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5 08:45

  兒童尚未受到社會文化的浸染,作為自然的、純粹的人,相似度更高,每個兒童身上都包含著所有兒童的特徵和心理需求――正因此,我們才相信教育的力量。
  我們現在在養育上,做了太多反自然的事。這些事的不良後果有的能很快看到,容易終止;有的則十分隱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
  談談說話:
  別讓訓練替代了自然發育

  初學說話的孩子一般都口齒不清楚,尤其發不了舌尖音,比如把“河流”說成“河牛”,這非常正常。家長不在意,孩子長大慢慢就好了。這猶如剛學走路總是跌跌撞撞的,無須對孩子進行任何訓練,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走穩當了。如果家長把這種正常現象看作是不正常,著急去訓練孩子,很有可能會阻礙孩子的語言發育。
  有位家長為了讓剛剛一歲半的孩子口齒清楚,天天用小飯勺調整孩子的舌頭,訓練孩子發音,本來已經會說話的孩子突然不再開口說話。孩子的異常表現把她嚇壞了,以為孩子突然得了“自閉症”,幸虧孩子奶奶憑感覺斷定是小飯勺惹的禍,及時阻止了她的訓練,不讓她在說話上再和孩子糾纏,過了近一年,孩子才又慢慢恢復說話。
  我的女兒圓圓3歲時,一位孩子已上中學的同事聽到她不會發舌尖音,比如把“六十六”說成“拗希拗”,顯得很吃驚,鄭重其事地建議我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口腔構造有問題。作為母親我瞭解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喜歡圓圓那種發音的樣子,感覺非常可愛,所以對同事的建議一笑了之。不記得圓圓甚麼時間不再把“六”說成“拗”,就像我不記得她哪天從一個胖嘟嘟的幼兒長成四肢修長的少女一樣。
  當人們對童年越來越生疏時,兒童的正常表現就紛紛被看作“問題”,各種“訓練”便應運而生了:感統訓練、哭聲免疫訓練、排便訓練、爬行訓練、注意力訓練、抓握訓練……家長的整體文化水平越來越高,養育兒童卻越來越不自然,越來越粗野無知。有多少人在對孩子以愛的名義進行控制,以反自然的手段,擾亂孩子的正常發育,甚至逼孩子退行。
  談談競爭:
  別辜負了大自然的精心安排

  一直以來,我們的習慣是崇尚競爭,而且很多人認為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實際上這違背了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
  童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年齡段,有自己獨特的任務。小孩成長為一個成年人的正常過程,是一個由“小動物”向“人”進化的歷程,即“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歷史。初生嬰兒和一頭剛出生的小牛犢一樣無知,體力上比小牛犢更柔弱,從童年走向成年的時間也比小牛要長得多。這正是大自然為每一種有巨大潛能的生命,留出的足夠積蓄能量的時間。孩子的成長也需要較為漫長的歲月及嚴格的、不可逾越的順序。
  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務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如果從小就急於讓孩子去競爭,培養他所謂的競爭意識,其實是在分散孩子內部自我成長的積累,競爭帶來的焦慮感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面對一個弱小而又有無限潛力的孩子,我們應該遵循大自然的安排,讓他在寬鬆的環境裡完成自己內部的積累和成長。如果非要培養點兒甚麼的話,不如培養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談談規矩:
  也許愛的本能和信任更重要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時光,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純美的原生態世界,具有謎一樣的潛能和無數的發展可能,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開發這種潛能,並努力保護個人的幸福感,這要求家庭生活必須減少過多的約束。
  一個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觸的世界不能讓他輕鬆自在,而是小心謹慎,就是被拋入一場能量消耗戰中。天性要他擴展自我,探究世界,環境又處處約束和限制,這會令孩子疲於招架,不知所措,成長正能量被無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擾亂。
  有位學歷不低的媽媽,對孩子一向“高標準,嚴要求”。比如2歲後儘量不抱孩子,不慣孩子的嬌氣;換下的內衣褲必須當天洗乾淨,絕不可以拖到第二天……這個孩子5歲的時候,智力出色,確實養成了很多“好習慣”,但也表現出越來越嚴重的偏執,幾乎不接納任何稍有變化或常識裡沒有的事。這位媽媽自身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都不低,也非常重視教育,但偏偏就是抑制了體內的原始本能。面對孩子時,感覺遲鈍,既缺少母愛的直覺,又缺少文明進化後的體貼和修養,生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把“立規矩”當作教育,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中。其實有的時候,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就是傾聽自己內心愛的本能。
  教育還是一種用最天然的心去體會另一個天然的人的能量,要相信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孩子的自發選擇會是善的。對人性的不信任,常常是“立規矩”的根本,目的是把孩子“整服”。如果我們能夠自然地信任孩子,給他更多的“精神溺愛”,那麼他會成長得更強大,也能學會更多的人生智慧。
  自然是我們永恆的老師,她讓我們變得單純,緩解著我們的焦慮。在教育上更是如此,當你在任何一個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刻,想想自然告訴了我們甚麼,答案也許就出來了。

