中B超的應用(術中於肝臟面、膈面全面超聲掃描)可提高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率達91%,殘石率降至9%。
2、CT診斷
因肝內膽管結石主要是含膽紅素鈣的色素性結石,鈣的含量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顯示出來,CT的診斷符合率為50%-60%。CT還能顯示出肝門的位置、膽管擴張及肝臟肥大、萎縮的變化,系統地觀察各個層面CT照片,可以瞭解結石在肝內膽管分佈的情況。
3、X線膽道造影
X線膽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於肝內膽管結石診斷的經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確的診斷,PTC、ERCP、TCG的診斷符合率為80%-90%、70%-80%、60%-70%。X線膽道造影應滿足診斷和手術的需要,一個良好的膽道造影片應能夠全面瞭解肝內膽管系統的解剖學變異和結石的分佈範圍。膽道造影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有多方位X線攝片;
(2)某一肝段或肝葉膽管不顯影時,應注意鑑別,結石梗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應作其它檢查進行鑑別;
(3)不要滿足某一處病變的診斷,因可能會造成漏診;
(4)在分析膽道造影片時,儘可能取得最近的造影片,因病情可能有進展。
4、經皮經肝穿刺膽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徑有前路、後路、側路三種,以側路成功率高,併發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時影像清晰。對B超診斷肝內膽管結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鑑別診斷價值。尤其是B超引導下PTC,成功率較高。對於未做手術,而欲確定肝內膽管結石者,可考慮選用。
5、選擇性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膽道子母鏡、膽道鏡的臨床應用
ERCP可選擇性膽管造影,對肝內膽管結石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清晰顯示肝內膽管結石,確定結石的部位、大小、數量,肝內膽管的狹窄或遠端擴張。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ERCP時,注入造影劑要充足,充分顯示肝內膽管,才能明確診斷肝內膽管結石。
(2)在ERCP膽管顯影后,可頭低足高位、俯臥位,使肝內膽管充分被造影劑灌注和顯影。
(3)可使用帶氣囊的導管,在ERCP膽管顯影后,把位於十二指腸乳頭部位的氣囊充氣或充水,堵住乳頭,使造影劑不會流入腸道,肝內膽管充分顯示。對肝內膽管結石診斷價值較大。
最近,有學者報告:ERCP雙重造影可提高膽囊結石的診斷。方法是在ERCP膽管顯影后,注入適量的空氣。對肝內膽管及其2級分支充盈良好,預計對肝內膽管結石應有較好的影像顯示。對未切除膽囊的患者,注入空氣約5~10ml,若膽囊已切除的患者,注入空氣約2~3ml。
膽道子母鏡是通過母鏡的活檢管道放入較細的子鏡。母鏡的活檢管道直徑5.5mm,子鏡的外徑4.5mm。只用母鏡行ERCP,然後對十二指腸乳頭做高頻電切(ECT),一般是小切開0.5~1.0cm或對十二指腸乳頭行擴張,便於子鏡進入膽總管,可直接觀察膽總管、1~2級肝內膽管。可判斷肝內膽管結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數量,肝內膽管是否有狹窄、擴張等。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但由於膽道子母鏡較貴重,易損耗,不易普及。
膽道鏡包括術前、術中、術後三種方式。術前膽道鏡是光做PTC,每週更換較粗的導管,5~6周後竇道形成。然後從竇道進鏡,直視肝內膽管,可診斷肝內膽管結石,並行取石治療。術中膽道鏡是在手術中切開膽總管,從切口進鏡 觀察肝內膽管結石並行取石治療。術後膽道鏡是經手術後“T”形引流管形成的竇道進鏡(一般術後6周),診斷肝內膽管結石並治療。膽道鏡檢查對肝內膽管結石明確的診斷及治療價值。
6、核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
不同於ERCP的全新的檢查方法,屬無創性檢查,不需要做十二指腸鏡即可診斷肝內、外膽管結石。但MRCP影像清晰度略遜於ERCP,有待於技術上的改進和提高。對肝內膽管結石有較大診斷價值,但價格較貴,不易普及。總之,B超、ERCP、膽道鏡等方法診斷價值較大,簡便易行,是診斷肝內膽管結石的首選方法。尤其是ERCP和膽道鏡,對肝內膽管結石診斷的準確性高於B超。在B超檢查發現肝內膽管結石後,應常規進行上述方法的檢查,可排除B超的誤診,也可在膽道鏡直視下取出結石。
