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7 12:21

  人工耳蝸植入術已為無數家庭送來了福音,但患者的康復之路才剛剛開始。

  甚麼是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替代已損傷的耳蝸毛細胞,通過電流,聽覺神經重新獲得聲音信號的一種電子裝置。

  為甚麼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要進行聽力、言語康復訓練?

  植入人工耳蝸後並不意味著就可以能聽會說。

  由於語前聾的患兒缺乏有聲環境和言語的刺激,在人工耳蝸植入開機後,患兒的聽力年齡只有0歲,僅僅能察覺聲音,這時聽覺言語系統才剛剛建立。因此,人工耳蝸植入患兒在對聲音有察覺後,必須進行科學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通過科學有效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培建和完善其感知性、辨析性和理解性傾聽的能力,促進其言語理解、言語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人工耳蝸植入患兒除聽覺、言語功能障礙,還存在別的問題嗎?

  由於語前聾患兒早期缺乏聲音的刺激,在聽覺、言語障礙的同時,多數都伴有運動發育(粗大、精細運動)遲緩和平衡功能受損。

  除此之外,患兒還可能存在知覺障礙、個人-社交障礙和認知障礙等。這與患兒的家庭、周圍環境因素相關,尤其與患兒因聽覺、言語功能障礙而導致的自信心缺乏密切相關。

  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多長時間可以開始康復訓練?

  患兒術後需要開機和調試,通常在術後1~4周開機,開機後的第1個月內調機1~2次,患兒開機調試正常後,以及通過正規的醫療機構。

  綜合評估後,如無其他康復禁忌,便可開始康復訓練。

  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康復訓練前需進行哪些康復評估?

  聽力學評估:包括聽覺意義整合量表(MAIS),聽覺行為分級標準(CAP),言語可懂度分級標準(SIR)等,瞭解患兒聽力重建後聽覺、言語的改善情況。

  康復評估:聽覺、語言言語能力評估和運動發育、平衡功能評估:以此瞭解康復效果,確定訓練起點,明確康復發展目標,指導制訂康復計劃。

  調查問卷評估:如患兒、家長焦慮量表等,評估患兒及父母的心理狀況對患兒康復的影響。

  因此,進行康復訓練前需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綜合評估,包括患兒聽力學檢查,聽覺、言語能力,運動發育以及平衡功能評估等,同時,在康復訓練中檢測患兒骨強度和生長髮育情況,更加全面地促進患兒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迴歸學校。

  聾兒人工耳蝸植入術後怎樣選擇康復模式?是醫學機構康復還是社區家庭康復?

  目前,在國內外,“醫教結合”的模式-----醫學康復與教育康復的結合,是術後患兒康復的主導模式。

  醫學機構康復:患兒可在康復機構接受全日制學前康復教育、聽能管理及聽覺言語康復個別強化訓練。

  社區家庭康復:低齡人工耳蝸植入患兒可選擇以機構為指導,採用親子同訓、預約單訓及家庭指導計時服務等形式,實施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隨班就讀:鼓勵有一定聽覺語言能力的患兒進入普通幼兒園、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因此,每位患兒在人工耳蝸植入術後,需定期在原手術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人工耳蝸的正常調試和評估,然後再去正規的醫學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評估,根據醫生的評估結果和建議進行選擇。有條件的家庭,可選擇“醫療康復+家庭康復+特殊教育康復”的模式進行全面康復治療。條件有限的家庭,可以選擇家庭康復為主導,與醫療康復或特殊教育康復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康復。

  全託康復還是日託康復?

  全託與日託各有利弊,但從多方面因素考慮,目前建議家長選擇日託康復。一方面,全託康復對家長而言,費用較高,對家庭產生一定的經濟壓力,而且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縮短,這樣會使患兒的心理和情緒帶來負面效應,患兒認知、個人-社交能力也會有所影響。另一方面,日託康復強調親子課,親子活動以及父母與孩子之間日常生活的互動,在孩子的康復過程中予以更多愛的呵護和指導,因此,建議家長選擇“家庭康復+醫療日託康復+特殊教育康復”相結合的模式,在孩子、家長和老師的三者有機的結合下,才能更好地促進患兒全身心健康發展。

  聾兒人工耳蝸術後要注意哪些日常安全問題?

  首先,避免肢體直接碰撞的劇烈運動,如籃球等。對於非身體直接接觸的運動,如跑步,可將外線和語言處理器取下,或藏於衣物下。對於大部分水上運動,需取下外線和語言處理器。

  其次,在雷雨區和乘搭飛機起落時,也需將外線和語言處理器取下,避免人工耳蝸損壞。

  在人工耳蝸植入術患兒的家庭康復中,父母該做些甚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教師,家長的心理狀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家長的家庭教養方式,家長參與孩子康復的程度,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家長理解並掌握了多少康復知識和技能等都可直接影響患兒的康復效果。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教會孩子基本生活知識和技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讓孩子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智力、培養興趣。其次,父母還要學習如何在家中利用自然聲音和各種家庭活動來發展孩子的“聽”和“說”。

