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9 08:57

  相對成人,兒童冠脈搭橋技術難度高,手術風險大。兒童冠狀動脈最粗僅約1毫米,僅成人的1/3,且需考慮到兒童心臟隨生長髮育也會增大。趙強教授選擇了比靜脈更有彈性,但是卻更細,獲取更難的動脈作為橋血管。從患兒的左手臂和左胸廓內分別分離出橈動脈和乳內動脈,在顯微鏡下經過精雕細作,在兩根直徑僅1毫米的動脈上搭成了兩座 “橋”。在吻合時使用縫一針、打一結的間斷縫合,雖然手術因此複雜了很多,但這種吻合口有生長潛能,對患兒的遠期療效有重要意義。術中醫生們還切除了有破裂風險的動脈瘤,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預計一週後患兒將完全康復出院。

  關於川崎病

  川崎病又名急性發熱性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以血管炎為中心的全身性臟器炎症,主要發生於l-5歲小兒。這種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因日本的川崎氏1962年首次報道此病而得名。

  川崎病的主要表現為發熱持續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因病情症狀和其他疾病比較相像,所以容易被家長忽視。男女性發病比例約為1.5~1.7:1。在急性期心肌炎和冠脈脈管炎的發生率約25%~50%,是急性期的主要死因。主要改變是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和血栓形成阻塞管腔造成血管狹窄或閉塞。其中50%的瘤樣病變可以在1~2年內自行退變。早期診斷和大劑量球蛋白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瘤樣病變發生和加速病變退變。4.7%川崎病患兒可發生心肌梗死,第一次心梗後死亡率為22%,第二次為66%,第三次為87%。

  日本衛生部對冠狀動脈瘤樣病變的診斷標準:5歲以下患兒管腔內徑>3mm或5歲以上患兒管腔內徑>4mm;病變部位管腔內徑R1.5倍臨近血管管腔內徑或者管腔明顯異常。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動脈瘤內徑4倍冠狀動脈管腔直徑或>8mm為重度病變(巨型動脈瘤)。巨型動脈瘤即使接受有效抗血小板治療仍不能避免發展成狹窄性病變。

手術治療川崎病併發症相關文章
川崎病(KD)又叫做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血管炎性疾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先報道,並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疾病。在許多國家,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川崎病在成人中很少見,其主要累及小於5歲的兒童,它是典型自限性疾病,如果不予治療其臨床過程主要表現為持續11天左右的發熱和急性炎症反應。川崎病可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其中冠狀動脈(冠脈)炎性損傷所引起的擴張和動脈瘤形成是現今臨床治療的熱
發布於 2022-09-25 17:20
0評論
隨診川崎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我們在臨床看到的病人表現也出現了一下改變,嚴格用20年前制定的診斷標準診斷川崎病很可能會漏掉一些病人,這在臨床中並不少見。有些病人因為治療混亂或者其它原因,表現不典型,有的甚至只有發熱和淋巴結腫大,化驗血象白細胞增高,通常都誤診為淋巴結炎,而這些病人往往出現了累計心臟的表現時才想到川崎病,這是往往晚了,造成的冠狀動脈瘤,尤其是冠狀動脈巨大瘤病人,遺憾終生。為此,為了降
發布於 2022-09-25 17:05
0評論
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綜合症,也稱為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症。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損害冠狀動脈,是小兒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後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川崎病,又稱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會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變。心臟血管系統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導致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發病1至3周時(平均約10天)15-20%的川崎病患者則可能產
發布於 2022-09-25 17:55
0評論
門診經常會有孩子在發熱時出現結膜下出血,也就是家長認為的白眼球出血。如果是大面積結膜下出血,或雙眼持續結膜充血狀態,在眼睛局部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到內科會診,排除川崎病的可能。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日本川崎富於1967年首先報道,其發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國及一些西方國家已取代風溼熱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首要病因。該病迄今
發布於 2022-09-26 08:00
0評論
要準確、早期識別不典型川崎病,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典型的川崎病診斷標準。為了方便記憶,將診斷標準中的6種主要症狀按照從全身到局部、從頭到腳的順序排列如下:(1)發熱:5天以上;(2)皮疹:主要在軀幹部,斑丘疹、多形紅斑樣或猩紅樣;(3)雙側眼結膜充血,無滲出物;(4)口唇皸裂、楊梅舌;(5)頸部淋巴結腫大;(6)指趾端腫脹、脫屑等。典型的川崎病診斷包括髮熱在內的上述5條以上標準符合,或者上述4條符
發布於 2023-01-20 14:21
0評論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綜合徵,常伴有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arterylesion,CAL)如冠脈擴張及冠脈瘤。目前我國KD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國內黃國英等上海地區1998~2002年所作的住院患兒KD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歲內發病率為16.18/10萬~36.18/10萬;其心血管損害的發生率為25.4%,其中冠脈擴張佔68%,其
發布於 2023-03-15 17:16
0評論
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發生於4歲以下,是發疹性熱病,伴有眼結膜充血,頸淋巴結腫,四肢末端硬性紅腫,疼痛,指端暴皮,口唇紅充血乾裂,口腔粘膜炎症,發燒38-40度之間,本症在發燒3-4天手腳背部變硬,類似水腫,皮膚髮亮,手腳心和掌心發紅,同時有全身紅色炎症微疹,似麻疹瘙癢,瘙癢皮疹不形成水瘡,眼分泌增多,口唇乾裂充查血可有白血球增高,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X線檢查有的病人可見心臟擴大,異常
發布於 2023-03-15 16:36
0評論
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一種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嬰幼兒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患兒發病時伴全身性血管炎,所以屬血管炎綜合徵。自1967年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次報道以來,該病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報道,日本、美國、加拿大、臺灣和北京的流行病學研究均顯示該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已經成為北美和日本兒童後天心臟病的主要病因,在我國也是兒科的心血管系統常見病之一。一、病因和發病機制川崎病的病因至今不清,但
發布於 2022-09-25 18:05
0評論
每逢初春時節,天氣變化多端,冷熱不均,一方面容易引起人體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又會造成呼吸道病毒和細菌活躍。杏福中醫張超景主任提醒,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家長要特別警惕一種稱之為“川崎病”的小兒急性出疹性疾病。 當小兒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口唇紅腫、楊梅舌、眼結膜紅腫、皮膚紅斑、頸淋巴結腫大等系列改變時,應當考慮到“川崎病”的可能。 無併發症的小兒川崎病預後良好,具有自限性,多數患兒病情可在2-3周後逐
發布於 2023-08-01 10:20
0評論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好發於兒童、以全身血管炎性病變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其中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ArteryLesion,CAL)是其主要併發症;未經治療的KD患兒中20~25%發生CAL。目前我國KD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上海地區1998~2002年所作的KD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發病率為16.18/10萬~36.18/10萬,24.3%的KD
發布於 2023-03-15 19: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