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3 18:22

  經腰椎後路的椎間融合術(PLIF)誕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椎間融合時植骨充分、植骨床血液供應良好、生物力學環境合理,因而融合率和臨床療效都顯著提高。但該技術需要對神經進行一定的牽拉,增加了神經損傷的幾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技術(TLIF),術中無需過度牽拉神經根,神經損傷發生率降低,這使TLIF技術獲得迅速推廣。無論是PLIF還是TLIF融合術,手術時需要對腰椎兩側的椎旁肌進行廣泛地剝離,導致椎旁肌術後一定程度的失神經改變;有時還需要切除兩側更多的後部結構,如椎板,椎間小關節等,這些操作都影響著椎間融合術的遠期療效。

  隨著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發展,這一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管狀牽開器技術和經皮椎弓根螺釘技術的出現使後路微創腰椎椎間融合技術成為可能。2003年,Foley首先報道了微創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MIS-TLIF)技術。我院脊柱外科微創團隊採用這一技術治療了上百例腰腿痛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MIS-TLIF的療效與常規TLIF手術相當,但MIS-TLIF術後早期疼痛較輕,住院時間短,早期康復,併發症較少。一般而言,患者術後第一天可以下地活動,三至七天可出院。

  哪些腰腿痛患者可以進行MIS-TLIF術呢?

  一般而言,由於下述原因引起腰腿痛的患者均可以採用MIS-TLIF術:

  1、腰椎滑脫症;

  2、複發性椎間盤突出症合併不穩;

  3、腰椎管狹窄症;

  4、腰椎退變性側、後凸畸形;

  5、椎間盤源性腰痛。

甚麼是微創腰椎後路椎間融合術?相關文章
歷史演進上世紀50年代,Cloward等首先提出經腰椎後路的椎間融合概念(PLIF),由於椎間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豐富的血液供應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學環境,因而融合率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也隨之改善。但是,PLIF手術也存在一定侷限,如術中需要腰椎兩側廣泛的椎旁肌剝離,導致椎旁肌術後一定程度的失神經改變;需要切除兩側更多的後方結構,如椎板,椎間小關節等,客觀上削弱了腰椎節段的穩定性;技術上需要對雙
發布於 2023-02-09 11:02
0評論
Cloward通過將後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塊植於腰椎椎間,以此來恢復椎間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得到快速推廣,此後該方法即被稱為PLIF。最初的PLIF手術是經過後路減壓或/和髓核摘除術後,對融合的椎間隙進行植骨以達到椎體間融合的目的。為了克服單純植骨後植骨塊吸收、椎體間隙狹窄、術後臥床時間過長等缺點,不斷改進使用更加適合椎體間隙解剖或病理結構的各種類型椎體間融合器.適應證:(1)腰椎退行性變
發布於 2023-03-13 20:06
0評論
近日,骨科成功完成首例微創經椎間孔腰椎融合手術。患者,57歲男性,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已經6個月了,近期症狀逐漸加重、入院時患者無法站立及行走、而嚴重的疼痛也影響到了正常的睡眠。經檢查,患者被診斷為“腰椎管狹窄合併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骨科副主任醫師劉正介紹,患者術前腰椎MRI檢查發現,其腰5-骶1椎間盤脫出並且腰4-5椎管明顯狹窄,神經根受到重度卡壓。劉正副主任醫師通過認真分析患者病史和仔細閱片後
發布於 2022-12-26 23:25
0評論
寰樞椎不穩定是指寰椎和樞椎(第一和第二頸椎)之間的活動範圍因為某些原因超出了正常極限,並引起枕頸部疼痛不適和/或肢體麻木無力等臨床表現。寰樞椎不穩定的原因包括外傷、化膿性感染、類風溼、腫瘤等,診斷標準是寰椎前弓後緣和樞椎齒狀突前緣之間的距離(寰齒前間隙)在成人超過3mm、在兒童超過5mm。症狀較輕者可能只有枕頸部疼痛不適,而症狀較重者會有四肢麻木無力、運動受限、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症狀重的寰樞椎
發布於 2023-02-14 01:27
0評論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能做微創就不選融合!!!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在保守綜合治療無效時需要開放手術治療。我們都知道一個原則:“人是原裝的好”。所以要在緩解疾病症狀的目標下選擇對組織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如果微創能治好的話,就一定不選開放內固定融和治療。脊柱內窺鏡(脊柱後路鏡和椎間孔鏡)的超微創技術脊柱內窺鏡超微創技術是國際上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的最新成就,該技術將先進
發布於 2022-11-30 20:26
0評論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椎間盤是人體一個很有用的器官,說白了就像是汽車的減震系統,它是人體脊柱的減震系統。從它的構造上來看像個“餡兒餅”,外面有“皮兒”(纖維環),中間是“餡兒”(髓核),所謂的椎間盤突出就是這個餡兒餅的皮兒破了,裡面的餡兒就漏了出來,這一漏不要緊,就會擠壓到後方的神經組織出現腿疼症狀。有些嚴重的患者突出比較大,甚至可能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礙或者肌肉的癱瘓。常規的手術要從脊柱後
發布於 2022-12-02 11:01
0評論
如何治療腰椎管狹窄? 一、按摩療法:主要包括對患者的腰椎關節進行相關的推動、牽拉、旋轉等,這種方法能夠改善患者骨關節功能,達到緩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指應用中醫藥進行治療,口服或外敷中藥,通過改善病變部位微循環,清除導致痙攣的致痛因子,消除炎性水腫,促進椎間盤等突出物的消化和吸收,使狹窄的椎管相對擴大,從而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如何微創治療腰椎管狹窄?——德國椎間孔鏡技
發布於 2023-10-26 19:02
0評論
病情簡介:男性,26歲。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月,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疼痛明顯,影響睡眠。查體:軀幹左偏,彎腰受限;L4-5棘旁壓痛陽性,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影像學資料:腰椎核磁共振提示L4-5椎間盤突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L4-5)。治療:經皮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L4-5)。圖1、術前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30°(+)。圖2、腰椎核磁共振提示L4-5椎間盤突出,紅色箭頭提示神經根受到明
發布於 2022-10-09 12:08
0評論
很高興能利用這個平臺與大家一起探討、共享微創脊柱外科椎間孔鏡技術,我2011年從師於美國的脊柱微創外科大師AnthornyYeung教授,Yeung教授語重心長的教誨、希望這項脊柱微創外科頂尖技術能夠在國內很好的開展,回國後逐步開展了這項技術,目前利用該項技術已經成功治療了200餘例病例,該技術創傷小,僅有1cm的切口通道,局部麻醉,安全(對經過正規訓練、培訓,熟練掌握該技術的脊柱微創外科醫生而
發布於 2022-10-22 23:39
0評論
採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俯臥於拱形支架上。用C臂X線機確定擬手術節段,以此為中心作症狀側或症狀較重側棘突旁開1cm縱行切口,單節段長約2cm,雙節段3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腰背筋膜,骨膜下分離椎旁肌,顯露擬開窗減壓的椎板間隙、黃韌帶和小關節。移入手術顯微鏡,鏡下以無齒髓核鉗清除上下椎板和黃韌帶表面多餘軟組織,再次以雙極電凝止血。用椎板咬骨鉗或高速球頭磨鑽去除上位椎板下緣和下位椎板上緣部分骨質
發布於 2024-09-29 00: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