甚麼是人工耳蝸植入相關文章
一、人工耳蝸的植入年齡:1、語前聾最好不超過7歲,因為7歲以後人的聽覺和言語中樞就基本停止發育了,再植入耳蝸效果就比較差,好多隻能是聽見聲音,但不會有語言的體驗!2、幼兒人工耳蝸植入,有報道最小8月的,太小的話孩子顱骨發育太小可能影響手術,加之人工耳蝸植入是全身麻醉下完成,麻醉插管有一定困難!3、老年耳聾患者也可以進行耳蝸植入,前提條件是全身情況尤其是心腦血管和肺功能等能耐受全身麻醉及手術。二、
發布於 2022-12-23 01:15
0評論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耳聾的患者尤其是小孩,因無法接受聲音信號,還會失去聽覺語言功能。因此,對於這些患者來說,治療的最終目的是重建聽覺及言語功能,使其能融入主流社會。在日本,最早
發布於 2023-01-30 08:17
0評論
人工耳蝸是一種可以幫助聽力障礙人士恢復聽力和言語交流能力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人工耳蝸植入是醫學和康復領域中的一項新技術且隨著科技發展不斷更新,因此在適應證選擇、術前評估、手術、術後調機和聽覺言語康復等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參考的指南。人工耳蝸植入涉及到醫學、聽力學、生物醫學工程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諸多領域,需要醫師、聽力學家、言語病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康復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及家長等共同組成人
發布於 2023-02-05 00:27
0評論
人工耳蝸是一種可以幫助聾人恢復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由於人工耳蝸植入是醫學和康復領域中的一項新技術,因此在適應證的選擇、手術前後的評估、手術、術後調機和聽覺言語康復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參考的標準。本指南旨在為從事此項工作的臨床醫生、聽力和言語康復工作者提供指導性的意見,使我國的人工耳蝸植入工作達到規範化和標準化,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人工耳蝸植入涉及到醫學、聽力學、生
發布於 2022-10-18 08:04
0評論
人工耳蝸植入是指患有重度或極重度耳聾的人,通過利用一個內耳的替代裝置--人工耳蝸,使其聽力接近正常,並經過訓練,達到言語交流目的的矯治方法。這是一種已獲得國際認可的醫學界的高新科學技術。那麼,究竟甚麼是人工耳蝸呢?人工耳蝸是一種替代人耳功能的電子裝置,它可以幫助患有重度、極重度耳聾的成人和兒童恢復或提供聽的感覺。人工耳蝸是由體內部分和體外部分組成,體內部分由植入電極和接收/刺激器組成,體外部分由
發布於 2022-10-24 12:29
0評論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人工耳蝸植入的臨床經驗日益豐富,人工耳蝸技術及外科技術在不斷髮展,其適應症與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拓展。目前哪些人群可以考慮人工耳蝸植入呢?首先對人工耳蝸植入要有正確的意識,即人工耳蝸植入不是單單指外科醫生將電子耳蝸植入到病人體內的外科手術。它需要包括患者本人、家庭、學校、聽力師、言語/聽覺培訓師及外科醫生在內的整個團隊去努力協作完成。並且患者本人對人工耳蝸植入要有較科學的期望,
發布於 2023-02-04 16:57
0評論
重度及以上耳聾是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疾病,而尤其是重度以上感音神經性耳聾,普通的藥物保守治療無法提高聽力,只能通過人工耳蝸植入重建聽覺。兒童先天性耳聾造成的終身聾啞更是一件令家庭和社會痛心的事。人工耳蝸是一種半植入式的醫療電子裝置,分體內和體外兩個部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即把體內部分的植入體通過手術安裝到患者體內。待術後切口癒合之後,再佩戴上體外的言語處理器,患者就能重新聽見聲音。從1977年世
發布於 2022-10-18 04:39
0評論
自1995年5月多通道人工耳蝸引進中國大陸以來,15年間我國的人工耳蝸植入工作得到顯著發展。迄今國內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患者人數累積達到10000餘人,其中90%以上是兒童,這樣的構成比也是我國人工耳蝸植入工作的一大特點。近年來,由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出資的救助項目以及各類慈善機構和個人出資的捐助項目,使眾多的聽障兒童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惠及了很多家庭,從而使更多的患兒家庭和社會認識並瞭解了人工耳蝸
發布於 2022-10-18 07:34
0評論
回想起這兩年多來的經歷,趙先生夫婦的心中充滿了酸甜苦辣。妻子艱辛懷胎十月,在大家的細緻照料與殷切期盼下,全家人歡天喜地地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可是這股高興勁兒沒持續幾天,全家人就變得愁眉不展了。原來小寶寶沒有通過聽力篩查,孩子可能存在嚴重的聽力問題。起初家裡人不相信,因為家裡重來沒有出現過聾啞人。慢慢地,他們也注意到孩子對聲音沒有絲毫反應。帶著希望、也帶著更多的不安,在出生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趙先生
發布於 2023-01-30 07:07
0評論
老年性耳聾人工聽覺植入老年性耳聾是極為常見的老年病之一,在老年人中發病率幾近100%。我們在臨床上常見那些老年人由於聽力下降導致反應遲鈍、精神憂鬱,與家人朋友難以交流,他們常常覺得跟人說話很困難,電視機開的很響,“討人嫌”,因而寧願不出門,不說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的概念在更新,很多人60歲了,身體很好,很難稱他們為老年人;而生活壓力的升高,很多中年人就已經出現耳聾,我
發布於 2023-03-04 13: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