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目前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高,確診時大多已為晚期,只有提高早期診斷率,才有可能明顯改善預後。
1、肺癌的早期症狀和體徵:對於有下列臨床特點,特別是40歲以上的吸菸者,應立即採取相應檢查,及早進行診斷和鑑別診斷:(1)持續2周以上的刺激性咳嗽,治療無效;(2)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近期出現咳嗽性質改變;(3)單側侷限性哮鳴音,不因咳嗽而改變;(4)反覆同一部位肺炎,特別是肺段性肺炎;(5)原因不明的肺膿腫,無異物吸入史和中毒症狀,抗生素治療效果差;(6)原因不明的關節疼痛及杵狀指/趾;(7)影像學發現侷限性肺氣腫,肺葉或肺段不漲,相通支氣管有可疑狹窄;(8)孤立性圓形、類圓形病灶和單側肺門陰影增大、增濃;(9)原有穩定性肺結核病灶,其他部位出現新病灶,抗結核治療後病灶反而增大或形成空洞,痰結核菌陰性;(10)不明原因的遷移性、栓塞性下肢靜脈炎。
2、影像學檢查:中央型腫瘤向管腔內生長時可引起支氣管阻塞徵象,阻塞不完全時呈現段、葉肺氣腫。組賽完全時,則表現為段、葉肺不張。肺不張伴有肺門淋巴結腫大時,下緣可表現為倒S狀影像。周圍型肺癌早期多呈侷限性小斑片影,邊緣不清,密度較淡,易誤診為炎症或結核。腫瘤增大至2-3cm後,則呈圓形或類圓形腫塊,密度增高,邊緣清楚。Ke表現為分葉狀,有臍凹或細毛刺狀陰影。高分辨率CT可清晰地顯示腫瘤分葉、邊緣毛刺、胸膜凹陷徵,甚至鈣質分佈類型、支氣管充氣徵和空泡徵。腫瘤壞死和支氣管相通後,表現為厚壁、偏心、內緣凹凸不平的癌性空洞。常規胸片發現分辨率有限和和存在死角,很難發現小於6mm病變。因此,對於不能除外肺癌者,需要及時進行CT檢查。
3、細胞學檢查:痰細胞檢查對肺癌有很大幫助。如果收集痰標本方法得當,3次以上系列痰標本可使中央型肺癌的診斷率提高到80%,周圍型肺癌的診斷率提高到50%。
4、纖維支氣管鏡:已廣泛用於肺癌的診斷。對於纖支鏡可見的支氣管內病變,刷檢的診斷率可達92%,活檢診斷率可達93%。
5、針細細胞學檢查:可經皮或經纖支鏡進行針吸細胞學檢查。還可在超聲波、X線或CT引導下進行,目前常用的主要為淺表淋巴結和經超聲引導針吸細胞學檢查。
6其他活組織檢查:手術摘除淺表淋巴結如鎖骨上、頸部淋巴結進行病理檢查,可判斷有無腫瘤轉移及其細胞類型。還可通過縱隔鏡、胸膜活檢、胸腔鏡進行活檢。
7、剖胸探查:對高度懷疑肺癌的病例,經上述各種方法檢查都未能確診,可耐受手術者,應該及時進行剖胸探查,以免喪失手術機會。
8、核醫學檢查: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掃描(PET) 對肺癌的敏感性可達95%,對發現轉移病灶也很敏感,特異性可達90%,可作為肺癌分期、評價療效、以及復發轉移的參考依據。
9、腫瘤標誌物:部分肺癌患者的血清和手術組織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用於肺癌的診斷,單個特異性不強,聯合檢測有助於診斷。常用的癌胚抗原(CEA)、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因此,對於可疑肺癌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完善檢查,早期明確診斷,以免失去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