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鬱障礙是指首次發病於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的臨床相的一種精神障礙。臨床特徵以情緒低落,焦慮,遲滯和繁多的軀體不適症狀為主。精神障礙不能歸因於軀體疾病或腦器質疾病性病變。臨床所見抑鬱心境長期存在,但往往不如青壯年患者典型,大部分病人常有無精打采,鬱鬱寡歡,興趣下降,孤獨感,自覺悲觀和絕望。常用“沒精神”,“心裡難受”等表達抑鬱的體驗。病人大多病程較長,具有緩解和復發傾向,部分患者預後欠佳。
精神科有學者認為老年期首次發病的抑鬱障礙是原發腦退行性病變的早期臨床表現。當然也有生化代謝異常,病前人格基礎,神經內分泌改變,心理社會因素等病因及發病基礎。調查顯示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隨著精神病學科的發展,許多學者以長期臨床觀察為基礎,結合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研究,發現老年期與青壯年期發病的單相抑鬱基礎障礙存在眾多不同之處,認為老年期抑鬱障礙可能是情感障礙的一個亞型。隨著人們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患有抑鬱障礙的絕對人數和比例有相應增長,抑鬱障礙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
老年病人的藥物治療問題是棘手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老年人胃腸道p h和血流量下降使藥物吸收增加。因老年人脂肪含量較高,藥物在體內發佈廣泛,加之肝腎功能的減退使藥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長,排洩能力亦有下降。機體的衰老,神經系統對藥物變的更加敏感,等等因素,若用相同劑量的抗抑鬱藥物治療,老年病人的效應要高於青壯年,同樣不良反應也會明顯增加,故應在臨床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