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共有35億女性,可是隻有64億8千萬個乳房。按此換算,世界上每年都會“誕生”120萬個乳腺癌患者,其中約有80萬人會因此失去一側或雙側乳房。
持續走高的發病趨勢以及氣勢洶洶的奪命節奏,讓乳腺癌有了另一個綽號“紅顏劫”。面對潛伏在女性身邊的 “劫難”,我們又該如何打贏這場“乳房保衛戰”呢?
雌激素是乳腺組織惡變的“元兇”
雌激素,就像女性身體中的 “平衡器”。它,可以讓女性變得嫵媚動人。同樣,過高的雌激素水平,會變成一枚“照明彈”,招致乳腺癌的關注,並被悄悄盯上。
多年來,乳腺癌的直接病因依舊難以捉摸,更多地認為是多元因素的集合體。但肯定的是,雌激素是誘發乳腺組織惡變的首要“元兇”。
因此,打贏“乳房保衛戰”第一步就需要將“平衡器”置於一個水平位置,將可能誘發雌激素水平增高的因素“拒之門外”。
俗話說,“十年間女性腰圍增大一碼,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三成”。或許這種說法有誇張的成分,但是肥胖女性的雌激素水平相對較高,並與乳腺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項全國性的研究發現,中國女性(包括絕經前和絕經後)中BMI大於等於24kg/m2的人患有乳腺癌的風險相比於BMI小於24kg/m2的人增加了4倍。按照目前趨勢,超重和肥胖使得未來中國年輕女性乳腺癌在絕經後的患病率陡然上升。
此外,未育或未曾哺乳以及有家族史的女性也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儘管西方女性多胎生育,但是發病率依舊居高不下。這背後還有其他外源性雌激素的“搗亂”。比如高熱量、高蛋白的西化飲食結構。還有就是西方諸多絕經後婦女運用“激素替代法”讓美麗駐留,留住青春,殊不知在延緩衰老的過程中,她們同時面臨著持續高位水平雌激素誘發乳腺癌的風險。
早期篩查效果優於自我檢查
癌症預防黃金法則是“三級預防”,乳腺癌同樣也是如此。鏡前自查的一級預防已經深入人心。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沒有經過專業醫師宣教的鏡前自查,漏診比例逾三成。臨床中,我們發現許多通過自查發現乳頭有溢液、乳房皮膚呈橘皮狀改變、雙側乳房不對稱等情況才來就診的患者,病程早已經錯過了早期,更有甚至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機會。
早期篩查與早期發現是兩個相近的概念,但有所不同。早期篩查致力於發現那些僅憑靈敏醫學儀器捕捉到的“微癌”和癌前病變,只有從正常人群中把這批患者或“準患者”較早地篩查出來,才能有效提高乳腺癌的療效和生存率。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I乳腺癌經過手術之後可以完全達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超過95%,有條件的患者還可以實現保乳手術。
在乳腺癌中共有四把“篩查利器”,分別是鉬鈀、B超、核磁共振以及空心針穿刺。四種檢查手段的目的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即“運用綜合性診斷方法,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目前,乳腺癌分型極細,均有獨立的“生物學ID”,有些病灶多種檢查都能發現,而有時僅有一種檢查手段才能捕捉到一些乳腺癌的“蛛絲馬跡”,比如一些分期很早的乳腺癌患者,常規的B超、鉬鈀都未能發現其“蹤影”,惟獨核磁共振可以檢測到那些微小癌。最後,經影像診斷被高度懷疑“癌”的患者,我們現在運用最先進的“微創診斷”即在B超或者鉬鈀的引導下進行空心針穿刺,為每個可疑患者做出精確的定性診斷,為下一步的及時治療贏得時間。
認清報告中的三個“不等號”
平日裡,接受乳腺癌早期篩查的女性不在少數。檢查報告中的“鈣化、乳腺增生、小葉增生、纖維瘤”等字眼我時常讓人不寒而慄。其實,對於這些診斷結果,並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糟糕或者一概而論。
首先,鈣化並不等於得了“壞毛病”。通過鉬鈀檢查,我們可以發現乳腺組織中的鈣化點,其中既有良性鈣化也有惡性病變。專業醫師可以將鈣化區分開來,一旦鈣化分級判定為四級,這批女性就要密切注意了,這提示我們你的鈣化點很可能和乳腺癌密切相關。同樣在B超檢查中,醫師也會對腫塊進行分級、一旦處於四級及以上,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就會陡然增加。
目前,乳腺癌診斷治療與其分期密切相關。一旦診斷報告中出現“分級”的情況,你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四級及以上的應及時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探查。
其次,小葉增生不能和乳腺癌劃上等號。乳腺的小葉增生應該說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乳腺生理性的週期變化。假使患有小葉增生的女性發現可疑病灶,進行穿刺或活檢證明它是不典型增生,這與乳腺癌的發生可能會有關聯。除此之外,沒有過度恐慌的必要。
最後就是纖維瘤。 人們一看到“瘤”就會恐慌,擔心它就像一個定時炸彈,稍有不慎3年~5年就會變成一個“癌”。其實較多發生在年輕女性中間的乳腺纖維瘤通常情況不會癌變。此類女性應該每半年堅持隨訪。如發現瘤的體積變大,我們通過門診的外科手術便能獲得根治性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