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一個困擾,就是身上有傷口時不容易癒合。這個傷口如果發生在腳上,沒有及時處理,傷口感染或擴大,這就是糖尿病足了。大多數情況下的糖尿病足是這樣形成的,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情況,如足趾血管栓塞,由於發病比較嚴重,相對容易發現。
如果糖尿病足形成,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後果如何呢?
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截肢,造成生活不便。實際上,由於患者多力求保存患肢,長期遷延不愈的感染壞死組織不斷釋放毒素,嚴重影響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導致這些臟器功能衰竭,如尿蛋白增加、肝臟白蛋白合成不足、心功能不足與猝死,如得不到恰當的治療,患者平均還能存活約2年。所以糖尿病足患者應該及時並恰當的治療糖尿病足。
一旦發現足部感染,及時處理治療,可能不再發展到糖尿病足的嚴重程度,更重要的,是不讓足部發生感染。炎熱的夏天,雖然天氣炎熱,容易感染,由於經常清洗與赤腳,方便檢查,有問題也容易發現,一些小破口局部用點藥,很快就能癒合。冬天裡,雖然每天穿襪穿鞋,受到外傷的幾率下降,可是所穿的襪子、鞋子,甚至腳的本身,都會對足部造成損傷,也由於穿襪穿鞋,患者多忽視每天重要的功課――足部檢查。
為甚麼會這樣呢?
這是由於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足部汗腺受到侵犯,原來是汗腳的人冬天不再出汗,皮膚乾燥,極容易龜裂;足部離心臟最遠,同時血液迴流最差,糖尿病時,末梢循環最容易受損,導致皮膚的血液供應障礙;與此同時,支配汗腺、皮膚的神經纖維受損,表現足部的各種感覺減退,如對冷熱的感覺下降,容易導致凍傷和燙傷,觸覺功能下降,受到鞋內不平整處、襪子的皺褶等磨損而未感知,時間長一點,就可能導致損傷;足部抵抗力下降,趾甲容易真菌感染,結果趾甲異常生長,又可能導致趾甲邊緣皮膚組織擠壓受損,等等,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使糖尿病患者的雙足處在危險當中。
避免這些危險,主要還是照顧好自己的腳。
首先是洗腳,由於患者足部的溫度覺可能已經出現問題,不能正確感知溫度,所以應該先用手感知水溫,為防止燙傷,手感知用於洗腳的水溫應該是溫水。如果需要溫水泡腳進行物理治療,以達到改善足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和皮膚修復,建議使用溫度計,控制水溫。所使用的水溫最好在38~42℃,高出皮膚正常溫度5~10℃為宜。用清水就可以了,如用一些中藥等泡腳,注意泡完後再用清水洗淨,以免溶質細渣在穿鞋襪後造成摩擦傷。每次洗完腳,要用幹軟布巾將腳上的水吸乾,不能忘了足趾下方和趾縫。
其次是修腳,由於國內沒有正式的足療師,修腳多是患者自己進行,只有特殊情況到醫院外科治療。不管有否趾甲真菌感染,趾甲變形,修腳均以削到甲與皮膚邊緣並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到邊。如有趾甲捲入甲溝,應小心修削,不要損傷皮膚,如發生損傷,立即局部清創用藥。
最後是鞋襪,襪子要求是無縫紡織棉襪,最好有一定厚度,保溫與緩衝壓力。經常檢查襪子裡面,最好能將襪子翻卷後洗滌,以防襪子裡面有線頭成團或成絆線,對足部造成損傷。鞋子既不能大,也不能小。鞋子過大或過小,都造成足部受力不均。應選擇厚底寬頭鞋,保證足底受力均勻,減少局部摩擦。另外,每次穿鞋,均應該用手插進鞋裡檢查有無小的異物。
是不是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這樣做?
理論上,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應保持這樣良好的足部保健習慣,即使是非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也會從中受益。而實際上,養成習慣後,以上的過程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但那些有糖尿病足高風險的患者,是必須這樣做。
哪些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足的高風險人群呢?
如果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下肢有血管病變(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痛、乏力、肌肉萎縮、皮膚變紫發黑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下肢感覺過敏如疼痛、麻、癢和感覺缺失如木、溫度覺振動覺減退)、血糖波動較大未控制穩定的患者,有其中之一的,都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還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檢查,才發現有血管神經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血管和神經功能檢查。
如果發生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一定要去專業醫院就診。沒有得到合適的治療,還可能加重病情。目前上海地區糖尿病足的治療仍分散在各大醫院內分泌科中,很難能得到多學科聯合的專業治療,並且由於療效欠佳,大多數醫院拒收這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