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與調護
1.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吃生冷不潔食物,飯前便後洗手,勤換洗衣物,勤剪指甲,做好食具、玩具的清潔工作。
2.飲食的護理:母乳餵養的患兒在腹瀉期間切勿輕易斷奶。母親飲食宜清淡,餵奶前擦拭乳頭,在餵奶時儘量讓患兒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後部分含脂肪較多的母乳。人工餵養的患兒應減少奶量或降低奶粉的濃度,改用發酵奶、豆漿、米湯等。奶瓶每次用後都要洗淨並煮沸消毒,衝調奶粉前一定要洗手。6 個月以下的腹瀉患兒暫停添加輔食, 6個月以上的患兒繼續維持已習慣的輔食,給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注意食物新鮮、清潔,少量多餐,待腹瀉好轉後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可在大便正常1周後,開始添加輔食。
3.注意衣著: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腹部注意保暖,避免過熱或受涼,護理臀部時不要時間過長,以免患兒著涼。
4.皮膚護理:由於嬰幼兒皮膚嬌嫩,且患兒的大便呈酸性,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性,輕者臀部皮膚髮紅,重者表皮破潰、糜爛,患兒常因疼痛而哭鬧。因此在患兒每次大便後要立即用溫水洗浴,儘量保持肛周乾燥。勤換尿布,以預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尿布疹和臀部感染。
5.防止交叉感染:由傳染性病菌引起的腹瀉,要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間少與或不與其他健康兒接觸,被排洩物汙染的衣物要及時換洗、消毒,以免引起交叉和重複感染。
6.注意觀察病情:患兒大便的性狀、次數、量、顏色,家長做好動態觀察,病情一旦有變化,如患兒尿量減少、紅臀等及時告知醫生,讓患兒第一時間得到治療。
7.保持空氣新鮮:室內每天通風2次,保持室內良好的空氣流通,可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