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學生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也不少,年齡一般在13~18歲,以“豆芽菜”體型和“肥胖”體型者多見。患者常自述腰痛不適,上課久坐後疼痛加重,休息後減輕,在體育活動後或摔傷後出現下肢放射痛,症狀時輕時重,一般疼痛較輕,併發症較少,臨床常誤診為腰肌纖維炎,常規治療效果不佳。中學生在青春期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發育過快
近20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廣大青少年的青春期普遍提前,平均身高比20年前提高5釐米左右。具體看來,女孩子在11~14歲,男孩子在12~15歲左右,身高快速增加,軟骨板骨化迅速,椎間盤發育不完全,髓核含水量較高,而膠原蛋白含量較少,椎間盤的柔韌性不足。腰部肌肉的力量也明顯不足,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2、運動過少
現在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除一日七八節課外。每日還留有大量作業,坐姿時間過長,而運動的時間相對減少起腰部肌肉勞損,又不利於鈣質的吸收,影響骨骼的發育。
3、嬰兒時期爬行少
人類的脊柱有4個正常的生理曲度,嬰兒在正常爬行過程中抬頭向前看,有利於頸椎前麴生理曲度的形成;同樣,爬行中腹部下垂可幫助腰椎生理前屈的形成。現在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幾個大人照看1個孩子,孩子爬行的機會很少,動不動就被家長抱起來,稍稍能站立時就放在學步車中走路,對孩子的正常生理曲度的形成非常不利,到十幾歲時負重增加了就容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症。
而且,中學生處於好動時期,有很多腰椎間盤突出症學生患者是在體育運動中發生腰部損傷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這是因為椎間盤具有緩衝暴力,減輕振盪的作用,由於經常受到體重、肌肉和韌帶張力的影響和擠壓,當進行諸如跑跳或負重等體育運動時,易使纖維環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破裂,使髓核脫出,壓迫神經根,產生腰腿痛症狀。因此,外傷尤其是積累性損傷,是引起纖維環破裂椎間盤突出的誘因。
在體育運動中,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有:(1)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夠;(2)腰部活動不當;(3)腰部負荷較大的運動或訓練中,缺乏腰部保護措施;(4)自我保護觀念不強。因此,為了更好地避免體育運動中損傷腰部,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在進行體育運動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活動。無論何種體育運動,在正式開始前均應對脊椎、四肢進行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由慢到快的準備活動,以腰部充分活動、四肢關節靈活為度。
在體育運動中,應合理安排腰部運動量,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並在運動中有一定時間的間歇,以避免腰部過度疲勞。
注意運動姿勢。應注意所有體育運動均涉及脊椎的姿勢是否正確,尤其是體育運動中的腰部狀態,應盡力保持其自然體位。
在腰部負荷較大的體育運動中,應加強腰部保護措施。如進行舉重等運動時,應佩帶寬腰帶或彈性的腰圍,其不僅能夠起到加強腰部肌肉力量的作用,而且可適當限制腰椎的過伸或過屈活動,從而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應及時、正確治療腰部損傷,在腰傷未愈的情況下切不可繼續訓練,以免反覆損傷,遷延難愈。如果久治不愈,可來疼痛門診進行專門的診療,通過針刺熱療、中藥熱敷等方法來徹底治癒你的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