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2 21:56

  《素問?陰陽別論》曰:“陽加於陰謂之汗”的理論,認為陽氣的功能(包括氣化功能、運動功能)是形成津液內存及外出為汗的主要因素,即體內陽氣推動津液排出體外,謂之汗。陰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陽化氣、陰成形。汗液的形成,皆是陰陽二者功能變化的結果,津液是是汗液的基本物質,但津液的形成靠陽氣的氣化功能而產生。盜汗等病理性汗出,也皆是陽氣和津液共同排出的結果,臨床中經常見到大汗不解,“大汗亡陽亦亡陰”。
  所以,不能單純機械的認為自汗為氣虛,盜汗為陰虛。氣血陰陽任何一方面出現失常,或者受到外邪如溼熱的干擾,都會出現異常的出汗。
  本人在跟隨彭培初名中醫抄方的過程中,有幸見到經治療一例盜汗20年的美籍男性患者,患者20歲開始出現夜間睡覺時出汗,時輕時重,嚴重時大汗淋漓,衣被溼透,在美國多家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未見明顯異常,排除結核、糖尿病等常見疾病,服用谷維素等無明顯療效。怕熱不怕冷,蓋薄被時出汗略少。伴口渴多飲,耳鳴,舌紅,苔薄,脈細弦。首診給予黃芪15,白朮15,防風9,白芍15,陳皮9,龜板12,柏子仁9,五味子6,麻黃根15,糯稻根15,碧桃幹15*14貼 ;複診:盜汗明顯較少,前方加:炙甘草6,桂枝6,大棗7只*14貼;半月來只有一次盜汗,出汗量少;黃芪15,白朮15,防風9,白芍12,陳皮9,炙甘草6,麻黃根15,龜板12,柏子仁9,黨參15,脈動12,五味子6,*14貼。盜汗20年,嚴重時大汗淋漓,衣被溼透,陰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洩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用玉屏風散益衛固表,生脈散益氣養陰,加常用斂汗藥物,取得良效,複診,加用桂枝,甘草和大棗,調和營衛,一診汗少,二診向愈,三診汗止。
  盜汗,《內經》曰“寢汗”,是指人入睡後出汗,睡醒後汗止的情況。《明醫指掌?自汗盜汗心汗證》雲:“盜汗者,睡而出,覺而收,如寇盜然,故以名之”。關於其病因病機,大多數醫師認為於是陰虛,例如:如《醫學正傳?汗證》:“盜汗者,寢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但是,臨床上很多患者滋陰降火無效。
  而本患者並非單純陰虛火旺,而是氣陰兩虛,衛外不固,營衛不和。腎主五液,入心為汗,房事不節,房勞過度,亡血失精,或久病傷陰,素體陰虛,腎液不足,虛火內生,迫津外洩故潮熱盜汗,虛煩少寐,頭昏耳鳴,舌紅少苔,脈細等。採用益衛固表,養陰斂汗、調和營衛的玉屏風散、生脈散和桂枝湯,效佳。
  所以,汗液的出現,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皆是陽化氣,陰成形,津液受氣取汁變化而出的結果。陰陽二者相對的動態平衡維護體內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當陰陽平衡失常,津液排出就會異常,出現自汗、盜汗、戰汗等。我們在臨床治療時,不能拘泥於“陰虛”之說,刻守而無功,不知變通。

《內經》“陽加於陰為之汗”相關文章
《素問・陰陽別論》曰:“陽加於陰謂之汗”的理論,認為陽氣的功能(包括氣化功能、運動功能)是形成津液內存及外出為汗的主要因素,即體內陽氣推動津液排出體外,謂之汗。陰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陽化氣、陰成形。汗液的形成,皆是陰陽二者功能變化的結果,津液是是汗液的基本物質,但津液的形成靠陽氣的氣化功能而產生。盜汗等病理性汗出,也皆是陽氣和津液共同排出的結果,臨床中經常見到大汗不
發布於 2023-01-18 20:21
0評論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皇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自然界陰陽二氣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那麼古人為甚麼要提出“春夏養陽”
發布於 2022-12-23 05:55
0評論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這段文字的意思可歸納為三點,即閉藏、禦寒、養腎。閉藏:順應自然天人相應冬季天寒地凍,朔風凜冽,草木凋零,昆蟲蟄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是萬物收藏之季。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中
