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8 02:21

  1、"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說法從何而來?

  這個說法,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一項經典慢性腎臟疾病的研究,發生腎功能不全時酸性物質排不出去,因而調動骨骼中的鈣質,從而提出了骨質疏鬆的營養酸負荷假說,假說認為那些代謝後呈酸性的食物可對骨骼造成損害從而導致骨質疏鬆並增加骨折的風險。這一理論很快就被外推至健康個體中,認為如果長期食用富含動物蛋白質的食物會引起體質的酸化,甚至導致骨質疏鬆。這一理論影響著營養研究以及膳食推薦。

就這樣,一個存在爭議的在腎病患者研究中得出的信息就被人為放大了,擴展到健康人群的營養學建議,最後又擴展為鹼性食物鹼性藥物有助於防癌、抗感染、抗過敏、預防肥胖的說法。從而推導出人體的酸性化是萬病之源的說法。

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另外關於 “酸性體質”是腫瘤的根源,也不甚科學,且有顛倒因果關聯之嫌。

  2、身體到底有沒有酸鹼性呢?

  “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之說是不科學的,但人的身體到底有沒有酸鹼性呢?

答案是:有,且人體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PH值。

  那麼所謂的“酸性體質”是通過哪項指標判斷的呢?胃液?尿液?皮膚?這些都不對,正確答案是—血液!

  健康人的血液通常呈現弱鹼性,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這樣有利於機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並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保證人的精力充沛。但是在疾病的情況下,血液的酸鹼性是可能會變化的,醫學上稱為“酸中毒”和“鹼中毒”,比如:女性在懷孕時如果因為妊娠反應頻繁嘔吐,丟失大量胃酸,就會造成代謝性鹼中毒;人若不吃主食或糖尿病人無法充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導致酮症酸中毒;呼吸道阻塞及肺部疾病等可造成呼吸中樞受抑制,肺二氧化碳不能正常排出,會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過度通氣,導致CO2(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可引起呼吸性鹼中毒;運動員激烈運動後骨骼肌可產生大量乳酸進入血液,此時立刻抽血測運動員血液PH值,由於乳酸的產生速度大於清除速度,可能此時的PH值略有降低,但休息片刻後血液PH值就會恢復正常。

  3、食物有酸鹼之分嗎?

  營養學中決定食物酸鹼性的不是食物的口味,也不是食物的PH,而是食物的灰分,也就是說一個食物是酸性還是鹼性,我們得看它燒成灰後留下的物質。

(1)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經燃燒後所得灰分的化學成分中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這些元素溶於水後生成酸性溶液,這類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穀類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

(2)鹼性食物:是指食物經燃燒後所得灰分的化學成分中主要含鉀、鈉、鈣、鎂等元素,這些元素溶於水後生成鹼性溶液,這類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而中性食物,則包括烹調油、黃油、澱粉及食糖等。

  4、食物的酸鹼性會影響身體的酸鹼性嗎?

  其實,我們的身體有著精巧複雜的設計,從消化系統到排洩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酸鹼平衡。我們的肺臟通過二氧化碳的排出,可減少體內揮發性酸的產生;腎臟對酸鹼平衡的調節則是一個排酸保鹼的過程;我們的血液中則存在著緩衝對。它們在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平衡飲食最重要!

  我們不應太在意吃進去的是酸性還是鹼性食物,應該更注意食物本身所包含的營養素。營養師建議大家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這並非因為它們是所謂的“鹼性食物”,而是因為它們富含各種對維護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實際上,講究食物多樣化、保證葷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則。各類食物均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發揮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相互之間不可替代。

  一味追求所謂“鹼性”食物,摒棄“酸性”食物,只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我們須謹記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多樣化的膳食搭配才是通往健康的關鍵。