輔助檢查
膽道測壓 通過膽道測壓可以瞭解膽汁通過膽道排洩是否正常。對於某一分支肝內膽管結石,膽道測壓的臨床意義不大。但對左右肝管接近肝門部位的結石伴膽管狹窄,可發現膽汁排洩不良,在病變上方引起膽管擴張、膽汁瀦留,膽道壓力增高。現在已有電子膽道測壓儀精確的測量膽管內的壓力,應根據病情選擇使用。
病理
肝內膽管結石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膽道梗阻和感染;由於肝膽管系統與肝臟實質細胞的直接關係,重症肝膽管炎常伴有嚴重的肝細胞損害,甚至導致大片的肝細胞壞死,成為了良性膽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內膽管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急性期併發症和慢性期併發症。
(一)急性期併發症
肝內膽管結石病的急性期併發症主要是膽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膽管炎、膽源性肝膿腫及伴隨的感染性併發症。感染的誘因與結石的梗阻和膽道的炎性狹狹窄有關。急性期併發症不僅死亡率高,而且嚴重影響手術效果。
(二)慢性期併發症
肝內膽管結石病的慢性期併發症包括全身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慢性膽管炎和膽源性肝膿腫,多發性肝膽管狹窄,肝葉纖維化萎縮,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肝功能失代償,以及與長期膽道感染和膽汁滯留有關的遲發性肝膽管癌。肝內膽管結石病的慢性期併發症既增加了手術的困難,也影響手術效果。
治療
如今,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手術與溶石、溶石與排石相結合的方法在臨床上被廣泛採用,使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不僅更具有針對性和準確性,同時還更加安全、有效。與單純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的治療相比,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的確存在著許多難題,如結石無法徹底取淨、肝內膽管狹窄易使膽汁引流不暢、結石重新形成等。目前,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主要採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目的是儘量取淨結石,解除膽道梗阻和狹窄,消除肝內感染性的病灶,從而使膽汁的排出暢通。手術的方法主要有:①高位膽管切開取石;②膽腸內引流;③消除肝內感染性病灶等。
2、中醫治療:在手術和其它綜合治療的同時,患者可配合針灸和服用消炎利膽類中藥,以控制炎症,促進結石的排出。
3、殘石的處理:一旦患者在術後經T管造影被發現有膽道殘留結石時,可在竇道形成後拔除T管,經竇道插入纖維膽道鏡,在直視下用取石鉗、網籃等取石。如結石過大可採用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或其它方法將殘石碎裂成小塊後再取出。
一般情況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多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這種靜止狀態不會一成不變的。當遇到寒冷、勞累過度或飲食不當等不良刺激時,患者肝內膽管中的結石就有可能由“靜”變“動”,從而出現相應的症狀。因此,患者應配合醫生進行長期的觀察和防治,不管有無症狀,也不管結石的數目多少、體積大小以及是否引起肝臟的病變。有條件的患者還應定期做肝、膽B超檢查和肝功能的生化檢查,這樣可隨時瞭解結石的位置、性質以及肝功能是否出現了繼發性病變。
4、治療進展
中藥排石療法 中藥排石療法適用於較小的結石或泥沙狀結石的排出,而且主要用於膽總管結石的治療。由於肝內膽管結石多伴有肝內膽管狹窄,因此療效較差。但對接近肝門部肝內膽管的結石,尤其是小結石或泥沙狀結石,排石效果較理想。中成藥“排石顆粒”、“排石沖劑”,也可用於肝內膽管結石排石治療。
溶石療法 膽固醇結石的溶石療法 甲基叔丁醚(MTBE)體外溶石試驗,溶解膽固醇結石的能力是辛酸甘油酯的50倍。國外已有臨床試驗報告。辛酸甘油酯的溶石週期為10~14天,而MTBE僅需4~4.5h,MTBE對機體的毒性還是比較大,現正在研究改進型。
膽紅素結石的治療 國內研製的桔皮1號、2號可用於膽紅素結石的治療,效果好。
