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成人,兒童冠脈搭橋技術難度高,手術風險大。兒童冠狀動脈最粗僅約1毫米,僅成人的1/3,且需考慮到兒童心臟隨生長髮育也會增大。趙強教授選擇了比靜脈更有彈性,但是卻更細,獲取更難的動脈作為橋血管。從患兒的左手臂和左胸廓內分別分離出橈動脈和乳內動脈,在顯微鏡下經過精雕細作,在兩根直徑僅1毫米的動脈上搭成了兩座 “橋”。在吻合時使用縫一針、打一結的間斷縫合,雖然手術因此複雜了很多,但這種吻合口有生長潛能,對患兒的遠期療效有重要意義。術中醫生們還切除了有破裂風險的動脈瘤,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預計一週後患兒將完全康復出院。
關於川崎病
川崎病又名急性發熱性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以血管炎為中心的全身性臟器炎症,主要發生於l-5歲小兒。這種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因日本的川崎氏1962年首次報道此病而得名。
川崎病的主要表現為發熱持續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因病情症狀和其他疾病比較相像,所以容易被家長忽視。男女性發病比例約為1.5~1.7:1。在急性期心肌炎和冠脈脈管炎的發生率約25%~50%,是急性期的主要死因。主要改變是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和血栓形成阻塞管腔造成血管狹窄或閉塞。其中50%的瘤樣病變可以在1~2年內自行退變。早期診斷和大劑量球蛋白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瘤樣病變發生和加速病變退變。4.7%川崎病患兒可發生心肌梗死,第一次心梗後死亡率為22%,第二次為66%,第三次為87%。
日本衛生部對冠狀動脈瘤樣病變的診斷標準:5歲以下患兒管腔內徑>3mm或5歲以上患兒管腔內徑>4mm;病變部位管腔內徑R1.5倍臨近血管管腔內徑或者管腔明顯異常。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動脈瘤內徑4倍冠狀動脈管腔直徑或>8mm為重度病變(巨型動脈瘤)。巨型動脈瘤即使接受有效抗血小板治療仍不能避免發展成狹窄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