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嗎 ?相關文章
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為鹼性體質者,但這部分人只佔總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體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者。與鹼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痠腿痛,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甚麼毛病,如不注意改變,就會繼續發展成疾病。 醫學證明,如果人體傾向酸性,體內細胞的作用就會變弱,廢物就不易排出,腎
發布於 2023-11-24 12:23
0評論
酸性體質就是人的體液pH值都在7.35以下,其實,人體體液的pH值處於7.35~7.45的弱鹼狀態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 人們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健康問題,即酸鹼失衡,酸性體質,它導致百病叢生。有研究表明,當pH值降低0.1(即體液偏酸)時,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神經的敏感性下降,內分泌
發布於 2023-04-14 00:01
0評論
眾多商家近年來不斷向消費者灌輸一個概念: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認為體液偏酸會導致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 然而在中學生物課本中我們卻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正常人的血漿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值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碳酸氫根、磷酸氫根等離子有關。 科學依據問題 所謂“酸性體質論”,就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一種偽科學學說,該學說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
發布於 2023-11-24 12:16
0評論
鹼性體質好還是酸性體質好這是不少人感興趣的話題。大家都知道酸鹼平衡是人體重要的平衡因素,對身體健康和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行都起著重要作用。而研究發現,健康人的體質應該呈弱鹼性,即PH值應該在7.35~7.45之間。有醫學專家研究後表示,努力創造體內微鹼性環境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並認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弱鹼性體質比酸性體質好。 當人體體液處於正常的弱鹼性時,機體的免
發布於 2023-06-15 14:03
0評論
脊柱不正是萬病之源我們經常會聽說“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脊柱側彎”“強直性脊柱炎”等等被稱之為脊柱疾病的一類疾病,這些又與“脊柱不正”有甚麼關係呢?絕大多數人會認為脊柱出了問題不就是“脖子疼”“肩膀痠痛”“手臂麻木疼痛”“腰疼腿麻”一類的症狀麼,為甚麼會說“脊柱不正是萬病之源”呢?其實,絕大多數的人並不瞭解我們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脊柱!僅僅只是認為像“頸椎病”
發布於 2023-03-28 20:51
0評論
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大概pH值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汙染及體內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痠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不出甚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而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發布於 2023-11-24 12:36
0評論
首先要說明的是中醫的脾胃不是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遠遠超出解剖學意義上的脾和胃的範疇。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後天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久之就會多病減壽。中醫學中脾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主運化,脾的運化水谷精微(
發布於 2023-02-22 03:26
0評論
酸性體質如何調理呢?首先要知道酸性體質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提倡吃的很多東西都是酸性的,如:魚、肉、米飯、酒、砂糖等,全都是酸性食物,而鹼性食物如海帶、蔬菜、白蘿蔔、豆腐等多半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可以參考食物中的鈣、磷的含量來判斷,鈣質多的就是鹼性食物,磷質多的就是酸性食物。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檢討自己平日所吃的東西,是否有酸性過度的傾向。白米飯是典型酸性食物,以此為主食的中國人,如果
發布於 2023-04-14 00:08
0評論
一般酸性體質被大眾認為都是不大健康的體質,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以下的症狀,就應該注意均衡飲食了。 以下如果有4中回答YES,就可以斷定您是酸性體質。如下: 1、經常感覺疲倦,精神不振,嗜睡,頭暈,無力 2、上樓梯就喘息,疲乏無力,工作效率低 3、皮膚粗糙,缺少彈性,多皺紋,易患皮膚病 4、臉上有斑,易長粉刺,易過敏 5、情緒煩躁,易急,盜汗,健忘 6、睡眠障礙,脫髮,有頭皮屑 7、牙齦出血,外傷愈
發布於 2023-04-14 00:14
0評論
很多人都會問酸性體質好還是鹼性體質好,相信通過上述的瞭解,你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了。沒錯,鹼性體質會更好一些。 因為,健康人的體質應該呈弱鹼性,正常的血液PH值是7.35~7.45之間。在很多人血液的pH值是在7.35以下,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這樣就會滋養出很多的疾病,這是因為酸性體質者體內的激素分泌、神經調節及臟器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並由此誘發出其他疾病。當人體
發布於 2023-04-14 00:2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