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應激事件是指對一般人來說都是相當危險或十分嚴重的事情,如親人死亡、考試失敗、家人分離、遭受挫折、意外打擊、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盜、失火、天災人禍、戰爭情境等皆為激性事件。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出現在每個人面前,會引起人們的應激反應,即引起人們心理和軀體上的一系列反應,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輕者表現為情緒緊張、感覺過敏、驚謊失措、疲勞無力等;重者為抑鬱、恐懼、焦慮、木僵、遺忘,以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多汗、厭食、噁心、尿急、顫抖等);更重者出現肢體麻痺、失明,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
(2)適應不良反應: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時間較長。其作用的性質和強度因人而異。在同樣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適應,有的人慢慢適應,有的人根本不能適應,造成適應不良。適應不良,不同人表現也有差異,有人以情緒障礙為主,表現為抑鬱、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有的人以行為障礙為主,導致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
二、輕度心理疾病
神經症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是由大腦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異常。其特徵為持久的心理衝突,主要表現為心理活動能力減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緒失調,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焦急、抑鬱等,睡眠障礙,如失眠、惡夢、早醒等;有疑病性強迫觀念,有各種明顯地軀體不適應感,有慢性疼痛,急性頭疼,腰痛,但檢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神經症包括六種的病症:
1、神經衰弱:表現為興奮性增高症狀,疲勞過程加速症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2、焦慮症:以焦慮情緒為主,並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症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痺等多種不同反應。
4、強迫性神經症: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5、恐怖症: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
①社交恐怖
②曠野恐怖
③動物恐怖
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6、抑鬱性神經症: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鬱,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缺乏食慾,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後發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鬱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稱為心身障礙,是指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發病時既有軀體的異常,也有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並心律不齊、腸潰並氣管哮喘、甲亢、糖尿並月經失調、陽痿、神經性皮炎、類風溫性關節炎等。
四、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疾病
這類疾病又有三種不同類型:
1、大腦機能發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後、智力遲滯等。
2、大腦器質性病變時出現的心理疾玻腦震盪、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智力障礙,遺忘症、人格異常等表現。
3、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生的心理異常。
五、嚴重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並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躁狂抑鬱症是以原發性情感情緒障礙為臨床表現,躁狂發作期言語明顯增多,聯想加快,觀念飄忽,注意不集中,情緒極端高漲,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評價過高,行為輕率;抑鬱發作期言語明顯減少,感知遲鈍,聯想困難,思維遲緩,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輕生念頭。
主要誘因
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佔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三、對網絡的依賴心理
網絡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升官、買房後易得抑鬱症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
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鉅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裡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