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5 21:53

隨著面部微創美容手術的發展,皮膚填充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填充體表的皺紋、凹陷和缺陷。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類填充物後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很多手術者出現了各種症狀,如局部皮膚瘙癢、疼痛、反覆紅腫、痤瘡樣皮炎等。特別是在各種美容院會所中,各種成分不明的填充物偽裝成正規的填充物,給越來越多的求美者帶來了各種危險因素,特別是填充物的遊離性和毒性,引起了許多 這在患者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然而,由於診斷手段的限制,在取出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二次傷害、清除率低等不良後果。對於面部注射美容的患者,由於注射劑量小,常規檢查手段不能令人滿意地顯示。
X線檢查方便且價格低廉,但在注射劑成分不明的情況下,大多不能在X線下成像,或只是高密度或等密度,有團塊狀或雲霧狀的不規則陰影,與周圍組織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有的還能看到鈣化的陰影,難以判斷注射劑在組織中的形態和分佈。B超對軟組織有較高的分辨率,能清楚地顯示組織中各組織的形態。B超對軟組織有較高的分辨率,能清楚地顯示組織中各層的結構和注射物囊腔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可動態觀察,但直觀性也較差;CT對骨組織有較高的分辨率,CT成像對骨粉這種填充物的診斷率較高,但輻射較大。
X光片、B超、CT、MRI平掃等在臨床應用中只能提供一個橫斷面的圖像信息,難以形成注射物的三維直觀圖像,因而在取出過程中留下的難度和風險較大,而且注射物在組織內範圍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的可能性。MRI具有無輻射、軟組織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等優點,目前已被作為診斷各種注射美容併發症的首選檢查。通過術前MRI平掃和三維重建患者的面部填充區,結合局部情況,可以準確評估填充物的範圍和邊界。其缺點是諮詢和檢查時間較長,但可以為醫生提供最全面的信息,選擇最佳的手術切口,達到最小的手術創傷和最大的手術切除效果,同時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正常組織的損傷。傳統的模糊法不容易被遺漏,對注射物的清除也比較徹底。

核磁共振(MRI)及其三維成像在去除注射物中的價值相關文章
核磁共振的另一特點是流動液體不產生信號稱為流動效應或流動空白效應。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狀結構,而血液為無信號的黑色。這樣使血管很容易軟組織分開。正常脊髓周圍有腦脊液包圍,腦脊液為黑色的,並有白色的硬膜為脂肪所襯托,使脊髓顯示為白色的強信號結構。核磁共振已應用於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及其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對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觀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變
發布於 2024-01-09 22:41
0評論
ct是人體的平面圖(切片)核磁共振是個三維透視圖。如果不能確認病理位置只能核磁共振,能確認的話就ct就行。如果身體裡有金屬部件的話是不能作核磁共振的,想想那個巨大的磁場。。。反正ct的原理是x光反射時間的長短不同形成影像的 核磁對人體傷害小,CT屬於利用X線對人體進行檢查有輻射。一般來說MRI偏向對軟組織的檢查,CT偏向硬組織(骨組織),檢查時得依據特定情況。 MRI軟組織分辨率高,CT有看不清
發布於 2024-01-09 22:21
0評論
在做影像檢查的時候,X線和CT以及核磁共振(即MRI)有甚麼區別呢?它們被認為不能互相替代的原因又是甚麼呢?成像原理不同,檢查疾病各有側重x線、ct、核磁共振成像在臨床上是醫學影像檢查的幾種常用方法,成像原理各不相同,檢查手段各有所長,檢查疾病也各有側重。以拍一個蘋果為例:x線片是從蘋果正面透視到蘋果裡面的結構,通過黑白顏色的不同呈現出一幅圖像,大致能呈現出哪是水分、核或果肉;ct機是由x線機發
發布於 2023-02-19 05:36
0評論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應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
發布於 2024-06-10 20:07
0評論
1、MRI顯示隱匿型乳腺癌的價值隱匿型乳腺癌(occultbreastcancer,OBC)是指無乳腺腫塊而以轉移癌為臨床表現的乳腺癌,是一種較少見的臨床特殊表現類型的乳腺癌。OBC的腫瘤直徑多在1cm以下。這種原發瘤小而轉移瘤大的現象可能是兩者的差異性生長所致。OBC病理上以組織學早期癌如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較多見。至於乳腺原發癌隱匿的原因,有學者通過25例OBC分析認為:(1)原發腫瘤小;(
發布於 2023-02-06 22:22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上的異常膨出。根據大宗屍檢報道,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0.2%~7.9%,但大多數為未破裂動脈瘤,破裂顱內動脈瘤年發生率為10%。據統計,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高峰發病年齡為40~60歲。動脈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達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為60~70%。第一次出血後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病人,有35%將在一年內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將在5年內死亡。動脈瘤出血後1年
發布於 2022-10-20 14:14
0評論
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即人們常說的MRI,因其對人體沒有任何放射性損害,可多方位、多層面成像,以二維、三維方式顯示人體的解剖結構和病變,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過,在進行MRI檢查前,必須要了解幾個檢查注意事項,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1.裝有心臟起搏器或心臟支架、血管支架、心臟搭橋、神經刺激器的患者不能做MRI。 2.顱內有銀夾、眼球內金屬異物者禁止做該檢查。 3.曾做過動脈病手術(動脈瘤術後)、
發布於 2024-06-10 19:47
0評論
  一、常規臨床應用1、神經系統疾患:中樞神經系統位置固定,基本上不受生理運動的影響,故MRI以中樞神經系統效果最佳。MRI的多方位、多參數、多軸傾斜切層對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極其優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中,除顱骨骨折及顱內急性出血不及CT外,在腦部腫瘤、顱內感染、腦血管病變、腦白質病變、腦發育畸形、腦退行性病變、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病變、腦挫傷、顱內亞急性血腫以及脊髓的腫瘤、感染、
發布於 2023-02-06 22:32
0評論
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與磁共振成象(MRI)CT對內膜癌診斷有一定價值,CT掃描圖象清晰,組織細微結構可準確描出,對腫瘤大小、範圍,CT可準確測出,子宮壁腫瘤侷限者83%能確定病變階段。CT還可確定子宮腫瘤向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及盆壁、腹膜轉移結節等。尤其對肥胖婦女的檢查優於超聲檢查。MRI是三維掃描,優於CT*二維掃描),對Ⅰa期內膜癌可描出。且可描出病灶從內膜向肌層浸潤的
發布於 2023-02-03 17:45
0評論
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攝影(CT)檢查是目前顯示胰腺最好的檢查方法,對判定胰腺組織是否異常有高度的可靠性。CT診斷胰腺癌的陽性率為94%,發現最小腫瘤直徑為1.0cm。臨床疑似胰腺癌,或發現胰或膽管擴張(狹窄)的證據,應依據規定的胰腺專用規程(三期斷層成像加薄層掃描)通過動態螺旋或螺旋CT進行初始評估。胰腺癌的影像表現為胰腺增大,輪廓不規則、有缺損。病變區密度不均勻,常為低密度,也有的呈高密度。胰頭
發布於 2022-10-09 00:2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