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7 13:28

作為最受關注的遺傳缺陷性疾病,杜興氏型肌營養不良症一直受到國際醫學和生物醫學界的關注,各種新發現和新突破也在第一時間應用於DMD基因治療。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最後一天,國際權威雜誌《科學》,一口氣在線發表了三篇關於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DMD基因治療的論文。這三篇論文由三家美國研究機構(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獨立發表,提交時間相近。
這三篇論文關注的是同一個話題,即應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DMD。
這三篇論文有很多共同點:
1.它們都使用CRISPR/Cas9技術來做缺失基因編輯;
2.它們都使用最廣泛的動物基因編輯技術。他們都以應用最廣泛的DMD動物模型--mdx小鼠為研究對象,在動物身上進行體內試驗。mdx小鼠DMD的基因編輯旨在完全刪除這個外顯子,創造一個沒有23號外顯子的永久性DMD基因。
3、二者都使用被廣泛認可的AAV作為載體,在體內將基因編輯的成分運送到細胞中。
4、除了觀察到的肌肉病理的改善--肌肉細胞膜上Dystrophin蛋白的重新出現--所有三個團隊都證實治療小鼠的肌肉力量增加。
5.都做了多種給藥方法,包括局部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以及腹腔注射的全身給藥。
6.所有的人都證實,在全身治療期間,包括心肌在內的全身各種肌肉都看到了Dystrophin的再表達。


不過,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哈佛大學的Tabebordbar團隊,嘗試用一個AAV9載體來傳遞所有CRISPR/Cas9基因編輯部分,但通過比較,結果不如使用兩個AAV9載體,分別傳遞saCas9和引導RNA。此外,同時做了tdTomato報告基因的實驗,再次證實了體內基因編輯的可行性。杜克大學的Nelson團隊應用的AAV載體是AAV8,而不是肌肉組織通常選擇的AAV9,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德克薩斯大學的Long團隊選擇了加載在AAV9中的較大的經典spCas9。


應該說,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結果。三個團隊取得了相同的結果,從而確立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治療DMD方面的潛力。這一新興療法的優勢包括:
1.基因編輯技術是在DNA水平上進行的,只需一次治療就可以達到永久的效果。不像外顯子跳轉需要長期用藥。可以恢復的肌營養蛋白更接近全長的肌營養蛋白,比導入迷你肌營養蛋白(或微肌營養蛋白)的功能更強。
2.攜帶獨立CRISPR/Cas9部件的雙AAV載體將成為標準做法,其中AAV-saCas9或AAV-spCas9是通用部件,可應用於任何疾病和任何突變,只需準備不同的AAV-gRNA來針對不同的區域,從而治療不同的疾病和突變類型。這有利於大規模生產和降低成本。就DMD而言,幾乎所有類型的致病突變,如大片段缺失、大片段重複、錯義突變、微缺失、微重複、剪切位點突變等,都可以通過這一治療系統得到改善。
3、AAV是目前公認的安全載體,已用於人體臨床試驗,其安全性將得到進一步驗證。因此,兩者的結合是一種完美的搭配,將推動DMD等基因缺陷性疾病的基因治療快速發展。


當然,這個新事物仍有不完善之處,需要加以優化。首先,始終存在著脫靶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問題,這意味著在預定的編輯區域之外存在著意想不到的DNA編輯。這些額外的DNA編輯可能導致功能喪失或過度激活不相關的蛋白質,這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嚴重副作用。只有通過更精細的設計,不斷減少脫靶率,並考慮到不同患者基因組的變異性,才能更好地應用於臨床。其次,AAV抗體已經存在於一些人體內,這將大大影響AAV載體的靶向傳遞效率。最後,儘管mdx小鼠是最常用的DMD動物模型,但缺乏Dystrophin蛋白的小鼠的臨床表型比DMD患者的表型要溫和得多,而且根本不影響生命的長度。因此,正式應用於患者的真實效果存在不確定性。小鼠模型和大型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前已經多次出現過。
新的一年一定會預示著新的希望。

