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瑟瑟寒意濃,隨著天氣的轉涼,皮膚乾燥、瘙癢這一問題困擾著不少人。
如何應對呢?首先需要排除一些病理情況,當一些中老年人如果出現頑固性皮膚瘙癢,那就要警惕是否因糖尿病或膽道阻塞等引起。而季節變換造成的皮膚瘙癢主要是由於氣溫降低,人體本能地為減少散熱關閉皮膚部分毛細血管,減少血流的同時汗液、皮脂的分泌也隨之減少,使皮膚溼度下降致皮膚乾燥最終導致皮膚的瘙癢。
“水油平衡”相信大家對於這個詞一定不陌生,而這正是衡量皮膚是否健康的標準。從水油平衡的角度看,皮膚類型可以分為乾性、中性、油性以及混合性四類。無疑乾性皮膚是最易發生瘙癢的。那麼營養與保溼止癢又有甚麼聯繫呢?
1、通過飲水補充皮膚水分?
你知道嗎,每日不從我們皮膚中排出的水分就有500ml,這相當於一瓶礦泉水的量呢!如果運動出汗、發燒從皮膚中丟失的水分就更多了,皮膚丟失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就會加速皮膚老化、乾燥甚至瘙癢。 “水是生命之源”。除三餐以外我們至少飲水1200ml,喝水應少量多次為宜,最好於晨起、上午10點、下午2點、5點、晚上8點、臨睡前各飲一杯水。在乾燥的秋冬季宜選用有潤燥功效的溫開水、蜂蜜水或枸杞水;有研究發現錳具有維持正常的末梢神經傳導功能,可以減輕皮膚瘙癢的發生,茶葉富含錳,因此泡些茶喝也是不錯的選擇。
2、膠原蛋白對皮膚保溼重要嗎?直接吃有效嗎?
膠原蛋白是人體皮膚真皮層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與少量彈性蛋白共同構成規則的膠原纖維網狀結構,併為表皮輸送水分。水分佔人體體重的40-60%,由於蛋白質具有親水性,如果人體缺少蛋白質就意味著水分的減少,容易造成皮膚老化而失去彈性。都說蛋白質是皮膚亮麗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那麼大眾所認為的“豬皮”、“雞爪”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對皮膚有用嗎?
蛋白質好比房子,氨基酸好比造房子的磚塊。膠原蛋白吃下去並不能直接被我們人體吸收,而是先要變成造房子的材料:氨基酸和短肽。如果把它作為氨基酸的補充,它不如我們常說的雞蛋、牛奶中優質蛋白,因為膠原蛋白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如果把它作為短肽的補充,是否可以作為“理想的磚塊”呢?好像也不太合適,人體的蛋白要在細胞中合成,而這些短肽無法進入細胞作為合成蛋白的原料。那它是否是個“合格的建築工人”呢?它可以幫助皮膚合成膠原蛋白嗎?遺憾的是並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來支持。目前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維生素C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許多護膚品中添加了膠原蛋白,有的聲稱為“小分子、活性物質”其實塗抹的膠原蛋白基本是不可能被吸收進入皮膚的,也不會變成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皮膚塗抹膠原蛋白或許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達到保溼、鎖水的作用。
3、為甚麼減肥也可能會誘發皮膚瘙癢?
可以說減肥是不少女性一年四季的“必修課”,說到減肥我們必須得先明確一點:使我們發胖的不是葷菜,也不是主食,而是過多的能量。“均衡”二字可謂是“營養世界”裡的精髓所在。許多營養素都與皮膚的健康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為了減肥,很多女孩子不吃葷菜,這樣就會造成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不足,造成人體水分含量減少,易引起皮膚乾燥、瘙癢。有的人基本不吃主食,更不要說粗糧的攝入了,而粗糧正是B族維生素的一個重要來源,B族維生素缺乏又與皮膚瘙癢有關。對於減肥的女性而言,可以說是談“油”色變,但油脂真的那麼一無是處嗎?其實“油”跟水一樣不可或缺,它是皮膚進行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缺少它,我們的皮膚會失去光澤。油脂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對保持皮膚年輕,延緩衰老相當重要;維生素A是與上皮健康最相關的營養素,它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全脂奶、禽蛋;它的前體物質--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在深綠色或紅黃色蔬菜水果中含量豐富。
4、秋冬季節如何吃出水嫩靚麗的肌膚呢?
在保證均衡飲食、足量飲水的基礎上我們也不能忘了脂肪的貢獻,現在大家都知道多不飽和脂肪酸例如w-3脂肪酸等的好處,但其實飽和脂肪酸也是我們人體每天所必須的,最新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攝入低於10g/d時,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冠心病死亡率、腦卒中死亡率可增加2倍,因此適量的吃些豬皮、雞爪等脂肪相對於肥肉組織較少,但又有適量脂肪的食物還是有些好處的,從中醫角度講可能還具有“以形補形”的作用。另外秋冬季我們可以適當吃些堅果,如杏仁、榛子、核桃、松仁等,因其中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以及錳,它們在維護皮膚健康、防治瘙癢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中醫食療的角度講,“肺主皮毛,白色食物入肺經”,通俗的說就是白色的食物多有滋陰潤肺的作用,而益肺有利於毛髮皮膚的健康。因此可以適當選用銀耳、雪梨、百合等食物。
在這裡我們推薦一款食療方給大家:
白玉紅棗薏苡仁粥
【食材】銀耳、雪梨、百合、薏苡仁、紅棗
【功效】養陰潤肺、補血養顏、改善皮膚粗糙乾燥
5、防皮膚乾燥、瘙癢小貼士
飲食上應注意:
減少皮膚瘙癢的誘因: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濃茶、濃咖啡等;少喝酒少抽菸。
生活上應注意:
乾燥季節使用加溼器調節室內溼度;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可隔天使用沐浴露,洗澡後勿忘使用潤膚露;避免過度抓撓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