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6 19:47

  女性盆腔器官脫垂是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為盆腔器官膨出(如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膨出等)、壓力性尿失禁(即咳嗽、大笑時易有小便溢出)及盆腔慢性疼痛等一系列結構和功能異常狀況。儘管它並不是一種致死性的疾病,但它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
  目前認為,分娩損傷、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其主要的發病原因。盆腔器官脫垂可分為三類:一類為膀胱、尿道脫垂;第二類為陰道前後壁、陰道穹窿(即陰道頂部)、子宮脫垂;第三類,直腸脫垂。一個器官脫垂可以和其他器官脫垂同時存在。其臨床表現和脫垂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其手術方法有很多種。
  修復這些器官的脫垂都屬於盆底重建手術,但是盆底重建術中所用的網片價格較高,並且有網片侵蝕、易感染等缺點,限制了其應用。隨著婦科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及國內外婦科醫生的不斷探索,腹腔鏡已被越來越多地巧妙地應用於盆底修復手術中。
  腹腔鏡下盆底修復術的手術方法介紹:
  1、腹腔鏡下Burch術
  腹腔鏡下Burch術和傳統的開腹Burch術相似。術中用不可吸收線在膀胱頸以及近端尿道兩側各縫2針,貫穿縫合Cooper韌帶,將陰道前壁上抬到張力適度的位置以糾正膀胱頸的角度。
  很多研究表明:腹腔鏡下Burch術與開服Burch術相比,具有術中出血少、術後疼痛輕和恢復快等優點;開腹Burch術的總的併發症發生率高於腹腔鏡下Burth術;但是,膀胱損傷的發生率腹腔鏡Burch術高於開腹Burch術。
  2、腹腔鏡下陰道旁修補術
  用於修復陰道側壁的缺陷,對於有陰道側壁缺陷同時存在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可以先修復陰道旁缺陷,再行Burch手術。腹腔鏡下陰道旁修補術的手術操作與Burch懸吊術相似,用不可吸收線,將陰道前側壁全層(粘膜除外)與位於盆腔側壁的中心腱縫合並打結、固定。陰道兩側一般各需修補3~5針。進行陰道側旁修補術時,縫線不穿過陰道粘膜,術後患者的性功能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3、腹腔鏡下骶骨固定術
  該術式在國內外已經被很多醫生實踐並報道過了。其治癒率為96%,性功能改善為100%,複發率為4%。根據修復的附著點的不同又可分為骶骨陰道固定術、骶骨宮頸固定術和骶骨子宮固定術。腹腔鏡下骶骨固定術是治療盆腔器官脫垂安全而有效的手術方式。與傳統的開腹途徑相比,它可以減少術中出血、減輕疼痛,並且有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目前是使用最多的腹腔鏡下盆底修復術式。
  4、腹腔鏡下宮骶韌帶縮短術
  此術式主要通過加固自身的宮骶韌帶來提升脫垂的子宮,因此其適應證應選擇無宮骶韌帶功能障礙或薄弱的患者,否則手術效果不佳或容易復發。但是盆腔器官脫垂的患者絕大多數存在盆底組織萎縮變薄的情況,因此,此術式已較少單獨用於盆底修復術中。
  5、腹腔鏡下骶韌帶陰道穹窿懸吊術
  術中在腹腔鏡下貫穿縫合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並與陰道穹窿縫合固定。由於此手術區域在盆腔深部,開腹和經陰道手術均較困難,而腹腔鏡下則可以較清晰地辨認解剖結構,分離和縫合等也易於操作,減少了對膀胱和直腸等器官的損傷。
  腹腔鏡輔助的經陰道盆底修復術
  在腹腔鏡的放大的視野下術者辨認盆腔解剖結構較容易,從而減少了手術的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並且腹腔鏡延伸了醫生的手臂,再聯合經陰道途徑的缺損修補,兩者結合,彌補了一些單純使用一種方法修復盆底器官的缺陷,使得一些原本不能觸及或觸及困難的結構得以修復或加強。
  近年來國內外的婦科醫生探索了很多種腹腔鏡下盆底修復手術方式。目前,腹腔鏡下Burch術和骶骨固定術的效果是肯定的,其他手術的臨床價值目前仍需積累一定樣本的臨床對照研究來加以證實。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使得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加之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的提高,以腹腔鏡為主的微創手術在盆腔器官脫垂的治療中將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腹腔鏡在女性盆底修復術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以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等為代表的盆底障礙性疾病,困擾著30%左右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我國傳統治療子宮脫垂的常規術式,如陰式子宮切除加陰道前後壁修補、會陰修補等,有較高的複發率。近年來,“整體理論”在國外婦科界興起,此類疾病治療目標開始轉向,在發達國家,盆腔器官脫垂的修復重建手術已佔到普通婦科手術的40%―60%,並由此誕生了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等亞學科。隨著盆底解剖研究的深入及手術器械的改進和
發布於 2023-02-24 07:26
0評論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elvicfloordisorder,PFD)是常見的女性疾病,關於PFD的病情評估及療效評判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除POP-Q分期外,還有尿動力學檢查、肛腸動力學檢查、盆底超聲及盆底磁共振成像(MRI)等,如何規範應用上述輔助檢查方法,科學評價臨床價值,尤為重要。根據國內外的臨床流行病學資料,其發病率在女性人群中高達15%-20%。患者除了盆腔器官脫垂(POP)外,