灌注溶石劑的途徑 以往對肝內膽管結石的溶石治療依靠“T”形管進行灌注。此法方便、易行。現在可以在PTCD(經皮經肝膽管穿刺)竇道插管的條件下灌注溶石劑,也可經十二指腸鏡逆行插入鼻-膽導管,經鼻-膽導管注入溶石劑進行治療。
術前、術中、術後膽道鏡的應用 術前經PTC(經皮經肝膽道穿刺)建立竇道,每週更換擴張管,當竇道擴張到5~6mm時,經竇道送入膽道鏡。術中可切開膽總管送入嚴密消毒的膽道鏡;術後經“T”形引流管形成的竇道送入膽道鏡。不論術前、術中、術後膽道鏡均可行取石治療。
Burhenne等設計了取石鉗、取石網,在X線下取出肝內膽管結石,成功率90%。由於取石術仍然是非直視下的手術,帶有盲目性,因此未被普遍接受。而膽道鏡下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是直視下的手術,便於發現結石及併發的膽內膽管狹窄,配合網籃取石,成功率較高。當發現膽內膽管狹窄時,不能直接看到結石,但從狹窄口有云絮狀物漂流出來,此稱“雲霧徵”,說明狹窄口後面可能有結石。可用網籃取石,或碎石後取石。碎石方法較多,有激光碎石、液電碎石、氣彈碎石、超聲波碎石等。以氣彈碎石效果較好,且不損傷膽道壁。但氣壓彈導碎石儀的碎石杆是金屬製硬杆,過度彎曲會導致碎石效果下降。以液電碎石應用最普遍,效果也不錯,但如使用不當會導致膽道壁損傷。肝內膽管結石粉碎後可通過狹窄口取出結石。另外激光碎石會造成膽道壁熱損,超聲碎石會造成膽道及周圍組織的損傷。
據報道:氣道碎石儀有德國WOLF、瑞士LITHC-LAST生產的。由空氣壓縮泵、氣壓脈衝釋放系統、手柄和探針三部分組成。在膽道鏡直視下,發現結石後,沿膽道鏡器械孔插入氣壓彈道碎石機的探針,插至膽道鏡前10mm,對準結石中央,按壓手柄開關,撞擊探針,使探針往返運動而擊碎結石。每次碎石1~3s,1~3次結石即可粉碎。然後用取石網取出碎石或沖洗出結石。對肝內二級以上膽管的結石,由於膽管位置深,行程曲折,探針過度彎曲後會使撞擊的能量消耗,效果不理想。
膽道子母鏡的應用 母鏡的基本結構、性能同普通的十二指腸鏡。按ERCP操作要領,把母鏡置於十二指腸乳頭部位,做高頻電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把乳頭開口切大到1.0cm。從活檢管道插入子鏡,把子鏡送入肝內膽管,尋找 肝內膽管結石,用取石網將結石取出,或將結石粉碎後取出。
外科手術取石
膽腸吻合術 最常用的方式是空腸-膽管Roux-Y吻合。手術時顯露二、三級肝內膽管,取清結石,解除膽管狹窄,作擴大的吻合口。吻合口儘量向左或右肝延伸。
肝葉切除 結石位於一側肝葉,不易清除,可做肝葉切除術。
皮下盲襻建立 盲襻的建立不僅起引流作用,還可避免再次手術。使再次手術機會減少。
肝內膽管結石的復發問題
肝內膽管結石病人採取外科手術,或膽道鏡等方式取石後,又復發肝內膽管結石,可能在肝內膽管不同分支復發。這是肝內膽管結石治療中的難題。復發的原因與肝內膽管結石的成因相同,主要與繼發的細菌感染及膽汁滯留有關。大腸桿菌、梭狀芽孢桿菌、擬桿菌等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把結合膽紅素水解成遊離膽紅素,而後者不溶於水,與膽汁中鈣離子結合形成膽紅素鈣,致結石復發。另外,部分患者,再次發生肝膽管狹窄,而致結石復發。以左肝管多見。總之,肝內膽管結石形成和復發的原因,還需要深入研究。
飲食保健
肝膽都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分泌和濃縮後的膽汁是消化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攝入的脂肪靠膽汁乳化、分解後才能被消化和利用。患肝內膽管結石後,受損的肝功能、梗阻的膽道均可影響患者體內膽汁的分泌、排洩和濃縮,使膽汁的成分和數量出現異常,若此時仍不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必然會加快膽管內結石的形成或增大。所以,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食譜應遵循高糖、高蛋白、高纖維素、低脂肪的原則,多吃魚類、雞蛋、瘦肉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限制澱粉類主食(大米、面等)的攝入。必要時患者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具有利膽祛溼作用的中成藥,以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和膽汁的分泌,促進肝內膽管中小結石和泥沙樣結石的排出,減少新結石形成的機會。患肝內膽管結石的人應戒菸限酒,避免暴飲暴食或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飲食不當往往是導致患者發病的直接原因。此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防治該病的有效措施。