發布於 2022-09-24 19:03
0評論
《生活中的中醫藥》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傅志泉主任醫師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傅志泉(專家門診:每週一上午;特需門診:每週四下午)剛進入深秋,一位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匆匆跑來找我,要我給他開一張冬令進補的膏方。原來,該同學從小患有哮喘,讀書時請假最多的就是他,反正同學們都知道他是個“藥罐子”。今年夏天,他經人介紹在中醫院進行了冬病夏治,效果很好,至少今年進入秋冬季節後哮喘還未發作。當時冬
發布於 2023-03-22 05:56
0評論
圍絕經期綜合徵也稱為更年期綜合徵,是女性從生育期向老年期過渡的時期,現代醫學一般定義為45-55歲,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徵的平均年齡為49.5歲。現代中醫將本病命名為“絕經前後諸症”或“經斷前後諸症”,其病因病機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因此,“七七之年”與現代醫學報道的更年期綜合徵平均年齡49.5歲相符。圍絕經期綜合徵作為一種常見病、多發
發布於 2023-03-10 21:51
0評論
經雲:“陽加於陰謂之汗”,也即有火有陰才可作汗,“氣有餘便是火”,是相對於陰而言。陰是血和水,火有君火相火,相火以水為養,君火以血為養。血不足,產生心火,也稱陰火,伏於血脈,夜寐時陽入於陰為甚而汗出,稱為盜汗,而相火由水不足或心火煽起灼金煉水而陰血雙虧,多動則汗出,或伴有盜汗。皮膚腠理為三焦府,正常人相火旺而氣血足,心火以明,相火以位,皮膚腠理就像身體的空調一樣,通過出汗調節開合,以調節體溫,排
發布於 2023-03-20 18:46
0評論
中醫在養生方面積累了數千年的經驗,《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篇:“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養生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為此,我們先介紹一些中醫基礎知識。陰虛,同陽虛相對。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
發布於 2022-12-23 06:00
0評論
絕技妙法&常用方藥五臟開竅理論源於《內經》。五臟藏於內,分別與五竅相互絡屬。欲知其內,觀乎其外,耳部疾病從腎論治,鼻病以肺論治,這種理論一直為後世所遵從。《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藥完整的理法方藥體系,其中的六經辨證不但廣泛用於外感病的辨治,而且也適用於內傷雜病的辨證治療。臨床可根據其病位所在、循經所過及功能失常情況而歸屬某經絡論治。耳鳴耳聾臨床常見,常反覆發作,治療甚為棘手,因此臨床正確
發布於 2022-11-23 20:26
0評論
夏至前後,北京天氣持續高溫,但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我們都感到了很多不適症狀,主要表現為乏力,睏倦,頭暈,納差,胸悶心煩,失眠等等,這就是中醫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中“暑溼”當令所導致的人體的不適。一、暑伏的概念及時令特點目前時令將很快進入農曆六月,古人稱之為長夏,長夏基本上相當於古人所說的三伏天,“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大致在陽曆7月中旬
發布於 2022-11-29 05:31
0評論
經間期出血月經週期基本正常,在兩次月經之間綱組之時,發生週期性出血者,稱為“經間期出血”。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長,血量增多,不及時治療,進一步發展可致崩漏。病因病機月經中期又稱綱組期,是衝任陰精充實,陰氣漸長,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若腎陰不足,脾氣虛弱,溼熱擾動或瘀血阻遏,使陰陽轉化不協調,遂發生本病。常見的分型有腎陰虛、脾氣虛、溼熱和血瘀。一、腎陰虛素體陰虛,房勞多產,腎
發布於 2023-03-29 06:51
0評論