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6 10:37

  李先生今年53歲,是一家國企職工,平時應酬多,生活不規律,吸菸幾十年了。平時身體還算硬朗,但一天在繁忙的工作中突發心前區悶痛難忍,伴大汗淋漓。同事將他及時送到醫院,診斷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醫院及時搶救並開通了梗塞的血管放了心臟支架。一週後,李先生順利出院。
  但這次死裡逃生的經歷,讓李先生心有餘悸,出院後患了“運動恐懼症”。他想自己是心肌梗死的病人,雖然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但畢竟心臟已經梗塞過了,受傷的心臟能經受得住運動的考驗嗎?於是李先生出院後過得相當的小心,服藥規律,還特意辦理了大病提前退休,平時在家臥床休息,靜養為主。一個月後,李先生常常感到胸悶,心前區刺痛感,對身體上的任何不適焦慮不已,並出現食慾減退,全身乏力,動則氣促的表現。為此來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我的專家門診就診。查心電圖、心臟彩超及血清學檢查心功能都在正常範圍,不考慮血管再梗及心力衰竭導致的症狀。以我多年從事心臟重症監護工作及對大量心肌梗死患者長期隨訪的經驗,其實像李先生這樣的病人在我的專家門診上非常常見,很多病人對心肌梗死後如何運動的理解存在誤區。
  那麼心肌梗塞後可以運動嗎?多大的運動量是適合的呢?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2013年美國ACC/AHA聯合NHLBI組織專家組,根據近年來的多項臨床證據,制定了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南,目的在於評估心血管事件風險,調整生活方式,控制血脂和肥胖等,體育鍛煉成為預防冠心病及心梗後再梗塞及心臟不良事件的重要環節。大量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以減少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得益於其對血脂、脂蛋白、血壓和血糖控制的獲益。大型觀測機構的研究數據顯示,較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可降低許多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的發生率和延長壽命。並且體力活動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負相關。最近一項分析估計,積極體力活動可使冠心病發生率降低6%,平均壽命增加0.68歲。其機制是體力活動可以通過調節血脂和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研究發現體力活動可降低冠心病發生,其作用機制約有27%與它的降壓作用有關,19%與其降低傳統血脂水平有關,16%與它降低新型血脂水平有關。在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冠心病患者有氧運動建議是每週3到4次,平均每次持續40分鐘,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體力活動。研究發現約消耗12個代謝當量的運動量才能影響血脂和血壓水平,對健康形成有利的影響,即需要至少每週150分鐘(2小時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如快步走等,更多的運動量會帶來更多的獲益。
  但對於心肌梗死後的患者是否應該達到這個運動量呢?研究表明,心梗後的患者適量的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同樣可以促進心臟的康復,使心梗患者發生再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下降28%。同時,運動還有助於情緒調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心肌梗死患者,抑鬱和焦慮情緒明顯減少,這有助於改善患者由於情緒因素導致的非特異性症狀,比如心前區刺痛感、胸部煩悶不適等。但對於心梗後患者的運動鍛鍊應掌握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過量過早的運動可能會誘發心力衰竭的發生。適度合理、循序漸進地運動,可增加心血管儲備能力,減少心肌耗氧量,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形成,增加心肌毛細血管密度。運動後機體兒茶酚胺水平降低,室顫閾值升高,降低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險。運動量以不引起氣喘、心悸、頭暈等為指標。如果運動後脈搏大於休息時20次/min,收縮壓降低大於15mmHg,運動應減量,如果脈搏增加不大,運動量可適當增加。適合心梗患者的一些有氧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 如無嚴重併發症的心梗患者運動後無不良反應,心梗1-3個月後推薦逐漸達到上述ACC/AHA指南所要求的運動量。
  李先生在我門診隨訪多次後,我對他的運動鍛鍊做了詳細的指導,建議他適度活動,放鬆心情,老李聽從了建議,學習了太極拳,並堅持每天早晨去公園裡散步,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增加,3個月後,李先生的種種不適症狀完全消失。

心梗後,受傷的心臟需要靜養嗎?相關文章
概述 心絞痛和心梗是兩種不同的心臟疾病,心絞痛的發病通常是急性的,伴隨心臟部位的劇烈疼痛,同時還會出現心臟痙攣,心跳頻率失調等反應,心絞痛可以適當的通過藥物實現控制,並且獲得基本的康復,但是心梗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臟疾病,還會伴隨患者出現心臟和腦部的停滯供血,對健康的損害是非常大的,需要患者加強注意防範,有生命危險。 步驟/方法: 1、 心絞痛和心梗疾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疾病,因此嚴重程度也就不
發布於 2024-05-05 19:11
0評論
