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7 12:26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誕生被高頻率的使用,人體在悄無聲息中受著各類輻射的威脅,我們的耳朵也因此成為了“受害者”之一。近年來,因突發性耳聾、耳鳴、頭暈等症狀前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就醫率逐年遞增,根據患者的描述以及通過相關輔助檢查,被確診為聽神經瘤的患者成上升趨勢。

  首先,認識一下這個長在聽神經鞘膜上的“定時炸彈”。

  聽神經瘤是一種生長在前庭蝸神經上的腫瘤,起源於神經鞘膜。又稱為前庭神經鞘膜瘤,多發生於30-50歲的成年人。據統計,聽神經瘤的年發病率為5/10萬左右,但是由於經濟文化發展不均衡,很多病人都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治。聽神經瘤發病部位隱匿,容易忽略和誤診,如延誤治療會對聽力和周圍腦神經構成極大的危害,甚至威脅生命,因此及時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重要。

  雖然確聽神經瘤是一個良性的腫瘤。但是隨著腫瘤的不斷生長,最終也會導致患者的死亡。

  根據聽神經瘤的生長過程發現,早期的聽神經瘤僅侷限於內聽道內,逐漸生長,終最將內聽道擠壓擴大並突入橋小腦角。當腫瘤在2釐米以內時通常僅有耳科學症狀,如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

當腫瘤生長超過2釐米時,腫瘤開始推壓腦幹、小腦及其它顱神經,患者逐漸出現耳神經學症狀,由於神經學症狀常很輕微,此時多數患者仍以耳科學症狀為主。

腫瘤生長超過3釐米後,腦幹、小腦明顯受壓變形,患者出現明顯的頭痛、嘔吐、走路不穩、面部麻木等神經學症狀,腦疝可隨時發生,給病人帶來生命威脅。

NF2(神經纖維瘤病2型)是雙側聽神經瘤最常見的表現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以雙側聽神經瘤為其典型代表。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單側或雙側進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可伴有耳鳴、眩暈或平衡障礙。雙側的聽神經瘤大小和生長速度並不一致,腫瘤的大小與聽力情況也不完全對應。NF2的治療必須注意與單側聽神經瘤有不同點。

  聽神經瘤並非不治之症,顯微外科手術是治療聽神經瘤的最佳選擇。

  手術切除為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首選治療方法,特別是近年來由耳神經外科醫師倡導的巖骨手術入路運用各種現代顯微手術技術,如高清晰度顯微鏡、高速電鑽、面神經監護儀等,對腫瘤作精細切除,將腫瘤從耳顳骨與腦幹、小腦和顱神經之間的間隙中,特別是與腫瘤粘連的面神經上剝離。不但能全切各種大小的腫瘤,而且由於手術進路通過耳部直接到達腫瘤,而非通過後壓小腦的後方進路,因此對腦組織的損傷輕微,術後通常不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尤其是面神經功能的保存率比較高,一部分患者亦能保存實用聽力。

值得患者注意的是,腫瘤越大,術後出現面癱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儘早手術可降低術後面癱的比例。

  單側聽神經瘤的治療原則以全切除腫瘤和保留面神經為主要目的,在此基礎上儘可能保留聽力;單側聽力喪失並不明顯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對於雙側聽神經瘤的病人,由於存在雙側聽力喪失的可能,治療方案的選擇應當慎重,必須重視聽覺功能的保護和恢復。

NF2病人聽力康復有兩種選擇:人工耳蝸植入(CI)和聽覺腦幹植入(ABI)。

多數行CI的病人的表現優於ABI病人。對於NF2病人,雙側聽力喪失是病程發展的結果,CI可以恢復病人聽力,可以在腫瘤手術時保留蝸神經同時行CI或分兩期手術植入;也可以在聽力喪失的不危及生命的小腫瘤側行CI。總之,NF2病人的人工耳蝸植入策略需要根據不同病例具體分析。