1、儘量減少脂肪、特別是動物脂肪的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儘可能地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
2、有相當一部分膽囊炎和膽石症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過高和代謝障礙確有關,因此要限制魚子、各種蛋類的蛋黃及各種食肉動物的肝、腎、心、腦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烹調食品以蒸、煮、燉、燴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燒、烤、燻、醃製食品。
4、增加魚、瘦肉、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優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量,以保證熱量供應,從而促進肝糖元的形成,保護肝臟。
5、多吃西紅柿、玉米、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膽囊上皮細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細胞脫落構成結石核心,從而誘發結石,或使結石增大、增多。
6、若條件許可,平時可多飲新鮮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蘿蔔汁等,並增加飲水、吃飯的次數和數量,以增加膽汁的分泌與排洩,減輕炎症反應和膽汁淤積。
7、少吃大頭菜、芹菜等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以免因難以消化而增加胃腸蠕動,從而引發膽絞痛。
8、戒菸酒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濃烈調味品,如芥末油等,以免刺激胃腸道,誘發或加重病情。
9、宜進清淡、易消化、少渣、溫度適宜、無刺激性、低脂肪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切不可圖一時痛快而“放開手腳”,大吃大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誘發膽道出血而危及生命。
肝內膽管結石
發布於 2023-01-29 09:02
肝內膽管結石相關文章
1:一日三餐要有規律的進食,如果長時間空腹,膽汁就會在膽囊內濃縮,其中膽固醇和卵磷脂很容易形成大“泡”,使膽汁黏稠度增加而形成膽泥。若有規律地進食,則能使黏稠的膽汁有規律地排空,不致淤滯停留,可有效地防止結石的形成。
2:合理配置日常飲食,少吃高膽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每天必須吃這6類食物,穀類、豆類、肉類、蔬菜水果、油脂和糖,並且每類食物要做到經常變換品種,這樣才可以讓身體吸收到各種營養。
3:
發布於 2024-01-21 07:52
0評論
(1)B超檢查為無創性檢查,方便易行,是肝內膽管結石診斷的首選方法。一般在結石遠端的膽管有擴張才能作出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因肝內管道系統的鈣化也具有結石樣的影像表現。
(2)CTMRCP檢查因肝內膽管結石主要是含膽紅素鈣的色素性結石,鈣的含量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顯示出來。CT還能顯示出肝門的位置、膽管擴張及肝臟肥大、萎縮的變化,系統地觀察各個層面,可以瞭解結石在肝內膽管分佈的情況。膽管系統
發布於 2024-01-21 07:46
0評論
1根據症狀和對脂肪的耐受程度,不應過多攝人脂肪,並主張用植物油烹調。
2在滿足患者需要的基礎上,總熱能不能過高。肥胖和超重患者應減體重,使之降到理想體重。熱能按低熱能飲食原則供給。
3限制膽固醇的攝入。膽固醇攝入每日應少於300毫克,限制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內臟以及魚子、蛋黃等。可以選用魚肉、瘦肉、蛋清等。
4蛋白質應按正常需要量或偏低,以每日供給蛋白質50克~70克為宜,但要選擇含脂
發布於 2024-01-21 08:06
0評論
肝內膽管結石病根據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臨床表現可以是多方面的,從早期的無明顯臨床症狀的侷限於肝內膽管某段肝管內的結石,至後期遍及肝內外膽管系統甚至併發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肝膿腫等的晚期病例,故臨床表現十分複雜:
