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口腔癌在全身所有腫瘤當中佔據第6位,我國並不屬於口腔癌的高發地區,位於前十之外,因而相較於肺癌,肝癌和食道癌等我國高發腫瘤而言,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由於口腔功能重要,一旦罹患口腔癌,患者及家屬經常處於疑惑,無措和恐慌的處境。
口腔癌的發病與咀嚼菸葉檳榔、酗酒、長期食用醃製食物等生活方式存在著相關性,在我國南方有些省份包括臺灣地區,居民普遍喜咀嚼檳榔,因此其發病率明顯較其他省份為高。值得注意的是口腔衛生狀況差、殘根殘冠和不良修復體長期反覆刺激會引起創傷性潰瘍或慢性炎症性潰瘍,進而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對於早期口腔癌單純手術,可獲得長達80-90%的5年生存率。中晚期口腔癌則是手術聯合放療與化療的綜合序列治療策略,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晚期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同時,外科切除造成患者面部外觀、口腔吞嚥與言語功能的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進食與社會交往。由於口腔位置表淺,相較於肺部、肝部等臟器腫瘤而言,易於自我監測與臨床診斷,因此制定口腔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策略,可有效提高口腔癌的治癒率與生存率,降低公共衛生經費,而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最小,是防治口腔癌的最佳醫療對策。
口腔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病程可由數月至數十年,在早期常無症狀,病變侷限,表現為潛在的惡性病變或狀態,如黏膜白斑、紅斑、扁平苔蘚等,在此階段通過簡單的系統的口腔檢查就能發現。對於臨床上高危人群,早期診斷的手段有:光學檢查、組織染色檢查、唾液檢查及DNA倍體分析等,但目前臨床上口腔癌診斷的金標準仍然是切取活檢,仍然沒有特異性分子診斷可以作為足夠的診斷依據。接受口腔專科醫師定期診治是口腔癌預防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關鍵。
我國口腔癌的外科治療在國際上公認為先進水平,而在早期預防、診斷與治療方面相較於國際先進水平仍然需要政府投入更多公共衛生成本,普及口腔癌知識,提高患者自檢意識,儘早接受規範治療,最終提高整個人群的生活質量與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