聽神經瘤治療中的神經功能保護及重建相關文章
腫瘤全切和神經功能保護是統一又是矛盾的,在矛盾發生時,我們又要選擇哪一面呢。拿聽神經瘤來講,手術追求的是腫瘤全切除的同時面神經得到很好的保護。曾經同事在國外觀摩手術,世界著名的教授在手術時他覺得神經監測不滿意,做了一半腫瘤拂袖而去,但是不能說美國教授的選擇不對,他追求的是神經保護和生活質量,無可厚非。三叉神經鞘瘤術後的神經損害會導致不同的表現,發生在眼支會導致眼部感覺異常,眼淚分泌困難,角膜潰瘍
發布於 2022-10-20 12:59
0評論
清華特色檢查和治療:1、術前最精準的神經解剖影像評估:神經傳導束高場強MRI,脊髓DTI,神經根、神經束成像(清華大學醫學院校內)。2、術前最先進的神經電生理評估:表面肌電檢測,感覺閾值測定,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體感誘發電位,運動誘發電位。3、最高水平的神經功能修復重建治療:科學靜脈藥物多療程衝擊治療+鞘內手術高效藥物衝擊微創治療。適應證:1、各型頸椎病、胸腰椎疾病手術後,有殘留肢體和軀幹感覺、
發布於 2022-12-28 17:00
0評論
聽神經瘤或前庭神經鞘膜瘤是起源於前庭神經鞘膜,由雪旺細胞增生引起的、具有包膜的良性腫瘤。據報道,其來源以前庭下神經最常見(高達91%),其餘來源於前庭上神經,偶爾也來源於耳蝸神經或面神經。聽神經瘤約佔小腦橋腦角腫瘤的80%,其次是腦膜瘤和表皮樣囊腫。三叉神經鞘瘤僅次於聽神經瘤,佔顱內神經鞘瘤的第二位,約5%左右,面神經鞘瘤居第三位。聽神經瘤的平均生長率在每年0.9~1.2mm。已有許多有關聽神經
發布於 2023-01-30 09:27
0評論
今天門診隨訪的患者,巨大聽神經瘤術後三月複查,MRI提示腫瘤完全切除,沒有遺留面癱(患者術後面部照片)。可喜的是,術後片子清晰顯示面神經!上海瑞金醫院神外科吳哲褒
發布於 2023-02-09 05:52
0評論
聽神經瘤是腦瘤的一種,它長在人的小腦半球和腦幹之間一個叫腦橋小腦角的角落裡。別看它屬於良性腫瘤,但由於生長部位深,目前仍是腦外科難度較高的手術之一。可是,如果能早期診斷的話,那就不同了。這時腫瘤體積小,和周圍重要的神經組織粘連少,切除相對容易些,同時也容易切乾淨.不但手術併發症少,腫瘤也不會復發。若是在晚期,要全部切除腫瘤就困難得多,手術併發症也多,而且還會復發。由此可見,早期發現並診斷聽神經瘤
發布於 2023-01-30 18:16
0評論
聽神經瘤是腦瘤的一種,它長在人的小腦半球和腦幹之間一個叫腦橋小腦角的角落裡。別看它屬於良性腫瘤,但由於生長部位深,目前仍是腦外科難度較高的手術之一。可是,如果能早期診斷的話,那就不同了。這時腫瘤體積小,和周圍重要的神經組織粘連少,切除相對容易些,同時也容易切乾淨.不但手術併發症少,腫瘤也不會復發。若是在晚期,要全部切除腫瘤就困難得多,手術併發症也多,而且還會復發。由此可見,早期發現並診斷聽神經瘤
發布於 2024-06-22 17:57
0評論
一、概述:聽神經鞘瘤起源於聽神經鞘,是一典型的神經鞘瘤,由於沒有聽神經本身參與,因此,聽神經瘤的名稱不適宜,應稱為聽神經鞘瘤。此瘤為常見顱內腫瘤之一,佔顱內腫瘤的8.43%。聽神經鞘瘤好發於中年人,發病高峰在30~50歲,最年幼者為8歲,最高年齡可在70歲以上。發生於小兒的單發性聽神經鞘瘤是非常罕見。迄今為止,有關兒童聽神經瘤的均為個案報道。腫翻多數發生在聽神經的前庭段。少數發生於該神經的耳蝸部
發布於 2022-10-21 08:29
0評論
一年前,患者張某因左耳持續性耳鳴,求診於各大醫院。服用藥物、針灸及高壓氧治療後均無改善。最終患者求診於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筆者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及檢查後,懷疑顱內佔位病變,為患者開具頭顱MRI檢查。結果提示患者小腦橋腦區有一1.6cm的腫瘤。由於患者就診較早,腫瘤尚處早期,醫師為患者行保留面神經及聽神經功能的顯微外科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術後患者成功保留了聽力且面神經功能正
發布於 2023-01-30 08:12
0評論
聽神經瘤實際上源於前庭神經,隨著腫瘤體積增大,可累及面神經、蝸神經。在腫瘤較小的時候比如直徑小於1釐米時可選擇隨訪,不予任何治療;但當腫瘤體積較大時應給予適當的治療:對於年邁,體弱多病,或患者極度懼怕手術者可選擇伽馬刀治療;一般情況下應選擇手術治療。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雖然手術是一箇中型偏大的手術,但在有經驗的術者幾乎是沒有死亡率,面神經的解剖保留率也能達90%以上。筆者手術的大部分患者為大型腫
發布於 2023-02-15 05:02
0評論
甚麼是聽神經瘤?聽神經瘤是腦腫瘤,但其實並不位於腦實質內,而是長在聽神經的前庭支上。聽神經瘤屬於良性腫瘤(非惡性也非癌),通常生長緩慢,平均年增長率為2毫米。聽神經鞘瘤佔顱內腫瘤的7%~12%,佔顱內神經鞘瘤的93.1%,佔橋小腦角腫瘤的75%-80%。聽神經瘤的臨床表現聽神經瘤的發病年齡多在30~60歲,20歲以下者少見。女略多於男。絕大多數為單側,雙側者多為神經纖維瘤病。腫瘤大多數發生於前庭
發布於 2023-03-19 01: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