1.上腹部疼痛,可能為典型膽絞痛或持續性脹痛,有的患者疼痛不明顯,而寒戰發熱非常明顯,週期發作;
2.可有長期的膽道病史、或伴有寒戰發熱、黃疸的急性膽管炎史;
3.患側肝區及下胸部有經
發布於 2024-01-21 07:39
0評論
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各種治療方法其結果尚不完全滿意,關鍵問題是殘餘結石率高,再手術率高,肝功能損害致肝功能衰竭。根據不同病情選擇不同方法:1)周圍型肝內膽管結石,無明顯症狀的,不需手術處理。2)肝左葉膽管結石,肝外不擴張也無結石,宜施行肝左葉切除術;3)如果合併膽總管結石,切開膽總管取石;4)合併肝門部膽管狹窄的,應切開狹窄環,解除狹窄,取出結石,行肝門膽管空場吻合術,同時切除膽囊;5
發布於 2023-01-15 03:11
0評論
1、定期門診複查肝功能、B超及一些特殊指標。
2、注意休息,不做重體力勞動。
3、合理飲食,多進食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食物,忌菸酒及刺激性食物。
4、帶“T”管的患者應妥善固定,防止滑脫、扭曲。每天觀察並記錄引流袋中的膽汁顏色。如在術後不久膽汁突然減少甚至完全沒有膽汁流出,則可能有引流管受壓、堵塞或部分滑出。若“T”管引流的膽汁量突然增加,應疑有膽道下端堵塞的可能。患者避免盆浴,淋浴時注意保護好留
發布於 2024-01-21 07:59
0評論
對於肝內膽管結石嚴重嗎這個問題你需要引起重視,關於你請問的肝內膽管結石嚴重嗎這個問題我來為你解答如下:肝內膽管結石挺嚴重的,要抓緊時間來治療才行。肝內膽管結石是膽管結石的一種類型,是指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各分枝膽管內的結石。它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肝外膽管結石並存。一般為膽紅素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常合併肝外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不僅是常見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嚴重併發症,是良性膽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
發布於 2024-06-24 15:40
0評論
1、B超診斷。B超是肝內膽管結石診斷的首選方法,一般估計診斷準確率為50%-70%。肝內膽管結石的超聲圖象變化較多,一般要求在結石遠端的膽管有擴張才能作出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因肝內管道系統的鈣化也具有結石樣的影像表現。
2、CT診斷。因肝內膽管結石主要是含膽紅素鈣的色素性結石,鈣的含量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顯示出來,CT的診斷符合率為50%-60%。CT還能顯示出肝門的位置、膽管擴張及肝臟肥
發布於 2024-08-11 17:37
0評論
飲食因素(15%):
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物葡萄糖二酸1-4內酯的含量減少,有利於β-葡萄糖醛酸酶使結合膽紅素水解為遊離膽紅素,不溶於水,容易發生沉澱,是形成結石的基礎。飲食結構與肝膽管結石的形成有關,這在發展中國家肝膽管結石發病率較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膽道感染(25%):
普遍認為膽道感染,特別是大腸埃希桿菌感染,產生細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結合膽紅素水解為遊
發布於 2024-08-11 17:10
0評論
一旦患者在術後經T管造影被發現有膽道殘留結石時,可在竇道形成後拔除T管,經竇道插入纖維膽道鏡,在直視下用取石鉗、網籃等取石。如結石過大可採用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或其它方法將殘石碎裂成小塊後再取出。
一般情況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多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這種靜止狀態不會一成不變的。當遇到寒冷、勞累過度或飲食不當等不良刺激時,患者肝內膽管中的結石就有可能由“靜”變“動”,從而出現相應的症狀。因此,患者應
發布於 2024-08-11 17: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