心梗是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的一種急性的、嚴重的、有生命危險的醫學緊急狀態,對人體危害巨大,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發生破裂形成血栓,堵塞了冠狀動脈,致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應而發生壞死的病症。一提到心梗,大家可能就會想到這樣的畫面――患者手捂胸部疼痛難忍、虛弱出汗、眩暈、嘔吐,甚至喪失知覺,這些都是典型的心梗症狀,但據臨床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心梗發生時沒有任何症狀而耽誤治療,甚至導致死亡。因此
發布於 2023-01-11 01:26
0評論
患者:患者男,54歲,第二次心梗。主因“間斷性心前區憋痛3年,加重5天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年前活動中出現胸痛、向後背放射痛,伴頭暈、眼花、乾咳,就診診斷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行保守治療,緩解後出院。2012年1月22日下午,上班途中自覺胸悶、氣短,不伴噁心、嘔吐,服用速效救心丸後20分鐘緩解;1月26日再次出現此類症狀,服救心丸不能緩解,遂入院治療。本次入院時,肌鈣蛋白21.4/L,
發布於 2022-10-08 05:08
0評論
胸痛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徵,但老年患者這一症狀並不突出,無胸痛發生率隨增齡而升高。因為,無胸痛是老年人特別是高齡患者的重要特徵之一。無痛多見於老年糖尿病、吸菸、腦循環障礙、心臟併發症(心衰、休克、嚴重心律失常)及右冠狀動脈阻塞等患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雖無胸痛,但可有其他部位疼痛(腹痛、牙痛、肩痛等)或其他症狀(胸悶、憋氣、噁心、嘔吐、休克等)。老年人如出現上述症狀應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發布於 2023-01-25 17:52
0評論
概述 通常導致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一般來說心梗發病的時間快,而且死亡率很高,是一種嚴重危害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時醫治的話,就會使人死亡。現在社會的社會壓力比較大,許多工作人群經常的熬夜、緊張,還會吸菸酗酒等,就大大提高了心梗的病發,而且許多人群都是突然就發病了,防不勝防,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哪些原因會突然導致心梗。 步驟/方法: 1、 首先,過勞、情緒激動可誘發。絕
發布於 2024-05-11 06:47
0評論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已經成為心血管死亡的頭號殺手。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為45~55/10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中年患者(40-50歲左右)發病率逐年升高,發生本病後,急性期死亡比例達到30%以上。心梗患者的飲食也需要多加註意,那麼平時他們的飲食應該遵循甚麼樣的原則呢? 總的原則:少量多餐,減輕心臟負擔,容易消化,保證大便通暢。 心梗後1~2天內,或嚴重併發症急性搶救期,可流質飲食。 患者病
發布於 2023-11-03 10:08
0評論
本報訊“心跳停了18分鐘能給救過來,是大夫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天上午10時許,即將出院的趙勇特別激動。半個月前,45歲的他在東直門醫院為母親買藥時突發急性心梗,幸虧得到醫生們的全力搶救,奇蹟般地轉危為安。8月23日中午11時,趙勇來到東直門醫院為母親購買感冒藥。途經急診科時,他突然暈倒在地。“當時,我身上也沒帶身份證,但醫院馬上對我進行了搶救。”當時,醫院心臟科的李玉峰醫生正好路過這裡,聽說有
發布於 2023-01-05 12:01
0評論
心梗高危人群急需補課 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對心梗症狀知曉率較低。心梗高危人群是指中年男性和絕經期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的人。遺憾的是這部分最需要了解更多預防心梗知識的人,其關於心梗症狀的知曉率卻不高。這是因為他們主動或被動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很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極易導致心梗的發生。 這部分人群首先要會區分心肌梗死和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症狀有: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骨下、心前區,或
發布於 2023-02-05 11:56
0評論
冠心病是由於心臟的營養血管――冠狀動脈的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造成管腔狹窄所致。有些附著在血管壁上的硬化斑塊不穩定,在受到某些刺激時,可從管壁上脫落,隨血液流動。如果恰逢冠脈痙攣,使管腔進一步變窄,則會發生相關冠脈的閉塞,局部心肌因完全失去血液供應而壞死,發生心梗。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內的全身動脈硬化,因此屬於全身性慢性疾病。很多因素都可加速人體動脈的硬化,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
發布於 2022-09-24 21:39
0評論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年齡年輕化已經成了一個趨勢,臨床上常見不少30-50多歲看似身體健康的中青年男性發生急性心肌梗死。他們可能平時並胸悶胸痛的症狀,常規體檢心電圖也沒有異常,但平時無症狀並不代表健康。這類中青年患者大多有長期吸菸、高脂和高熱量飲食、精神壓力大等,這些都促使血管提前老化,甚至心臟血管內早早地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時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心臟血管狹窄的問
發布於 2023-01-25 17:5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