兒童發展,反自然必須是有問題的相關文章
過敏性疾病的發展有其自然進程,即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先後出現特徵性的變態反應臨床表現,並持續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某些症狀可能占主導地位,而其他的減輕或完全消失,通常兒童特異性皮炎(溼疹)和食物過敏是首發症狀,逐漸發展為變應性鼻炎,最終導致哮喘。?特異性皮炎(溼疹)、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常見的疾病,尤其在西方國家,近幾十年來發病率在不斷上升。溼疹是一種慢性反覆感染性皮膚病,伴有皮膚瘙癢、苔蘚化及瘢痕
發布於 2022-10-21 12:14
0評論
1、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為兒童發展心理學圖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學低年級兒童由於其高級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備,其有意注意的選擇性和穩定性都較差,他們還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穎、奇特、突發的無關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所以新生入學之初,首要的一個教學任務就是注
發布於 2023-05-06 12:24
0評論
肝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我國是肝癌的高發地區,近年發病率呈緩慢上升趨勢,病死率也隨之上升,每年死於晚期肝癌的患者約20萬人。其發病率之高也與我國肝炎患者居多有關,85%的肝癌病人是由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癌起病常隱匿,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檢查偶然發現肝癌。此時患者既無症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的體徵,此期稱之為亞臨床期。肝癌一旦出現症狀,而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
發布於 2023-03-11 07:51
0評論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其中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於,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並“很能幹”的“現實”。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自以為別人能幹的事情自己也能幹,並大膽去做;自以為能幹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堅持退回原狀
發布於 2022-10-05 07:40
0評論
兒童繪本發展趨勢就兒童繪本的發展趨勢而言,可以看出有以下幾個方面:貼近兒童心理、按照年齡段細分的兒童繪本將越來越多。兒童繪本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圖畫即能闡述故事。好的兒童繪本,能活生生地再現孩童的生活和情感,刻畫孩子純真質樸的心靈,對孩子的心靈和成長、對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閱讀能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誰能開發出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繪本圖書,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現在出版社意識到這個問題,兒
發布於 2023-08-21 08:57
0評論
性格上的變化。有些孩子出現問題,我們家長會發現這個孩子平時挺開朗,挺活潑的,愛玩愛鬧的,突然怎麼變得有點發悶了,不愛動了,內向了,膽怯了。以前這個孩子無憂無慮了,甚麼事都不操心,變得心事重重的,變得敏感的,多疑了。以前這個孩子挺溫和的,變得動不動就發脾氣,以前對人挺寬容,挺友愛的,變得愛計較了,甚至嫉妒別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現有些報復的心理。這是屬於性格上的變化。行為上的變化。孩子有些外顯行為上的
發布於 2023-05-06 12:31
0評論
概述 兒童習慣性嘔吐,一般是因為孩子的神經調節功能還不成熟,胃出口容易緊張,從而引起幽門痙攣,產生嘔吐,不過,這種情況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有所改善。此外,其實引發的原因有很多,建議爸爸媽媽們不要緊張,可以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排除細菌感染的情況,也查看一下是不是其他的疾病引起。那麼,應該怎麼辦呢,下面詳細說明。 步驟/方法: 1、 首先,建議帶著孩子到正規一點的大醫院,做一個比較詳細的徹底的檢
發布於 2023-07-09 04:44
0評論
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認為,兒童平板電腦最大的價值是專門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認識世界、學習知識、開創自我的方式。兒童平板電腦產品從玩伴”需求催生而來,後天”又被賦予了教育的價值,跨界玩具+教育”,從使用形態上來看是此前的電子玩具、掌上游戲機或點讀機等產品的升級產品。 Pad教育通過視、聽、觸等多感覺通道,運用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繪聲繪色的情景對話,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輕鬆愉悅的前景音樂,寓教
發布於 2023-11-13 16:49
0評論
一、性格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二、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三、孤獨無靠
發布於 2023-05-15 02:08
0評論
生活問題,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否則如果有一點辦法,他們都會想法設法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有時因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掙到的錢還不能及時拿
發布於 2023-05-15 02:2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