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依靠前庭、視覺和本體三大感覺系統來維持平衡,而前庭系統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患有前庭疾病的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眩暈。眩暈與頭暈不同,它是自身與周圍物體空間位置關係發生改變的錯覺,分為旋轉性眩暈和身體傾斜感。旋轉性眩暈表現為睜眼時周圍物體旋轉,閉眼時自身旋轉,它提示半規管或其中樞投射異常。而身體傾斜感多為傾倒、漂浮感,提示內耳的位覺砂病變。當雙側前庭傳入信息不一致時,患者主觀上就會感覺到眩暈,客觀上表現為平衡障礙。按病變部位,眩暈主要分為前庭性眩暈和非前庭性眩暈,前者又分為外周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
1、外周性眩暈是指病變位於外周前庭系統時引起的眩暈,它包括以下特點:
⑴多數為旋轉性眩暈。
⑵眩暈發作時間短(數分鐘~數小時~數日)。
⑶前庭協調現象:與眩暈程度一致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如噁心、嘔吐、出冷汗;平衡障礙程度與眩暈一致。
⑷眼震短暫、細速、多為水平旋轉性。
⑸常伴耳聾、耳鳴。
常見的周圍性眩暈: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突發性耳聾、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內耳缺血、迷路炎、其他周圍性眩暈:藥物性(藥物史+耳聾+眩暈)、Hunt綜合徵(耳帶狀皰疹+眩暈+面癱)、耳硬化(傳導性耳聾,鼓膜正常)、自身免疫性內耳病(波動性眩暈,激素有效)。
2、中樞性眩暈指病變位於中樞前庭系統時引起的眩暈,它包括以下特點:
⑴以平衡障礙為主,眩暈較輕。
⑵持續時間長(數十日~數月)。
⑶前庭不協調現象:眩暈程度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程度不一致,平衡障礙程度與眩暈不一致。
⑷眼震持續存在、粗大、垂直、斜動、分離。
⑸常伴眼黑、冒金花等腦幹缺血現象,或伴頭痛。
常見的中樞性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他中樞性眩暈:癲癇(伴腦電圖異常)、小腦病變(共濟失調)、多發性硬化(多顱神經變性)、腦梗塞。
3、非前庭性眩暈:包括頸性眩暈(扭頸時發作,椎動脈狹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神經症)、眼性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