發布於 2023-01-08 11:46
0評論
概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疾病譜的變化,也是讓很多原本不太受到關注的疾病成為了影響人們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對於女性來說,生完孩子以後,身體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盆底功能障礙,也是最常見的女性慢性疾病之一,可能很多產婦對於這方面的疾病並不引起重視,有九成的媽媽產後需要做盆底修復,才能夠避免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 步驟/方法: 1、 盆底功能障礙是常見的症狀,一般有子宮脫垂和尿失禁等,其
發布於 2022-12-23 07:50
0評論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通便排毒類藥物和保健品也成了孝順老人的佳品,由便秘引發的直腸、肛管疾病也為患者所重視,但是卻很少有人將習慣性便秘與盆地疝聯繫在一起,不僅是病人,許多臨床醫師對盆底疝也知之甚少。盆底疝又稱盆腔疝是指疝囊在骨盆盆緣以下的腹內、外疝,從解剖部位及疝內容物可以分為:坐骨孔疝、閉孔疝、會陰疝、盆底腹膜疝。近年來我國盆底疝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一是醫生
發布於 2022-12-26 09:45
0評論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通過腹腔鏡已能完成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等難度較高的手術,其在婦科惡性腫瘤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並顯示出一定的優越性。其為宮頸癌的手術病理分期和微創治療奠定了技術基礎,在宮頸癌治療前病情評估、治療抉擇及器官和功能保留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筆者就腹腔鏡診治宮頸癌的指徵、可行性、安全性、併發症及對預後的影響進行綜述。北京大學國際醫
發布於 2022-12-20 10:35
0評論
腹腔鏡在臨床的應用已有百年曆史,尤其近二十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已基本涵蓋除肝臟移植外的所有腹部手術。與此同時,與腹腔鏡有著共同淵源的消化內鏡在器械配件和操作技巧上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對許多管腔疾病的診治獲得里程碑式進展。消化內鏡雖然可暢通地在人體自然腔道中進行檢查、治療,但對位於腔道壁深層和表面的病灶,仍束手無策甚至難以發現。近年越來越多的消化內科醫師(其中部分醫師又是消化內鏡醫師)正逐漸嘗試將腹腔
發布於 2022-10-03 16:13
0評論
隨著飲食等生活習慣的改變,胰腺腫物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胰腺腫物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傳統的開腹手術需要在上腹部橫行切開20釐米左右的切口,損傷大,恢復慢,腹部瘢痕明顯。在熟練掌握傳統開腹手術基礎上,我院目前廣泛開展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胰腺腫物。主要用於以下胰腺疾病:胰腺體部和尾部的腫瘤、囊腫、外傷等。該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數個直徑約1釐米的小孔即可在鏡下切除胰腺腫物。腹腔鏡具有放大作用,視野清
發布於 2023-03-18 12:11
0評論
目前適合應用腹腔鏡技術進行手術的泌尿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腎上腺疾病: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被公認是治療腎上腺良性疾病的金標準手術,可替代大部分開放手術。腎上腺皮質增生、皮質腺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鉻細胞瘤均可應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良性腎臟和輸尿管病變:包括腎囊腫、萎縮腎和無功能腎、良性腎腫瘤、乳糜尿、腎盂輸尿管交界部狹窄、輸尿管結石等。腎癌和腎盂癌:一般早中期腎癌均可進行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有
發布於 2023-03-13 11:41
0評論
直腸脫垂又稱脫肛, 具體的發病原因不明, 目前認為可能的發病機制有“滑動疝”學說和“腸套疊”學說,目前多數學者贊同腸套疊學說[1]。但是,所觀察的病例中,術中發現直腸前陷凹的腹膜反折過低,是直腸前壁受壓而逐漸向腸腔內翻下垂的結果。所以,Ahermeier認為,兩者都可能導致直腸脫垂,慢性“腸套疊”為“滑動性”疝的結果[2]。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洪子夫隨著盆底影像學檢查新技術的不斷湧現,
發布於 2022-09-28 17:58
0評論
為了探討電視胸腔鏡、腹腔鏡及縱隔鏡聯合微創根治食管癌的可行性。我科從2OO4年4月至2OO6年5月,聯合使用腔鏡行食管癌根治40例,其中開胸聯合腹腔鏡10例,小切口輔助胸腔鏡聯合腹腔鏡20例,縱隔鏡聯合腹腔鏡4例,縱隔鏡聯合開腹6例。結果34例腹腔鏡遊離胃均獲成功,無出血,清除腹腔淋巴結(5.5±1.9)枚。小切口輔助胸腔鏡下食管癌根治20例,無中轉開胸,清掃縱隔淋巴結(10.3±2.7)枚,術
發布於 2023-03-11 15:0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