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木乃伊”之罪魁:強直性脊柱炎
近日,周杰倫好友劉宏在錄製節目時,首度提到周杰倫的病史,他表示很多粉絲都知道他有強直性脊柱炎,只是不知道有多痛苦。“他常常不能像平常人一樣躺下,因而要坐著睡覺。有時候我敲門,他從床到門口要走將近十分鐘,不是因為他的家有多大,而是因為他走得非常慢。”
這樣一種讓“亞洲小天王”不能“挺直腰板做人”、舉步維艱的疾病同樣也使很多明星坐臥不能,如蔡少芬、張嘉譯等。強直性脊柱炎究竟是怎樣一種疾病?患病的人為何行動猶如“活著的木乃伊”?本報走進長征醫院風溼免疫科,請吳歆副主任聊聊強直性脊柱炎的那些事。
“不死的癌症”--可遺傳
吳歆介紹,強直性脊柱炎是“強直”與“脊柱炎”兩個詞的結合,通常被患者稱為“不死的癌症”,它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全身炎症疾病,以侵犯中軸關節為主,如骶髂關節、髖關節和脊柱。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背部炎症性疼痛,不對稱性外周關節炎,肌腱、韌帶附著點炎和虹膜睫狀體炎。發展到晚期,會出現脊柱的強直、僵硬、畸形以致功能嚴重受損。
目前,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為0.3%。發病年齡通常在10至4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20-30歲,40歲以後及8歲以前發病者少見。男女患病比例為2-3:1。其中,男性多於女性,且病情較女性嚴重。從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基因和環境因素在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中起到相當一部分因素。研究證實,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和人白細胞抗原HLA-B27密切相關,並有明顯家族發病傾向。如在同卵雙生子中強直性脊柱炎遺傳度高達97%,而超過9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陽性。
那麼,“周董”的愛妻昆凌臨盆在即,他們的寶寶是否也會遺傳到強直性脊柱炎?吳歆說,強直性脊柱炎是遺傳、環境和免疫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疾病。儘管超過9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陽性,但在HLA-B27陽性的人群中,只有大約5%的人罹患強直性脊柱炎。這說明仍然有其他因素參與其發病,比如目前研究較多的腸道感染等。但值得注意的是,HLA-B27陽性者或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人患病的危險性也會相應增加。
早期的症狀―多隱匿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脊柱本身及其附屬組織慢性炎症受累為主,也可累及外周關節、內臟及其他組織的慢性進展性風溼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由於它導致的疼痛與其他背部疼痛很難區別,特別是容易與年輕人因為運動損傷產生的疼痛混淆,患者可能在出現症狀多年後仍未被確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從首次出現症狀到第一次被醫生確診,平均有6年的延誤時間。
吳歆提示,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進展緩慢。患者開始起病時,可能僅僅表現為腰部的不適,開始為單側或間歇的僵硬感和隱痛,以後逐漸發展為雙側、持續性的腰痛、僵硬感,尤其是夜間疼痛明顯,甚至影響睡眠,需要下地活動疼痛減輕才可再次入睡。腰痛嚴重時,患者可能下床都感到困難。
強直性脊柱炎的疼痛特點往往是休息後加重,活動後會減輕。有一些患者的疼痛表現部位可能不是腰背部,而是單側或雙側的臀部、髖部。而有些僅僅表現為單側或雙側的下肢關節如膝、足跟等關節的腫脹、疼痛。發展到後期,患者就會表現脊柱的強直。其中,約有1/3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出現髖關節病變。值得注意的是,起病年齡小的患者髖關節病變更為常見,表現為活動受限並常伴有功能障礙,有些會造成長期臥床,不能行走甚至殘疾的後果。據《中國髖關節受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診療狀況調研》結果顯示,近半數醫生在臨床中發現,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會在5年內從髖關節受累發展至殘疾。
除了髖關節受累之外,強直性脊柱炎發病還會累及眼睛、心血管、肺部和神經肌肉系統。其中以眼部疼痛、流淚、畏光等表現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最為常見。
因此,一旦出現以上的症狀持續達三個月之久,尤其是年輕男性,就要高度懷疑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應該儘快就診,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後。
全面的治療―最可行
吳歆介紹,藥物治療是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核心部分。非甾體抗炎藥即消炎鎮痛藥,有助於緩解疼痛和僵直。抗風溼藥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可以減輕炎症,減緩或阻止病情的發展。此外,生物製劑的出現揭開了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新篇章。生物製劑主要是作用於炎性細胞因子,抑制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體內產生過多的炎性細胞因子,從而達到緩解疾病症狀,阻斷骨質破壞和強直的作用。這也是目前國際和國內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指南中,提出有明確治療效果的藥物。
其次,患者如能合理自我護理,同樣可以控制症狀並改善預後。如:在休息時首要的是保持適當的體位,應睡硬板床,取仰臥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一旦病變上行侵犯到上段胸椎及頸椎時,應該停止用枕頭。凡能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應該避免;定期測量身高和胸廓,自我檢測腰椎活動度;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現的早期脊柱彎曲以及骨質疏鬆導致的壓縮性骨折的一個好措施。同樣,胸壁病變的患者應立刻停止吸菸。
此外,有規律的運動和鍛鍊也同樣是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重要部分。主動及輔助性關節運動可減緩關節疼痛、僵硬,增強肌肉力量;加強背部和頸部力量的鍛鍊有助於維持和改善身體姿態;深呼吸和有氧運動有助於保持胸廓的彈性。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運動項目、強度和時間應隨病程和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晚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已出現了駝背、脊柱強直、擴胸受限等情況時,更應注意背部運動和擴胸運動;而對於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和脊柱活動度比較好,可以進行如健身操、游泳、太極、瑜伽等運動。但需注意瑜伽必須控制運動量適合病情狀況和特點。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宜參與的運動有馬拉松、走樓梯、平板支撐等。運動原則為:鍛鍊開始要慢,選擇精力最充沛,疼痛最輕時進行。運動量以第二天的疼痛不加重為度。運動的持續性比運動的強度高低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