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忙碌的門診日,一位面熟的女士一瘸一拐,皺著眉頭進來:“張醫生您好,我是上個月看過診的xxx,我本來約了明天的手術,可是今天早上突然發現大腿又疼又腫,走路都很困難,我非常擔心,麻煩您給看看?”
我們請她坐下,拉起長褲檢查,果然大腿內側原來靜脈曲張病變迂曲的位置發生了明顯的紅腫可摸到皮膚下面有質地較硬的團塊,按壓時有明顯的疼痛。
(左圖為第一次就診,右圖為第二次就診)
張強醫生立即親自為她做了個靜脈超聲檢查,超聲清楚地看到淺靜脈內形成了一團團血凝塊,所幸沒有蔓延到深靜脈造成危險的情況。
仔細檢查和排除其他情況後,已經可以非常明確:
這是一例典型的下肢靜脈曲張併發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病例。
我們很快幫助這位女士安排了急診手術,術後3小時,她已經可以按照正常的步態行走離院,痛苦和隱患也基本消除了。
這樣的病例,幾乎每個月都會遇上3-5例。下肢靜脈曲張的病程較長,往往數年甚至十幾年沒有症狀,很多病人覺得不痛不癢,就先採取保守治療。然而,隨著病程發展,發生淺靜脈血栓、淺靜脈炎、出血、潰瘍等併發症時,往往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生活。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最常見的靜脈曲張併發症之一。我們統計了2013年至今,前來張強血管團隊接受檢查和治療的近千例靜脈曲張患者中,合併有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患者比例達約12%。
血栓性淺靜脈炎如何診斷?
血栓性淺靜脈炎發生時最明顯的症狀是淺靜脈分佈區觸痛、紅斑;
多伴有腫脹;
局部皮肢溫度升高,可觸及的條索樣硬塊;
血栓的範圍可以沿著靜脈向上或者向下蔓延;
局部的炎症反應一般會維持1-2周,而後逐漸消退,疼痛緩解,皮膚顏色變深。
少數情況下,淺靜脈血栓會因為向上蔓延或者通過交通靜脈,進入到深靜脈,造成深靜脈血栓。
懷疑是血栓性淺靜脈炎,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要注意排除以下情況:
如果有體溫升高,要懷疑是否有感染。
腿部的蜂窩織炎或淋巴管炎(丹毒)也會表現為小腿的紅、腫、痛,通常有高熱,寒戰,血常規白細胞升高可明確感染。
深靜脈血栓也表現為下肢的腫痛。可能與淺靜脈炎同時存在。用手擠壓小腿肌肉,可感到深部有疼痛,下肢靜脈超聲和D-二聚體可明確。
最重要的是,如果靜脈曲張的患者發現有下肢的紅、腫、痛,要及時聯繫您的醫生或到醫院就診。
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需根據不同病情,權衡利弊,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 一部分觀點籠統的認為,淺靜脈炎發作時不適合手術,容易發生切口不愈,主張先採取保守治療。 然而如果淺靜脈血栓範圍較大,預期短時間內無法消退,和有蔓延到深靜脈風險的情況時,在擁有微創手術技術手段的前提下,早期手術是利大於弊的。 針對不同病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幫助判斷。
甚麼時候手術?
較大範圍的淺靜脈血栓,發生兩週之內是較佳的手術時機,早期手術可以將血栓取出,同時避免淺靜脈血栓蔓延至深靜脈的風險,術後恢復較快。術前需要再次超聲確認靜脈血栓進展和累及範圍。
如果已經錯過最佳手術時機(血栓形成超過一個月),往往已經開始機化,手術強行取栓可能會損傷到其他組織,因此採取微創手術的方法治療靜脈曲張,降低反覆多次發生淺靜脈炎的風險。淺靜脈炎需要一段時間才慢慢消退。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和局部熱敷。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一種無菌性的炎症,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除非是併發感染的情況,這需要由醫生來判定。)
硬化劑治療後淺靜脈血栓
硬化劑注射無需麻醉,無需開刀,費用低廉,但是問題多多,且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一是硬化劑注射液外滲可至皮膚壞死。二是硬化劑一旦流入深靜脈,可至深靜脈血栓,並有導致肺栓塞的風險。臨床上常遇到硬化劑治療導致大範圍淺靜脈血栓前來就診的病人,由於化學藥品外滲,周圍組織與皮膚粘連嚴重,無法完全取出血栓,病人承受較大痛苦。
預 後
下肢靜脈曲張發展到血栓性靜脈炎等併發症階段,手術的效果就打折扣了,如不能消除皮膚的變黑狀況、對水腫的效果也不佳。少數病程較長者可能反覆發作淺靜脈炎。因此,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應在併發症出現之前接受靜脈曲張微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