杜興氏型肌肉萎縮症的新療法是甚麼?相關文章
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的病發率約為每十萬名出生男嬰中有20-30個案。病患者中約三分一有家族病歷史,三分一由無症狀的DMD攜帶者母親所獲得,三分一相信是經遺傳基因突變而致病,患病男嬰於初生時並無異樣,病情通常初顯於嬰兒開始學行階段,患者的活動能力發展較同齡的孩子緩慢,他們通常需用手部支持才可從地上站立起來(Gower'ssign)。到4-5歲時,患者與朋輩一起玩耍,跑步時便感困難,同時跳躍
發布於 2024-02-04 02:53
0評論
由於關節的畸形對患者的活動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拉筋及各種物理治療,需於病情早期便開始,以防止攣縮(contracture)的出現。適量的運動亦有助於加強兒童的活動能力。適當的輔助器械(如splint,brace等)對於關節的強化和防止畸形方面也有一定的幫助。 當肢體出現畸形時,部份患者可利用適當的外科手術加以矯正。藥物治療的成效目前是令人失望的。雖然有研究指出,類固醇的使用可以令到患者在幾年的
發布於 2024-02-04 03:00
0評論
1.益髓湯 生黃芪、熟地、雞血藤各15克,臺參、白朮、當歸、白芍、鹿角膠(或鹿角霜)、補骨脂、川斷、川牛膝各9克,甘草3克、制龜版、枸杞、菟絲子各12克,鹽知母、鹽黃柏各6克。 2.加味健步虎潛丸 黃芪、仙靈脾、鹿筋各100克。海龍、海馬、人參、龜版、當歸、杭芍、熟地、枸杞、杜仲、川斷、菟絲子、鎖陽、白朮、薏苡仁、陳皮、牛膝、木瓜、秦艽各30克、蘄蛇3條、炙豹骨9克,補骨脂、知母、黃柏、桂枝、羌
發布於 2024-02-04 03:13
0評論
1、患兒均為男性,多在3-5歲發病;起病隱襲,大部分患兒坐、立時間發育正常,50%病兒開始行走較正常兒童晚(15個月後),開始症狀多為行走慢,不能正常跑步,容易跌倒;肌無力自軀幹和四肢近端開始緩慢進展,下肢重於上肢;骨盆帶肌肉無力,肌張力減低,由於髂腰肌和股四頭肌無力而登樓及蹲位站立因難,進而腰椎前突,因盆帶肌無力而走路時向兩側搖擺,呈典型鴨步;由仰臥站立時由於股肌和髂腰肌的無力,患兒必須先轉為
發布於 2024-02-04 03:20
0評論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類的痿證的飲食調護理重在增加營養,增強體質。 在主食的基礎上,要加用補益脾腎的八寶粥、龍眼肉粥、山粥、海參粥和補益精血的肉食。平時要多食豆芽菜、菠菜、白菜、蘿蔔、西紅柿等蔬菜,我飲甘泉水、檸檬汁等飲料,尤以牛乳、豐乳為佳。水果宜多食山楂、大棗、橘柑之類。 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飲用果酒,如葡萄酒、啤灑之類。飲食宜五味得當,不可偏嗜。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飽餐高糖飲食,對週期性麻痺,臨
發布於 2024-02-04 03:07
0評論
杜興氏肌營養不良是由於X染色體上dystrophin基因請缺陷所致,發病率為新生男嬰的1/3500,該疾病的特點為肌肉進行性損傷,患者3-4歲左右發病,5-6歲可出現行走困難,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全身骨骼肌無力和肌肉萎縮,下面由專家為您詳細講解一下。一、徵兆及診斷方法:一般在5歲以前發病;臨床特點為進行性對稱性肌無力,以肢體近端受累多見,起病常於下肢開始;體查無肌顫,無感覺障礙,多伴有腓腸肌假
發布於 2024-02-06 04:02
0評論
目前,雖然很多學者對肌營養不良症的病因及發病機理進行了探索,但至今仍不清楚,由於本病的病程緩慢,某些類型長達正常生命跨度,這對本病的治療以及療效估計帶來很大困難,現在雖然有上百種藥物的臨床應用,但至今仍無肯定療效的藥物,以至於此病仍在發展狀態中,造成患者病累終生。 1.三磷酸腺苷(ATP)能暫時緩解症狀。肌注後,尿酸排洩增加,代謝活躍,停藥後症狀發展迅速。 2.三磷酸苷(UPT)通過糖代謝而改善
發布於 2024-02-06 04:29
0評論
臨床表現是:患兒均為男性,多在3-5歲發病;起病隱襲,大部分患兒坐、立時間發育正常,50%病兒開始行走較正常兒童晚(15個月後),開始症狀多為行走慢,不能正常跑步,容易跌倒;肌無力自軀幹和四肢近端開始緩慢進展,下肢重於上肢; 骨盆帶肌肉無力,肌張力減低,由於髂腰肌和股四頭肌無力而登樓及蹲位站立因難,進而腰椎前突,因盆帶肌無力而走路時向兩側搖擺,呈典型鴨步;由仰臥站立時由於股肌和髂腰肌的無力,患兒
發布於 2024-02-06 04:09
0評論
1、Ⅰ型,又稱重型、急性型、嬰兒型,患者在出生六個月內即出現症狀,病患之四肢及軀幹因嚴重肌張力減退而呈現無力症狀,頸部控制、吞嚥及呼吸困難,哭聲無力、肌腱反射消失,一般在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Ⅱ型,又稱中間型,其症狀常出現於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半之間,病患之下肢呈對稱性之無力,且以肢體近端較為嚴重,患者無法自行站立及走路,有時可見舌頭及手部顫抖,肌腱反射消失或減弱,但臉部表情正常,患者
發布於 2024-06-30 17:29
0評論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較強烈的長期或反覆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
發布於 2024-06-30 17: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